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外食族營養要均衡,豆類是最佳蛋白質來源!

豆卵磷脂,有助降低膽固醇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4-06-16

瀏覽數 30,150+

外食族營養要均衡,豆類是最佳蛋白質來源!
 

外食人口愈來愈多,健康似乎也跟著拉起警報。調查顯示,老外族吃下高油、高鹽、高糖、食品添加劑,影響肝臟健康,而過度攝取肉、蛋等動物性蛋白質,也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專家呼籲,除了多吃蔬果,蛋白質攝取順序應該是豆、魚、肉、蛋。

食益補公司對1020名上班族進行外食調查,發現超過八成上班族會在外面用餐,這比兩年前台灣營養基金會的調查要增加將近一成,其中,每天三餐都是老外的更有66%,尤其遇到加班,外食機率更高。

分析上班族常吃的高熱量外食,可以發現排骨便當、貢丸湯、炸雞、魯肉飯、鍋貼、酸菜紅燒牛肉麵都在榜上。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營養基金會認為,這樣的飲食顯示上班族偏好動物性蛋白質,忽略了應該多吃植物性蛋白質。

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表示,他們對500多名25歲以上民眾進行調查,發現三成受訪者一天當中,有兩餐會吃肉類,將近1/4的人在三餐都習慣攝取肉類,可謂無肉不歡,有兩成民眾表明本身就偏好蛋、魚、肉類,也有人認為每天外食,難以兼顧均衡攝取。

偏好肉類的受訪者認為,吃肉可以攝取蛋白質,然而,衛福部早在2011年建議民眾,要以豆類為蛋白質的優先選擇來源,可是,高達73%的受訪者並不清楚,依舊以為蛋類、魚類是蛋白質最佳來源。

吳映蓉指出,豆類食物中,民眾應該以有「豆類之王」稱號的黃豆,當成植物性蛋白質的首要來源。這是因為黃豆不僅富含蛋白質,更有大豆異黃酮、皂素與大豆卵磷脂,有助降低膽固醇。

她建議,每天飲食當中,動物性、植物性蛋白質比率應該要1﹕1,甚至可多吃些植物性蛋白質。一般說來,每人每天需要3到6分蛋白質,例如,在米飯裡添加黃豆、黃豆,並食用豆腐、毛豆、無糖豆漿,取代部分肉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