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稱它們是昂貴的電動玩具。
在國防預算的分配上,空軍所得居各軍種之冠。一架戰鬥機價值動輒數百萬美元,只要起飛就得花大筆金錢,再加上一架飛機只能坐一個飛行員,因此以真實戰鬥訓練新進飛行員的代價很高。
戰鬥模擬機的發明,就是要降低訓練的成本。
座艙內儀表位置、設計和真正戰鬥機如出一轍,用模擬機訓練飛行員除了省油省錢之外,還提高了飛行的安全,並可一再使用,供教官及飛行費詳細檢討飛行成果。同時用模擬機安全又不製造噪音,且不受時間、地形、天氣影響,可視任務需要做二十四小時操作。
現今空軍有三種不同的模擬訓練器:T34、F5E以及ACMI(空戰演練儀),從初級一直到極精細訓練,造價在二十六萬到四千七百餘萬美元之間。
IDF模擬機已完成,正進行測試中。
(一)T34模擬機
T34是空軍官校訓練學生飛行的儀器,屬於IFT(儀器飛行訓練器)系統。主要的功能是教導初接觸飛行的學生熟悉飛機儀表,並能閱讀儀表指示的內容。根據教官的推算,操作模擬機一小時的成效雖遠不如實際飛一小時,但成本只有真正飛行的二十分之一。
目前空官的教練機是以AT3和T34為主,飛T34卻是飛AT3的必備步驟。從二年級開始就正式接受模擬機訓練,官校操作T34模擬機的時間,每天高達十二至十六小時。
(二)F5E模擬機
分別設於桃園、嘉義的F5E模擬機,是較高層次的OFT(操作訓練器)系統。它能夠訓練部隊隊員操作、起飛和做各種科目。儀器內座艙、儀表、電門排列完全仿照真實飛機,也有音響、三度空間的視效,模擬起飛升空的時間甚至和實際起飛相同。
模擬機和戰門機最大差別在:模擬機沒有承受壓力的感覺,而操縱桿所須使用的力量跟實際還是有一段距離。
這套程式系統目前可以做三十幾種飛行科目,包括發射武器、對地炸射、對空攔截等。
不論資深或新進飛行員都還是要來做訓練。隊員在操作時,一定要戴手套、頭盔就和實際飛行一樣,教官依據儀表指示及螢幕顯示在一旁指導,隨時糾正錯誤。負責訓練的教官指出,看模擬機訓練,比坐在雙座戰機後座觀察隊員操作還清楚。
F5E模擬機的效果顯著,工程人員曾經評估,這套系統可以減少新進飛行員二到三課的真實飛行時數。如果一般是要飛五課以後才能單飛,經過模擬機訓練的飛行員,大概飛三課就能自己單飛。
程式設計工程師現在正積極進行軟體改進,希望增加座椅振動與飛彈軌跡顯示的功能,以期更逼近真實飛行。
(三)空戰演練儀--ACMI
最精密昂貴的「電動玩具」,無疑是台東基地戰術管制中心的空戰演練儀。
ACMI的主要功能是將部隊空戰演練的情況,透過電腦,立即展現在管制計算中心的大螢幕上,提供指揮官發現操作缺失,並加以檢討,增強戰門機飛行員的戰術技能。
從前做空戰訓練,是用錄音的方式,效果不彰;去年年底正式啟用ACMI系統,將空戰演練帶進另一新境界。ACMI有四個主要系統,可以將飛機的高度、速度、角度、姿態及發射武器等狀況紀錄得一清二楚,並藉著全省及離島六個接收站的發射器,將空戰情形傳送至管制計算中心一0一吋大螢幕上。地面指揮官和其他戰鬥機飛行員透過螢幕檢討、研析各種戰術的運用。
這個系統能夠實況播出,也可一再重播,提供更詳細的研究。比如說一位飛行員做對地炸射科目,螢幕上立即顯出正確彈著點,指揮官據此要求飛行員修正,不但技術更精進,還節省了彈藥的消耗。
ACMI最多可容納十八架次的訓練,對多機空戰對抗很有幫助。戰術訓練中心一天可訓練八至十二批,將來還要再增加。
目前世界上有十四座ACMI,台東這一套仍由美商負責維修,若沒有美商在場,則不能開機,要進入管制計算中心必須刷電腦磁卡才准進入。管制森嚴,是因為它記載了空軍最高的機密--戰術技能,即便是製造的美商,也無法入內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