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健康署2013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長者,每6位就有1位在過去一年曾發生跌傷,最常見的發生情境是:騎車、上下床及耕作∕農事;最常見的三個受傷部位為下肢、頭部及上肢。
此外,據2009年調查,長者跌倒發生最常見的前幾項地點依次為街道或路上、自家客廳、自家臥室以及菜園農地。跌傷會造成長輩身體及心理的傷害,也限制了社交活動。我們在這裡提出防跌三部曲,供長輩及家人知道如何有效預防,讓長輩做的健康快樂的不倒翁!
首部曲:強健筋骨 安全用藥
1.規律運動,尤其是可以強化下肢肌力、身體柔軟度和平衡的運動。
2.預防骨質疏鬆。
3.注意因尿失禁或攝護腺肥大造成的排尿問題,若有,須妥善處理
(易因尿急而在倉促下床時跌倒)。
4.注意藥物副作用
(有些藥物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頭暈、步履不穩、肌力減弱等,尤其是多重用藥時)。
二部曲:居家環境整齊 適度照明
1.平常行徑路線清除障礙物,保持淨空的動線,在家具的尖銳處加上防撞條或泡綿。
2.居家地板維持乾燥與防滑。
3.穿止滑鞋襪,避免滑倒。
4.居家活動範圍維持適度照明,如設置床邊小燈,或在床邊有電燈開關。
5.床的高度要適中,下床時,要先坐穩、穿鞋、再下床。
6.有尿失禁者可考慮夜間備用尿壺。
7.浴廁要能防滑有扶手,門檻前設止滑腳踏墊,並減少地面與門檻的落差。
8.樓梯要裝欄杆及防滑扶手,階高不能太高,階緣設置止滑條,且階梯面與階高面的顏色應呈對比。
三部曲:外出停看聽,注意路況
1.寒冷或陰雨天氣儘量避免外出若是陰天或夜晚時間,可在外套、衣袖、帽子或褲管貼上反光標誌。
2.行走選擇人行道,若無人行道,可靠左行走,看得到來車。
3.騎乘機車或腳踏車須注意路況與天氣。
4.上、下車前要先確認車子已停妥,下車打開車門前要注意來車;過馬路時,要注意燈號秒差;公車靠站時,不要倉促追趕。 5.慢性病人應備妥足量隨身藥物才出門。
6.郊外旅遊要有家人、照護者或同伴隨行,注意踏青路線地形、天氣變化。
(作者為國健署署長,家庭醫學專科醫師、流行病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