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利吾家?利吾身?-立法院的金權政治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0-10-15

瀏覽數 17,350+

利吾家?利吾身?-立法院的金權政治
 

本文出自 1990 / 11月號雜誌 王永慶縱橫金三角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孟子梁惠王篇

九月二十四日清晨,立法院八十六會期開議前一天。暖暖的金光灑進立法院群賢樓停車場。一如往常,三個中年洗車工拿了雞毛撢子、抹布,將各委員的賓士、富豪、BMW轎車擦得剔亮明澈。議場大門深鎖,寧謐靜穆,無聲地等待又一次撼動全國的會期,以及長袖善舞的立法委員。

「立法院要開會了,國家社會又要亂了!」一位載客到中山南路、發福的計程車司機望著立法院大門長嘆一口氣。

在萬眾矚目的期待下,攤在新會期面前的是長長一排待審的法案,其中有些甚至已擱置了六、七年,經歷三任行政院長、立法院長,見過舊面孔、新面孔的委員,法案上堆積的塵埃也愈來愈厚。

據統計,積壓在立法院的法案共有三百一十件,泰半是和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財經、民生法案,卻像被打入冷宮般地塵封在一角。

有人說這些法案之所以拖延,是因為委員喜歡做曝光率高的質詢秀而不願費心開會審查法案。究其深層主因,利之所趨的金權結合才是妨礙法案通過的最大阻力。

以代替獎勵投資條例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而言,上個會期才送到立法院審查,由於獎投條例將在年底廢止,影響到企業免稅的利益,部分委員急著通過新的替代條例,以期儘快公布實施。經濟委員會排了七、八次委員會審查,現已經完成一讀程序。

貪婪的高層次展現

另一方面,防止企業財團獨占壟斷、對提升經濟助益很大的公平交易法,因大財團強烈反對,發動十餘名委員阻撓,它在立法院就躺了五年,還停留在委員會裡,排不上議程。

時代雜誌曾以「貪婪之島」來形容台灣,經濟學者王作榮也歸結:台灣目前的貪風是歷史的延續。活躍在立法院以利益相結合的金權政治,是台灣社會貪婪的高層次展現。在立法院會場內,經常可以看見委員為了爭奪利益,吵得臉紅脖子粗。一位財政部官員回憶,兩名立法委員就曾為了搶包幾百萬元的工程,在他面前怒目相對。

有些學者認為台灣議會的本質就是以利主導一切。各級政府編列的建設經費,有固定比例是由議員均分(自行承包或由指定的包商承包);而一般利益團體也習慣性地請託議員關說,並給予酬勞。中央級的立法院經過近年來結構上的大轉變,代表各種利益的增額委員職權高漲,利益團體也因此堂而皇之地將觸角延伸到替國家法案把關的國會。

積極組黨的朱高正曾語重心長地說:「台灣最大黨是金牛黨。」對於九0%增額委員是由財團支持,媒體揶揄是:「走了老賊,來了新賊。」一位跑了多年國會新聞的資深記者甚至感覺「新賊」比「老賊」還可怕,因為他們權愈爭愈大,錢也愈要愈多,而且行為更明目張膽。不僅強包政府工程、向銀行貸款、推銷自己的產品、替大企業護航,從中牟利,甚至公開在廟堂上向政府機關要求分配預算經費。

轉包工程牟利

經營建設公司是民意代表常見的事業。在中油公關部門的電腦裡,有每年兩萬人次民意代表關說請託的紀錄,多數是承攬工程的要求。中油曾有一項輸油管線工程,竟有二、三十個民意代表要求包攬。一名國營事業的官員皺眉搖著頭苦苦地說,這些立委是有仇報仇、有冤報冤,如果拒絕他們的請求,將來在預算審查、質詢時一定會被找麻煩。

承包工程是委員慣有的需索,有時得標後再轉包給別人,從中獲取暴利,相傳中油有一個工程就這樣轉包了二、三十次。七十六年被槍殺的立委蕭瑞徵,也是因承包工程糾葛,惹來橫禍。

