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總統府主導的13種年金制度改革,近幾個月聚焦在62萬軍公教,不僅有126萬投保人的農保鮮少被關注,占七成勞動力、攸關1010萬勞工的退休制度也缺乏討論。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年金改革委員劉侑學因此召開記者會,發出不平之鳴:「每次會議多聚焦軍公教退休制度,勞工的議題討論極低。」
若說軍公教退撫機制有破產危機,那麼勞保退休制度恐怕問題更大。
勞保年金 月領4萬以上不到0.014%
目前台灣的勞工共可領兩種退休金。第一種是屬於社會保險的勞保年金,目前年資滿15年、年滿60歲才能領。換算方式是退休前平均60個月的最高投保薪資×工作年資×1.55%的給付率。
例如某位勞工工作滿30年,今年滿60歲推算,若最高60個月平均投保薪資是3萬6000元,退休後每月可領1萬6740元。
且因應老年社會來臨,勞保條例已修改請領年齡,將從2018年的61歲,每兩年延後一歲,直到2026年的65歲。將來如果勞工想要早點領,每年需扣減4%,最早提前至60歲領八成年金。
目前領取勞保年金者共73.14萬人,平均月領1萬6179元(未含6%勞退金)。其中領1至2萬占60%。領3至4萬,只有1.86%,4萬以上還不0.014%。
其實,勞工還有另一筆退休金。在2005年7月施行勞退新制前,員工如果在一家公司服務滿25年,前15年是發一個月投保薪資;超過15年,每年發兩個月,按退職前三年的平均投保薪資計算。換言之,如果最後三年的投保薪資是5萬,這位勞工可一次領175萬(5×35)的退休金。
但缺點是勞工一旦離職,服務年資就泡湯。因此2005年7月政府改推勞退新制,要求資方每月提存全薪(不是投保薪資)的6%到員工帳號,員工一旦跳槽,個人帳戶就帶著走,永遠不會損失。
勞退新制將薪水分62級(最高為14萬7901元以上),每人薪資都有相對應級距,例如全薪4萬5000元,公司須每月提撥2748元(45800×6%)。
當勞工年滿60歲、年資滿15年,就可領年金。政府會按累積收益總額,依領取時的平均餘命、利率計算,保證不能低於兩年定存利息利率,未支領完的部分可當遺產繼承。
由於新制從2005年執行至今只有11年,尚無人符合請領資格。勞動部曾試算,假設某位勞工薪資3萬6000元,雇主提撥6%,當員工滿60歲,工作30年時,月退金為8048元,可領至終身。
因政府並未強制勞工自提6%,即便不用課稅,目前僅38萬8000多人自提,約627萬新制人數的6.1%。由於勞工自提比例偏低,這也是退休金相對少的原因之一。
勞保破產檯面化 引來正反激辯
在勞工的兩種退休金中,勞退金由於是個人帳戶,沒有破產問題。但勞保年金就不同了。政府曾委託精算公司精算2014年12月31日前曾參加勞保的勞工,依現制給付規定,精算出未來須付出的金額,扣除當年餘額6042億元,要給付的退休金達8.36兆元(潛藏負債),預計基金2027年將破產。
勞動部曾因此呼籲重視勞保破產問題,卻引來正反辯論。台北大學財政系名譽教授黃世鑫甚至發表「勞保基金、公務員退撫基金破產?都是精算報告惹的禍」。他認為,年金破產是鬼扯、假議題。
兩位勞方代表的年金委員,包括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莊爵安、台灣總工會理長長蔡明鎮也持同樣見解。「政府一再講勞保年金快破產,根本不是事實,惡意恐嚇勞工,會讓勞工擔心,一下子全領完,反而造成基金惡化,」莊爵安提醒政府不要引來反效果。
蔡明鎮進一步表示,領年金人口雖然逐漸增加,但已在談改革,討論增加費率、延長退休等,基金不可能這麼快用光,「這是政府要嚇死勞工的說法,」他氣憤地說。
但實情真的如此樂觀嗎?很多人並不這麼想。「勞保年金問題最大,不趕緊修正不行,」台大財務金融系特聘教授張森林說。參與過退撫、勞保、公保精算的銘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副教授邵靄如也認為,如果勞保年金因為提存準備率過低,將出現「準備金用罄,後人可能領不到」的問題。
她指出,根據2014年精算報告,考量當時勞工的年齡、年資、死亡率等真實狀況,評估期間50年收支平衡下的財務成本。得出2020年將出現收支逆差,2027年基金餘額會用罄。那一年約有4101億保費(含預估的投資收益),但支領卻高達6447億元,將比公教更早面臨破產。
