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國防科技向下扎根

黃秉鈞
user

黃秉鈞

1991-05-15

瀏覽數 23,300+

國防科技向下扎根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1 / 6月號雜誌 第060期遠見雜誌

波斯灣戰爭給世人最大的震撼,莫過於現代高科技的驚人威力,高科技已變成了國防的代名詞,也是一個國家的生存命脈。

但是,目前全世界真正能完全掌握尖端科技的,恐怕只有美國。只要稍微觀察便不難發現,在波斯灣戰爭中所使用的最尖端武器,只有美國才有,絕不外流。今後,美國為維護其世界霸權,同時制止第三世界的勢力擴張,將對尖端科技的輸出做更嚴格的管制。因此,波斯灣戰爭對我國國防科技發展的衝擊可能是負面的;它使得原已困難重重的國防科技發展,將更為艱難。

國防科技無捷徑

國防尖端科技可以說是集合傳統產業科技,以及現代機械電子科技,並透過現代管理技巧的密切整合,經年累月地努力才發展出來的。這是現代尖端科技發展的基本模式,不太可能有捷徑。

很不幸地,我們在發展國防科技的基本條件上,可說是殘缺不全的。因此,處處受制於強權國家,發展極為困難。雖然政府每年均投入龐大預算全力發展,也獲得可觀的成效;但不容諱言的,有許多關鍵性技術的發展仍受制於人,離完全獨立自主仍有一段距離。這種倒金字塔(先國防科技)的發展模式乃時勢所趨,其困難可想而知,進展速度緩慢實乃非戰之罪也。

為使投入龐大預算所發展的國防科技中能擴散至產業界,以帶動產業科技的提升,同時也鼓勵產業界協助國防科技的發展,國防部也在積極推動國防科技移轉民間的工作,可惜成效仍不佳。

事實上,這種倒金字塔(先國防科技後產業科技)的發展模式,或許還會因科技研究資源分配的不均,而造成兩者技術水平差距日漸擴大的現象。

在這種情形下,要談國防科技移轉,並不容易。要接受技術移轉的產業界本身,必須先具備足夠的吸收技術的能力,否則便有如「對牛彈琴」。另一方面,經濟誘因非常重要,企業經營講求的是市場與利潤,一項不具市場價值的國防科技產品,要讓企業界接受技術移轉,或投入研發、生產,似乎不太可能。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要以國防科技來提升產業科技的作法,除極少數個案外,短期內並不一定能充分發揮效果。目前,國防科研單位大概僅能對產業界提供技術諮詢服務,或協助排除技術困難(trouble shooting)的工作,然而這些支援仍然是片段的,普及面也有限,與實際需求仍有一段距離。

建立適當制度政策

未來我們可以預料得到,我國國防科技的發展仍將由政府科研單位來主導,私人企業所能提供的貢獻,或承接國防產品生產的意願,仍將極為有限。短期內若要推動國防工業的發展,只有倚靠政府帶頭,並以企業化方式經營才有可能。

台翔公司的成立,是一項新嘗試。今後,國防部的軍品生產外包計畫,尤其涉及高科技的產品,大多數恐怕也只能仰賴許多類似「台翔」的公司來承接。但是,我們也不禁要問,需要有多少個類似「台翔」的公司才夠呢?有能力設立多少個「台翔」呢?

若要加速國防科技的發展,除加強對國防科研單位的監督與考核外,我們覺得倒不妨嘗試去建立適當的制度與政策,來引導、吸收或整合目前國內各非國防科研單位的充沛資源,尤其各大學研究所,先強化其從事應用研究的能力,然後選擇幾個重點大學,或一些較有水準的私人企業研發單位,合設「工程發展中心」,直接承接國防科技產品的發展。

如此,可以將國內的上、中、下游研究進行整合,同時也透過技術引進的手段來與產業技術並行發展,相輔相成,以逐步縮小兩者技術層次的差距。當兩者技術相差不遠時,再來談國防科技移轉民間,或軍品生產外包的問題,可能才會稍為容易一些。

(黃秉鈞為台大機械系教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