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傳播/台灣報業不合格?

潘家慶
user

潘家慶

1990-11-15

瀏覽數 10,800+

傳播/台灣報業不合格?
 

本文出自 1990 / 12月號雜誌 公共工程動起來!

一家報紙洋洋自得慶賀自己的生日之際,上自總統、文武百官,連帶學者專家,或登門親賀、或為文祝賀,讓這家報社老闆過足了「無冕王」的癮頭,也享盡了「媒介即權力」的滋味。

假如一家報紙並沒有成為人民真正的耳目與喉舌,拿錢給自己過生日,充其量不過是自我陶醉;假如一家報紙並未成為社會道德與正義的象徵,用銀子堆出來的場面,充其量不過是大家瞎湊熱鬧。用現代眼光來看,一份值得民眾信賴的高品質報紙,至少應具以下幾個條件:

報業還在等待?

一、開放自己,勇於接受大眾對本報的異議與批評;

二、勇於認錯,對所有無法避免的錯誤,隨時更正、道歉;

三、獨立自重,不與任何政經勢力掛勾,謀取政經利益;

四、力行內部民主化,從專業觀點,維繫成員的自主與自尊;

五、莊重敬業,不任意自我膨脹。

用這五個條件、或說是獨立而負責報業的指標,檢視台灣當今報業,幾乎沒有一家合格。

因為,他們只容許自己任意批評別人,從不容許別人批判自己;遇到有錯失,百般迴避,除非是知名度高的大人物,其他一律拒絕更正、道歉,最多不過是刊出「來函」或「啟事」;報社重要幹部不是與政治團體掛勾,就是與財經勢力攪和,目的在獲取政經利益;報紙內部依然透過官僚體系由上而下,使專業自主與自尊毫無立足之地;報紙每覺有得意之舉,必自吹自擂,或以重金粉飾、擺闊。

所以在台灣,你看不到一家真正獨立、自由、負責而有專業素養的報紙。過去,我們老怪政治環境、但兩年來,台灣的政冶社會環境變化很大,報業的自由與獨立已大有可能,我們的報業還有什麼藉口在「等待」?

其實,報紙在達成上述五個指標前,還有許多更根本的事情要做,比方說: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回饋基層民眾

--努力使新聞正確多於錯誤;

--努力使新聞與意見截然分開;

--意見雖難免偏頗,但要正確反映基層心聲;

--努力使新聞寫作精簡,讓一個普通程度的人,能很快看得懂新聞內容是什麼?

--努力使事件或爭議各方的意見正反並陳,記者本身不在新聞中評述,卻可為文剖析問題的成因與由來;

--新聞固要求趣味,更要力求避免煽情、粗俗、有失禮教;

--努力使新聞與廣告嚴格分開,絕不為某一方打廣告,特別傾向一方,或讚揚某人;

--嚴格執行一套有原則的廣告政策,務使社會小市民、小人物不受廣告之遺害;

--致力建構一套資深記者、專欄作家制度,不用一些「官銜」來屈辱這個專業中的頂尖人物。

以上這些工作都是一家專業報紙最基本應該致力的,任何品味獨具、格調高雅的報紙亦多由此奠基,其他旁門左道,皆不足取。

在今日台灣報業普遍經營艱辛的現實裡,少數報紙能賺大錢,實在難得,這應是四十多年台灣地區教育成長與經濟繁榮所賜,那一分一分金錢亦多出自每一位市井升斗小民的血汗錢,報紙除對本身發展做必要投資,它回饋的對象,應該是本國社會中教育與經濟最不利的階層,除此而外,除了作秀擺闊外,我們看不出什麼大意義。

(潘家慶為政大廣電系主任)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