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歲的聯聚建設董事長江韋侖從今年4月1日起,改掛集團「創辦人」頭銜。在愚人節當天,他首度說出心聲:「我希望有一天是死在辦公室,終其一生都不會退休,期許公司永續經營下去,當創辦人才有意義。」
這個新崛起的企業家是在開愚人節玩笑嗎?
不,這是他的肺腑之言。每天員工都會看到經常一襲優雅襯衫配上牛仔褲、精神抖擻的江韋侖,不是召開會議、巡查工地,就是飛到海外參觀國際展,「他是用盡所有生命在蓋房子,」認識他16年的朋友說。
江韋侖作夢都想不到這一生會奉獻給建築業。1994年,他原本從事的鞋盒事業面臨瓶頸,苦思轉型之際,有機會到義大利洽公,參觀了佛羅倫斯的百花教堂、米蘭大教堂,對其鬼斧神工的經典建築感到驚歎連連,從此愛上建築。回國後,獲得股東同意,開啟了意外的人生旅程。
19年九件作品 改寫豪宅歷史
19年來,聯聚只完成九個作品,全部在台中七期,僅管推案量、總銷金額都非業界之冠,卻能成為豪宅界的LV,說他改寫了台灣建築業豪宅的歷史,北中南的同業都不會有異議。
從室內挑高3米6、頂樓的Sky lounge(空中酒吧)、巴洛克圓頂建築到戶外的夜間燈光設計。
「聯聚的建築就像一座藝術品,」一位建築同業私下透露,住戶回到江韋侖蓋的房子,彷彿踏入博物館般,上市櫃建設公司都不見得做到如此細膩,江韋侖卻將建築推升到極致,讓他的房子比隔壁貴40%,還受到青睞。
對首次入主聯聚的住戶來說,不少人在交屋當天,都會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五感」震撼。
每個建案的第一屆區分所有權人大會,都是由聯聚建設總經理王于娟主持,住戶難免對公共空間的擺設有意見,有的認為這裡不應該放置這幅畫,有的覺得應該將塑像換個位置。但是等聽完解說後,住戶頻頻點頭稱是,當再度詢問是否要更動時?得到的答案都是「不用,不用」。
以今年3月30日最新交屋的台中「雍和大廈」為例,採用「美術館」的設計概念,當訪客踏入大廳時,迎面而來的是波浪狀般的石牆,開放式的空間迴盪著悠揚的樂聲以及陣陣撲鼻的淡雅香氣。接待區後面則是一幅白底藍色花瓣的畫作,大廳一角陳設著收藏於法國羅浮宮的「豐收女神」複刻品,還有高聳挺拔的「旅行之神」(HERMES)塑像。
原來,聯聚有不少客戶都是創業有成的企業家,擺設「豐收女神」旨在帶給住戶身心靈均豐富與喜悅之意。而「旅行之神」則是庇佑經常商務往返、旅遊的住戶順利平安。
100分還不滿足的吹毛求疵
另外,在大廈轉角口兩隻從歐洲採買回來的銅雕小豬,則象徵著「豬入門百福臻」,有一對企業夫婦剛好生肖都屬豬,「當他們一看到這對造型可愛的豬時,二話不說就訂了一戶,」王于娟說。
聯聚的房子不僅帶給首次入住者「五感」震撼,連老客戶也迭有驚喜,「每棟建築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次交屋時,都會超乎我的期待,」擁有三戶的陳姓客戶說,江韋侖從未讓他失望過。 要做到讓頂級客戶滿意,江韋侖每天都是用盡所有力氣在做事,「好還要更好」已成為聯聚人的口頭禪,「他苛求完美,吹毛求疵,100分還不能滿足,」一位離職員工說。
到底他是如何讓品質達到極致化呢?