被認為是金權跨進立法院始作俑者的「十三兄弟」事件早已被健忘的選民遺忘,七十三年十信董事長蔡辰洲統領十三兄弟,挾著兩千萬元的「活動費」,企圖影響在國會審查的合作社法修正案,以圖利十倍;後來因為委員們「好處」分配不均,加上資深委員的糾正,金權勾結惡習才暫時被壓下來。

舞台依舊,人事已非。隨著資深凋零,增額權勢抬頭,制衡的力量相對減低,金錢勢力凌駕所有集團,成為立法院的「主流派」,財政部一名官員沈重地指出,十三兄弟不但沒有消聲匿跡,他們的分店還愈開愈多,而且「搞得比蔡辰洲還大還高明」。當年力排十三兄弟用金錢收買立委的民社黨資深委員金紹賢在被問到現今立法院的利益團體時,斷然拒絕採訪,並斬釘截鐵地說:「這會犯眾怒。」

為使法案順利通過,經常和立委接觸的一名高級公職人員妙喻,很多委員是「頭削得尖尖的,有利就鑽」。他還透露委員若幫利益團體辦好一件事,如降低某項關稅、調整某一條法案條文,通常有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元酬勞。

一位資深記者也表示,連替某些行業質詢也都有行情,三萬、五萬不等。立法院曾盛傳一位週轉不靈的委員,因替財團寫一篇質詢稿,獲得金融業貸款一億元紓困的消息。

根據媒體調查報導,近九成以上的增額立委,都有企業負責人或顧問的身分,而企業也不定時給委員政治獻金。當立委在「雅宴」、「來來」等豪華餐廳宴請賓客時,付帳的也多半是企業財團。

在立法院錢最大

「在立法院還是錢最大,」擔任法制委員會專門委員二十幾年的羅成典感慨萬千地說。雨後春筍般地冒起的次級問政團體,更強烈暗示利益集團在國會結盟的趨勢。做了兩屆立委的趙少康剖析,以利結合的團體,力量反而更容易凝聚,影響力也更強。一些大財團會固定支持某些次級問政團體,提供助理、辦公室以及競選基金,做為長期投資。

「不參加利益團體,在立法院就沒有活路。」國民黨一位資深黨工一語道破立法院張狂的金權大網。以力霸財團王令麟為首的創新會就在這次會期開議前,要求行政院主動撤回在解嚴前送交立法院審查而尚未通過的法案,其中包含了力霸財團最反對的公平交易法。

翻開立法院通訊錄,一位和立委十分熟稔的行政院官員從頭數到尾,幾乎找不出那些增額委員是不與財團往來的。「政治看得太清楚,反而不懂政治。」他對立委的唯利是圖,有些困惑,也有些莫可奈何。

一名負責輔選的國民黨黨工更沈痛地想過,自己竟要替這些操守值得懷疑的委員輔選,「有時想想什麼人當選還不是一樣,只是搞錢。」他甚至覺得自己對政治不再有理想抱負。

關說、包工程是利益團體最直接的獲利途徑,介入法案審查是另一種合法圖巨利的方法。工商人雜誌曾針對增額委員做了一項問卷調查,有七八%的委員承認在法案審查過程中,受到利益團體嚴重的干擾。

每年海關進口稅則修訂是最顯著的例子。相關業者不僅到場旁聽,監督委員表決,更指揮委員發言表示不同意見。七十六年行政院原擬草案要將玻璃紙關稅訂為一五%,經代表有關利益團體的委員大力反對,改提高為三五%。

鋼鐵、汽車關稅也曾在有相關企業的委員堅持下,被大幅降低或調高。關稅的調低或升高,即使只有百分之幾的差距,卻可能牽涉到上億元的利潤和稅收。

關鍵時刻表明立場

被國會記者評為上會期參與審查法案第一名的陳水扁細心地發覺,一些平常很好講話的委員,修訂稅則時就變得非常堅持,不肯妥協,從不出席開會的委員,在「關鍵時刻」也會上台發言表明立場或參與表決。