未來,隨著台灣工作人口減少、退休人口不斷增加,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邵靄如表示,從現金流量清楚可見收支將出現不平衡,此刻如不調整,基金非常有可能用罄,「為避免現在50歲以下的人領不到年金,」政府有責任承擔改革重擔。
1.55%給付率 恐讓基金變大黑洞
但多數勞工難接受破產說法,認為勞保年金平均才月領1萬6000元,不及老師平均退休金的24%,怎可能破產?主因是勞保費率相對偏低。
根據精算,2015年的費率應為27.3%,目前費率僅9%,社會保險雖不必採足額提撥率(27.3%),但實質費率跟足額提撥率落差太大時,債務就會快速累積。最後可能讓青年看得到吃不到。「就像大棉花糖,棉花糖僅用一點砂糖加色素就變大大一球,勞保年金再過十年就變大黑洞,愈滾愈大,」一位不具名的研究者說。
再來是1.55%的年金給付率,看似不高,可別小看這個數字。當初精算公司受政府委託,提出1.1%、1.3%跟1.5%三種給付率,勞動部評估收支的平衡,建議採1.1%,送至行政院增加到1.3%,2008年7月立法院又加碼到1.55%,「委員為選票大放送,完全不管後遺症,」一位知悉過程的官員感嘆,導致勞保年金財務負擔愈來愈大。
若以年滿60歲,工作30年,最高60個月平均投保薪資是3萬6000元的勞工而言,1.55%的給付率,代表退休後可月領1萬6740元。1.1%僅能領1萬1880元,「打71折,非常有感,」一位勞工說。「1.55%的給付率,可能會讓勞保基金變成大黑洞,」前銓敘部退撫司長葉長明提出警告,且勞保年金跟勞退金都沒有年資上限。
其實不管哪種年金改革,不外乎多繳、少領及延退,但勞工改革比軍公教難。1010萬勞工中,無固定雇主的職業工會勞工有226萬餘人(含擺地攤或家庭主婦等)。這226多萬人無雇主提撥6%勞退金,2014年元月政府開放可自提6%,但截至今年6月僅874位參加,占比0.034%。這批人等於少了一種退休金來源。代表職業工會會員發聲的蔡明鎮說,我們願意改革,多繳、延退,「勞工拚死拚活,只希望能月領1萬9000多元。」
再來,勞工的老闆高達上百萬個。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2014年家數達135萬3049家,雇用全台97.61%的勞工,許多甚至僅有個位數或數十名員工,「這些老闆有沒有能力再提高保費或將勞退金加至12%,令人懷疑,」一位中小企業主說。
因此不管勞方或資方多繳費,都不易有共識。例如年金改革委員、工總常務理事何語曾在會議上說,企業不反對提高勞工退休所得替代率,也同意打開投保薪資天花板,但目前台灣資方負擔七成勞工的勞保費率,應參考OECD國家只負擔50%。此話一出劉侑學隨即批評,「資方趁火打劫」,主張若政府財政困難,改為勞資各負擔2:8,雙方又爆口角。「勞工高喊公平正義,難道資方不是人,不能要求公平正義?」何語事後也氣憤地說。
1010萬個勞工,人數是軍公教的16.3倍。政府全力改革軍公教年金之餘,也不要忘了勞保年金才是重中之重。
【自提6%差很大,退休金增為3萬7393元】
當勞保年金月領1萬6179元的數據曝光後,年金委員就質疑勞動部漏算一筆雇主的勞退金。
由於勞退新制實施至今並無純新制請領者,勞動部遂以今年5月全國平均薪資3萬6000元為例來試算,《遠見》以此基準試算工作30年後,到底能領多少退休金?
假設勞工工作30年,65歲退休時,60個月最高平均投保薪資為4萬5800元,結算可領勞保年金2萬1297元(45800×30×0.0155)。另外再加勞退年金8048元,總計可領2萬9345元。
假設他30年間自提6%,勞退年金將變成每月1萬6096元,總計兩筆退休金增至3萬7393元。
全教總研究員吳忠泰指出,勞工自提6%不用課稅,又保證不能低於兩年定存利息利率,「建議只要薪資扣除生活所需還有餘額,一定要自提。」
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李瑞珠也強烈建議,千萬不要將社會保險當成唯一退休來源,鼓勵勞工自提6%,養成在職儲蓄、退休規劃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