從聯聚興建的和園、和平、公園、仁愛、東方、信義、怡和、方庭到雍和大廈,每個案子從規劃到完工總計開超過1000次會議,他親自參與300多次,還不含合作的設計師、建築師開的會議。
江韋侖認為房子是一種life style(生活方式),是人的容器,要具備安全、實用與美觀三大要素。
他從不跟結構技師開會,只跟技師說過一句話:「不要考量成本,盡你所能將結構做到最好。」假設一般建築的耐震規定是常震區0.33g,聯聚一定要超過0.33g。
為滿足每位住戶的需求,他精準掌握每個細節,從停車場、電梯間、廁所,乃至地下室樓梯間,這些最容易被疏忽的空間,聯聚都做到讓同業主動帶隊來考察。
廁所、停車場都有人來考察
就以停車場為例。由於這裡是住戶回家第一個會使用的空間,為了讓住戶返家後身心舒暢,刻意採暈黃柔和的燈光照射,尤其注重自然的排風效果,避免產生潮濕的氣味,甚至還擺設藝術品,而電梯入口處的底部磁磚也特別有預防行李箱碰撞的設計,旁邊還設有貼心的沙發座椅。
連車道的高度與坡度等細節也不放過,聯聚甚至買保時捷、賓利、Aston Martin、勞斯萊斯等頂級車款來研究測試,以符合各種車款的需求。
廁所更是精心打造。雍和大廈頂樓的廁所外,就擺設著大紅色櫻桃造型與白色的圓形座椅,營造出舒適的等待空間,「廁所裡的光線流動與所有陳設,讓人根本不覺得置身於廁所中,」一位初次拜訪的客人感歎:「連地下室樓梯都是用木質與鍛造欄杆搭配而成,看完聯聚,才知道什麼是好房子。」
「訪客最喜歡參觀聯聚蓋的廁所、停車場與安全梯,儼然成為台中的景點之一,」立智國際公司總經理王耀斗說,連這些地方都能做好,其餘的大廳、圖書館、宴會聽就更不用說了,甚至有建設公司老闆乾脆買聯聚的房子,住進來研究。
精準在乎客戶的每一個感受
來到江韋侖的住家,除神明廳外,其餘空間都拿來當成實驗室。例如所有從國內外採購回來的家具都必須親自試坐試用過。
「他非常注重椅子,因為每天坐的時間比站的時間長,既要具備流行美學,又要符合人體工學,」聯聚建設副總經理李德彰說,所有建案的每一把椅子都是江韋侖挑選認可的。
只要對住戶有益的石材、配備,預算負擔得起,他眉頭都不皺一下,「獲利從不是首要考量因素,」在建築業20多年的李德彰從未遇過這樣的老闆。例如室內健身器材採用全球第一品牌Technogym、音響用的是有音響界勞斯萊斯之稱的MBL。更率先大量使用紅銅元素,價錢是黃銅的三倍,當江韋侖聽到紅銅抑菌效果最好,能百分百抵抗大腸桿菌且不長黴菌時,馬上同意。
據悉,有位挑剔的企業家原本想測試聯聚的專業度,跟江韋侖說,你是使用臭氧消毒系統清洗游泳池的嗎?沒想到答案竟然是:聯聚已經不用臭氧,而是採用銅銀離子殺菌系統處理,讓這位企業家大感意外。
甚至連桌椅、畫作、雕塑品、電梯門的寬度、高度都是使用文公尺測量過,行銷人員更是人手一把尺,「所有尺寸都是大吉大利的數字,我在乎客戶的每一個感受,這也表示我們對事情的用心與精準的態度,」江韋侖說。
要凸顯豪宅的尊貴,藝術品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外界鮮少知道原來這些擺設在公共空間、贈送給住戶的作品大都是江韋侖個人的收藏品。
1988年時,26歲的他首次站在上海外灘時,看著江邊的百年建築久久不能自已,從此愛上美術館,並大量收集大陸的書畫創作。例如,雍和大廈的車道門入口,就放置著1739年(乾隆4年)的「雍睦堂」匾額。剛好建案命名為「雍和」,就這麼巧,蒐集多年、象徵「和睦相處,欣欣向榮」的匾額就這樣運用上了。
江韋侖認為,收藏品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對他只是藏在書櫃的一角,送給住戶,讓所有人都能欣賞到,更能彰顯價值。連1988年取得的真跡清朝「聖旨」,他也毫不猶豫捐贈給社區住戶。
為達到客戶百分百的滿意度,江韋侖還要求團隊於交屋前,一定要找100個缺點,如果已經改善50項,還要再找出50個,直到所有缺點都修正完後,才能交屋。
他認為只要從使用者角度思考,要找到100個缺點輕而易舉。例如,為何沒有想到外掛的問題,應該直接嵌入建築體裡才對,「聯聚的房子要當傳家之寶,世代相傳,就必須經得起年代考驗,」江韋侖到現在還在懊惱。