利益集團干涉財經民主法案審查,最不容易被察覺,卻也最違反公平正義的理念。上個會期經濟委員會委員在審查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時,增列一條准許工業港私有的條文,相傳可能是為將來有意建港的大企業舖路;此外有的委員還提出一些允許工業土地變更地目的條款,被洪昭男怒稱是「炒地皮條款」。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以消費者保護法為例,上個會期在立法院引起激辯。全程參與審查過程的消基會執行秘書陳慧文觀察,財團支持的委員不願讓它通過,就在條文字句上挑毛病,進而散播「消保法是第二個勞基法」的觀念,拖延法案進度。

表面上看,委員反對某項法案的理由都很冠冕堂皇,諸如「打擊產業」、「政府與民爭利」等,但「經常只是在合理化他自身的利益。」一位立法院職員私下點破。因此,法案送到立法院,經過委員刪改、修正,「進去是一雙皮鞋,出來是一雙拖鞋。」財政部一位司長不滿地比喻。他接著指出,經常大幅修改的法案,在施行時總會出問題,得再重新修正五、六次才能完全順暢。

正因為有權排定法案審查的先後順序,且在審查過程中有主導法案方向的權力,歷屆財政、經濟委員的召集委員競爭激烈。本次會期王令麟為贏得財政召集委員,組成立院第一支高爾夫球隊,還被指出贈送委員力霸貴賓卡。

必要的罪惡?

法案在委員會審查時,最看得出金錢捲入的痕跡。據出身銀行界的彭百顯親身體驗,上個會期經濟委員會就乘他去審查預算的同時,排定審查他認為無法提升產業而強力杯葛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

他進一步提出,立法院也經常有委員會利用持反對意見的委員不在時,表決通過的事情。本次會期一開議審查的公司法修正案,具爭議性的放寬轉投資金額限制條文,贊成的委員也是利用反對者不在場時迅速通過;而這項條文的通過,在關係企業法不足的情況下允許大企業更方便建立「關係企業集團」,財務的風險增高。

不少學者將金權政治歸人民主政治的必然性。著有「自由主義之終結」的美國政治學者羅威曾表示,利益團體介入政治無法避免,這是換取經濟自由必須付出的代價。

任教台大政治系的立委丁守中也評析,金權結合是民主政治的必然結果。在日本工商界組成的利益團體「經團連」曾籌款十六億日圓給自民黨,要求當時的三木內閣不提出禁止獨占的法案。

但正如王作榮教授所說,日本的金權政治是不純真的民主;而台灣的情形更不能和美國、日本相提並論。台灣沒有美、日鍥而不捨追蹤金權醜聞的媒體,美國的「聯邦遊說管理法」、日本的「政治資金規正法」也都是試圖透過法律來維持公平競爭的精神。

反觀台灣不但相關法令、制度付之闕如,政府長期的放任與民眾、知識分子的一知半解和漠視,更加速金權掛勾的惡性發展,並造成國家資源的長期被壟斷與社會不公。

不完善的選舉制度、敗壞的選風,是促成金錢污染國會的另一劑觸媒。

三年一次的選舉,動輒耗資上億,背後必定要有財大勢大的財團支撐。選民的不知不察,更助長了銅臭味十足的選風。去年大選,無住屋組織公布了二十九位與炒地皮業者往來密切的立委候選人名單,結果只有六人落選。

立法院一位高級官員把猖獗的金權惡風歸諸執政黨,為求得勝利,不惜提名利益色彩強烈的金牛。而那些委員擅用特權營利,黨部也都清楚,卻不願、也不能制止。

扭曲社會價值

「幾乎沒有人能制得了他們,」立法院黨部一名黨工神情落寞地說,他相信黨部知道一切掛勾的醜事,但為求繼續贏得選舉,只好妥協。

熟悉立法院遊戲規則的記者、官員,甚至是委員本身,對國會金權政治發展都不樂觀,進而絕望,丁守中認為日益嚴重的金權結合,將導致國會代表性的嚴重不足,弱勢團體在國會沒有代言人,婦女福利法、老人福利法等民生法案更無緣立法通過。

