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陽光晴朗的下午,在新北市政府的多功能集會中心,卻擠滿了1400多位聽眾。他們全都是來參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訪台的唯一公開論壇。
論壇開場,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教授由他擅長的經濟學領域切入,談到幾個經濟學的基本假定。其中「人是理性的」這點,卻在康納曼的書中,經由反覆檢視而被推翻,也讓我們了解,人們該怎樣做出選擇,又該做出怎樣的選擇。接下來40分鐘的演講,康納曼教授首先開門見山的分析屬於直覺 式思考的「快思」system1(系統一),和屬於邏輯式思考的慢想的system2(系統二),是如何影響我們做出決策。接著暢談他在書中提到的幾個重要概念:捷徑、替代、偏好、框架、錨點等效應。我們何時要相信直覺?何時又該理性的思考並做出正確的判斷?他將許多經典的行為實驗,結合生動活潑的生活實例,甚至影響社會、企業、國家等大大小小的決策。
演講結束後的50分鐘論壇,則邀請到新北市長朱立倫和《快思慢想》譯者洪蘭教授共襄盛 舉,由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教授主持。論壇開場,大家皆針對《快思慢想》一書發表自己的心得。新北市長朱立倫即表示,身為一個決策者,更要學習如何從長遠、理性的角度思考,但也要懂得掌握大眾情緒且直覺的思考模式。才能襯職扮演關鍵角色,成為溝通的橋樑,台灣社會更可以從《快思慢想》的書中獲益,不要讓「理盲」充斥社會。
洪蘭教授則分享,翻譯書本時,最喜歡的部分就是,《快思慢想》這本書,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人不是理性的」。但在認清人不是理性的之後,我們又是怎麼做出各式各樣的決定,也是閱讀這本時最有趣的地方。
進入問題交流時間後,高希均教授則以最近台灣社會非常火熱的核四議題公投做為開場,請教康納曼,在現在的台灣,對於這樣的議題,我們該如何做出理性正確的評判。康納曼則以「如何對待公眾的恐懼」切入,他表示因為不太明白台灣的情況,所以無法太過深入批評,但同時認為恐懼不可能無中生有,因此了解恐懼來源並解決情緒,是一項重點。另外,他也提到,從理性角度來說,核能牽涉重大的技術問題,但民眾不會對技術層面的東西有太多了解,這其中的矛盾,也是決策者應當好好思考的部分。
新北市長朱立倫也補充,就《快思慢想》書中所提的理論來看,當民眾面對未知的危險,都會以直覺式思考的system1判斷。如同康納曼所提出的賭局理論,縱使核電廠發生意外的機率再小,但大眾仍然會專注於可能發生的那一點點機率,決策者必須了解,沒有安全就沒有核電,是民眾最關心的事情。而以system2的思考模式看來,資訊透明與信心則是促使民眾深入並理性思考的關鍵,但目前的情況是,政府與組織提供的資訊與民眾所接受的相 差很多,而間接造成了不信任。
現場民眾的發問十分踴躍,論壇甚至稍稍延長了結束時間,使聽眾能充分享受這次的活動。論壇最後,高希均教授以某位觀眾提出的輕鬆問題作結,希望了解康納曼如何處理獲得諾貝爾獎後的大筆財富。康納曼則幽默回答,自己並不是一個很擅長投資的人,所以並沒獲得太多額外的利潤。他也說,自己對於金錢並不是非常「有感」的人,其實他並不需要更多的錢,因為自己已經是一個非常富足的人了,這席話也充分的展現了他的大師風範。
>>康納曼訪台〈理性思考與公共政策論壇〉影片:https://youtu.be/ANskmaSQynI
◎康納曼與其著作《快思慢想》
康納曼的著作《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英文版上市一年後,仍持續穩居Amazon認知心理類Top 1、決策類Top 3、企業管理類Top 7、銷售總榜Top 100。在台灣則由中央大學講座教授、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翻譯,《天下文化》出版。十餘天賣出了近4萬冊,更在博客來(暢銷總榜)、誠品 (心理勵志類)、金石堂(非文學類 )三大通路,皆登上排行榜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