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江陳會談於 8月9日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率領協商代表團,最終順利簽署了《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下稱投保協議)、《海關合作協議》,為深化兩岸經貿合作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備受各界、尤其是大陸台商期待的投保協議,歷經2年、雙方大批談判官員頻繁來去、正式溝通了8次加上小範圍的溝通,才終於簽署。過程如此曲折起伏,顯示兩岸談判逐漸跨入深水區,台灣談判前線不禁以「這是場真正的談判」來形容,也預示了往後陸續要談的服務貿易、貨品貿易、爭端解決機制談判,將愈來愈困難。
江丙坤在江陳八會現場致詞時表示,投保協議對台商最大的意義,在於制度化保障投資人的權益,包括財產權、經營權及人身安全等,並提供公權力介入的平台。
總括而言,投保協議的內容專業而複雜,並有一般投保協議中罕見的「非常規條款」,這正是磋商耗時良久、勞師動眾的原因之一。
協議文本中,包含了P2P(投資人對投資人)、P2G(投資人對政府)的爭端解決機制;針對投資人的人身安全,雙方也同意在「共識文件」納入「24小時通報機制」的規範,而且與協議具有同等效力。
若以「非投保協議的慣例」來看,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指出,投資者與另一方自然人、法人之間的糾紛仲裁,並非投保協議的常規條款,但大陸同意讓商事糾紛可透過商事仲裁解決,且可選擇兩岸仲裁機構及雙方同意的仲裁地。
該協議一簽署,如何具體落實,則比簽署協議本身更為重要。因此江丙坤在江陳八會的閉門會議中,特別強調將來投保協議在執行時,要透過雙方的平台,儘速完成聯繫的窗口。
可操作性高的投保協議,有助於兩岸投資發展,江陳八會終於不負眾望,畫下了功成身退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