「台灣的國會已經變成資方的國會。」對少數利益集團壟斷國會,一位資深記者顯得憂心忡忡。

立法院一名專門委員則分析,金權氾濫不但違背社會公平正義,民眾辛苦繳的稅收被少數利益集團營私,一般企業自由競爭的機會也被特權剝奪;更甚者,社會價值觀完全扭曲,民眾對政治也不再存有期待。

「整個社會將從根腐爛起,」一名財政部官員深深憂慮。

有鑑於此,不少立委或次級問政團體打算提出「遊說法」、「政治獻金法」等法案規範國會議員,使利益團體攤在陽光下。

這方面,歐洲的法規制度可做參考。西德的「政黨法」及「眾院成員行為規範法」明定,政黨應列清所有收入的項目,並要公布捐贈兩萬馬克(約四十萬台幣)以上者的姓名,以限制利益團體的捐獻行為。

而在挪威,國會議員並沒有任何特權,即使中午吃飯也必須和職員一起排隊,遇到審查法案,議員群集各方意見辯論,以建立理想色彩濃厚的法案。一如其餘歐洲國家,挪威的競選經費,是由政黨集體募得再分配給候選人,候選人也就不必為背負選舉債而利用職權回饋企業。

考選部長王作榮在「走向現代化之路」一書中提出四個制衡的方向:選民自已、輿論、法律與制度、政府官員,藉這四種力量的覺醒與結合,對抗愈來愈強勢的金權結合。

三千多年前,孟子栖栖遑遑地周遊列國,勸說諸侯近義遠利;三千年後,邁向已開發國家行列的台灣,還期待另一個孟子的出現?

十三兄弟春風再生

政治上的變幻莫測,如此詭譎。

民國七十四年,掀起社會巨浪狂濤的十信風暴,現在已船過水無痕般地沈寂下來,主角蔡辰洲再沒有人提起。然而當年那群和他聲氣相通的十三兄弟,在一段無聲的靜養沈潛之後,又一個個冒出頭,綻放出耀人的光彩。

士三兄弟的名稱由來,是在資深委員揭發十三位增額立委接受國泰集團招待出國考察一事,才逐漸傳開。在蔡辰洲尚未進入立法院之前,十三兄弟中的四位,就有國泰集團「四大金剛」的法號。

隨著蔡辰洲的被遺忘,十三兄弟遭致的非議也被人們積壓在記憶最深的角落。

春風吹又生

春風吹又生。當年十三兄弟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劉松藩,安安隱穩地踏上立法院副院長寶座。做了十八年委員,劉松藩成為立法院歷史上第一位增額副院長。雖只具備高職的學歷,政治手腕高明的他,被康寧祥稱為「台灣的金丸信」。在就任副院長之初,劉松藩因立法院遷建一事,被其他增額委員抨擊;而他允諾加發立委每個月兩萬五千元選民服務費、五千元郵票費以及大哥大電話一支,卻替他贏得不少好感。

十三兄弟之一,曾被吳勇雄指說挪用環球小姐慈善晚會募款出國考察旅遊的饒穎奇,在仕途上平步青雲,受黨都任用為立院黨團的書記長,擔起黨部和立委間協調的重責。做了十一年立法委員,出自台東選區的饒穎奇還組織了目前立法院最大的問政團體--集思會。

六十四年以十九萬高票進了立法院的王金平,是十三兄弟另外一位核心人物。他曾是高雄地區的傑出企業家,後來被潛逃至國外的鄭文彬詐騙上億資產,債務纏身,被控違反票據法。事過境遷,如今他在立法院是「資深」的增額委員。

出身學界的洪玉欽、勞工團體的李友吉目顧仍有立法委員的身分,擔任過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副主委的李宗仁也仍活躍在國會;謝生富現在是行政院顧問兼國會聯絡人,上個會期林正杰公布的中華工程公關名單,他也名列榜上。縱觀當年備受批評的十三兄弟只有兩位從政壇撤退下來--郭榮宗、陳錫淇。

有人說十三兄弟的再度崛起,象徵了立法院金權勢力的更上層樓。更有記者說,現在即使委員被公布和那個財團掛勾,也不再像從前那樣急著澄清,因為他們心裡很清楚,「即使大家都知道,又算得了什麼?」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