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團結小農力量 自然農法也能不敗

食材吃當季2〉合樸農學市集

陳承璋
user

陳承璋

2017-04-19

瀏覽數 8,400+

團結小農力量 自然農法也能不敗
 

本文出自食農教育動起來 認真學吃飯

開車的計程車司機,跟著導航,愈開心裡愈不踏實,於是開口:「更前面就是夜總會(墳墓區),怎可能有什麼市集?」方向盤一轉,急於回頭。

如果不說,沒人知道台灣近來頗為興盛的小農市集發源地,就在如此隱密的地方。

這是創辦滿十年、堪稱全台籌辦最好的小農市集「合樸農學市集」所在地。連在大台北地區擁有六個小農市集、曾被稱為白米炸彈客的楊儒門,都稱合樸經營得有聲有色,無法相比。

創辦人是剛58歲的陳孟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電機博士,曾任職美國通用汽車,領有高薪,然而日夜操勞,身體操出毛病,更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每次痛起來幾乎要命。回國後,在友人建議下,開始力行養生生活,飲食改採全有機,就連清潔用品,也全換成市集志工所做的手工精油香皂。

「你看,我以前頭頂本來是禿的,現在快60歲,洗著洗著還長出頭髮!」他邊說,邊脫帽指著自己的頭頂。病好了,連頭髮都能長出來,彷彿受到自然有機的號召,陳孟凱重新思考人生方向。

用自然有機重新定義人生

回想從前,他所追求的是他人眼中定義的成功,經過病痛的磨難,讓他思考,什麼才是自己所能定義的人生?

宛若丟棄前塵,科技業都與他無關,2003年他開了間有機餐廳「東籬農園」,並把餐廳造成雙用餐區,還有庭園景觀。在主廳吃完飯,能閒步走到次廳吃甜點,因為過去的生活被工作綁架,這種慢的用餐方式,成了陳孟凱鬆綁後的創業藍圖。

店內有機蔬果,都是他一一走訪產地,與小農拿貨,也讓他見證了小農生活有多麼辛苦。

「小農,誰要理你?」他尖銳道出小農的困境,因為小農種的農產,與平日所見規模化的慣行栽種不同,大部分採自然農法,產量不穩,且多半賣相不佳,大盤商根本不理會。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他從包包裡拿出一瓶柳橙汁、一顆小農種的長著粗糙痂的柳丁,擺在長桌兩端,代表光譜之中的兩個極端。

「壞的,活得好好地;好的,卻全都死光光,」他感嘆,好的、健康的產品賣不掉,加工過的產品吃多有害健康,卻是市場主流,讓他決定創辦合樸,集結小農在庭園的綠茵草地上擺起市集,從原本的10幾攤,逐漸擴大成40多攤。

本來只賣當季蔬果,小農手頭上有什麼菜就賣什麼,到現在有賣果醬的、雨林咖啡、現煮食物、盥洗用品,全都採自然農法,有機無毒方式製作。

導入CSA邁向永續經營

但集結還不夠,陳孟凱進一步將影響力傳遞給更多消費者。仿效1960年代起源於日本、德國的社群協力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簡稱CSA),以類似經營會員的方式,讓小農直送農產到消費者手中。甚至經營豆腐坊課程,教育消費者如何做豆腐、豆花;也不定期舉辦產地探訪,把消費者與志工找到產地體驗務農生活。

然而,合樸的營運倘長期建立在理念或愛心上,根基將不穩固。

2010年,陳孟凱發現,合樸存在勞役不均。比如說,市集開張時,早到的志工與農友,往往付出較多心力搭帳棚,晚到的農友反而坐享其成,倘有人計較,恐怕影響凝聚力,讓合樸瓦解。

解決方法就是發行合樸自有的貨幣V幣(V,Volunteers),志工可以把付出的勞力與心力換成貨幣,來跟農友買農產。

陳孟凱說,實施這個制度後,儘管四成農友離開,卻讓合樸能更永續走下去。每個月第二個禮拜六,不妨可一探這個隱身在小路旁的小農市集,買最當令的食材,也買一份小農團結的志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