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讀者回響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1-07-15

瀏覽數 13,150+

讀者回響
 

本文出自 1991 / 8月號雜誌 第062期遠見雜誌

打破「貪婪之島」形象

身為「遠見」三年的忠實讀者,目睹貴刊及國內外新聞媒體報導台灣近二、三年來的政治、經濟、社會的急遽變化,心中只有一個希望--希望這「民主陣痛」能夠落實到一個平穩發展的狀態。然而,這需要所有的台灣人民對國家有信心,把眼光放遠些,同時踏實地盡自己的本分,做自己分內該做的事,共同努力,打破近年來外國人對台灣的膚淺、刻板印象--「貪婪之島」。

藉著貴刊英文譯名--Global Views所啟發的靈感,期待「遠見」真正能夠帶動社會大眾--View Globally & Act Locally。

美國華盛頓州 賴茜萍

臆測炒作於事無補

閱畢貴刊七月號「關鍵人物談關鍵問題」,文中提及台灣目前的金馬地區戒嚴案、外蒙古主權獨立案及獨台會案,引發李郝體制運作失和的種種聯想,實令海外遊子關切及憂心。

事實上,李郝體制有相互制衡的功能,在海外華界亦有佳評,司前雖有間隙,即是台灣邁向未知變數中必有的矛盾現象。如何釋疑、化解矛盾應是當務之急。媒體一味臆測、炒作,實在於事無補。

若能由該體制運作中歸納出台灣未來憲政體制、國際定位等大方向,相信台灣會是全球中國人的希望所在。

美國堪薩斯城 張玉玲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拓展關懷報導層面

拜讀貴刊七月號有關「社會趨勢」報導,覺得好像都是針對都市中白領階級,沒有碰觸到真正生活在鄉鎮、田裡、工廠中的社會大眾。我知道每一本雜誌都有其讀者定位,「遠見」的讀者應該就是一般所謂的「中產階級」,不太可能走以前人間雜誌草根關懷路線;但是身為有「遠見」的媒體,似乎也應該踏出都市叢林,踏出冷氣辦公大樓,多關心小市民所思所感。

南投 劉天民

我們需要環保的心

讀貴刊八十年七月號方力行先生宏文「有環保意識,無環保知識」,深為感動,他舉出環保工作之所以舉步維艱,是因為我們有環保意識無環保知識;有環保政策無環保作法;有環保專家無環保教育,的確一語破的,切中時弊。

環保工作首先要做的是不破壞既有環境,再去修補或恢復被破壞的環境,用不著人人成為環保專家,只要有「心」做到不破壞,相信明天會更好!

我們有這個「心」嗎?我們冷靜回顧一下轟轟烈烈的環保抗爭,大多數的訴求不外利益導向,環保只是一個抗爭的工具,有些人為了金錢利益,有些人為了政治利益,等目的達到之後,熱潮一退,環境污染依然如故,不再有人聞問。

我們需要的只是環保的「心」,有了這顆心,就不會亂丟垃圾,少用一張紙,少用一點水,少開車子,工廠少排污水廢氣,農家少用農藥,少養一頭豬……不都是輕而易舉嗎?

台北 余雲鵬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