這種力求完美的性格,讓平均每個作品的完工期長達6年,比同業多一倍,也給團隊龐大壓力。曾有員工被挖角到聯聚的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不諱言,聯聚的薪資待遇、福利很好,但標準也很高,跟江韋侖做事很辛苦,他是用盯生產線的方式要求員工。
「會離開的都是因為壓力太大,絕對不是薪資問題,」一位員工說:「我覺得已經很棒了,江先生還是會對我說,你還要再加油、再努力」。
當《遠見》專訪江韋侖時,他剛好想要展示印製事業部的成品,要求員工站上鞋盒,以測試經得起數十公斤重量不凹陷。但這位員工遲疑不願意,改換成另一位測試。沒想到他竟當著外人的面嚴厲地說:「叫妳站妳不站,有一天她可以當銷售員、當上主管,妳不能,就是差在這裡。」
積極鑽研生活品味與美學
江韋侖堪稱是典型的工作狂。一年365天從未休長假,唯一長假就是到大陸開幾天的會。即便犒賞員工一起出國旅遊,也是輪著跟建設部、印製事業部開會。
最常做的抒壓方式就是閱讀,從他下床走到洗手間的沿路上,堆滿著一疊疊的書籍。另外,因為建築工作的需要,他經常旅行,卻堅持用腳走遍大街小巷,了解當地的生活模式,探索世界各城市之美。
台中市建築開發公會理事長張麗莉每次參觀米蘭國際家具展都會遇上他。她說,江韋侖鑽研生活品味以及流行美學,比任何人都積極認真,走在建築流行美學的尖端,再將所放學在建築裡。
不了解他的人會覺得江韋侖很自負。回想10幾年前,他就說過「要蓋全台灣最美的房子」,當時台中建商都議論紛紛,憑什麼說大話?同業也鮮少與他互動,10多年來他幾乎不參與建商公會的活動,連抽時間出席好友的飯局都很為難。
江韋侖自己都說:「我很難相處,沒有人認為我好相處,」因為他根本沒時間應酬,大半都在思考怎樣讓房子「好還要更好」。
回頭檢視他所說過的話,連張麗莉都覺得江韋侖有資格說大話,他將人與空間的關係處理得很大器,公共空間尺度可以拉到12米高,「我頂多只能做到6米、8米,連我先生都說聯聚的房子很漂亮,」她補充說。
客戶對他的讚美、感謝聲也是此起彼落。有一回到台北參加聚會,離去前,有人跟他說:「你就是江韋侖哦,你房子蓋得太棒了!」還呼喊太太趕緊過來,江韋侖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沒想到,那位太太也拉著他說:「你真的是這樣在蓋房子的啊!」
不迷信大師 創造MIT傳奇
每次客戶的「欣賞」都是激發他下次創作的泉源。他隨時保持著勁量電池的體力在衝刺,只是案子一結束,整個人就像關掉電源(Power off)般,「我每天都在過電池滿格與歸零的生活,」江韋侖說。原來,他對生死早有深刻體會。見過他的人都不敢置信,身材勻稱、膚色健康的江韋侖竟然於2000年罹患心肌梗塞,開過五次心導管手術。他聲稱:「老天給我的每一天都是賺到的,所以我應該作更多的事情。」
即便工作壓力大,仍有一群資深員工跟隨他,待了15年的王于娟說,成就感凝聚了團隊,讓大家更認真維持聯聚的信譽。」
19年來,江韋侖從不迷信國際大師,也不與世界級的建築事務所合作,他與一群來自本土的建築團隊,共同打造出屬於台灣的「MIT」頂級作品。
連鞋盒也要做到全球之冠
聯聚建設已成為豪宅代名詞,但是江韋侖卻異常低調,名片不印頭銜,員工稱他為江先生,但是他的事業成績卻一點都不低調,他還是全球的鞋盒大王。
鞋盒印製事業與建設部門是聯聚集團兩大支柱與獲利引擎。
如同他在1994年看到傳產業的瓶頸一樣。當2009年金融海嘯過後,他又開始重新布局,最後以鞋盒事業為根基,擴大至彩色印刷包裝領域。
「房地產已出現瓶頸,」江韋侖說,當大家全面瘋房地產,而不應該出現的價格都出現,變成一種金錢遊戲時,他不能不未雨綢繆。 於是,去年他在大陸、北越又興建兩家工廠,今年底南越兩座新廠也會加入營運,總計將有九家工廠,以鞋盒為主,彩色印刷包裝為輔,全力衝刺精緻化、高價的訂單,例如Prada、Bally等精品品牌。
親力親為的江韋侖一步步拓展海外事業,帶隊拜訪客戶,當他發現義大利某間鞋廠以高工資聞名,業績仍蒸蒸日上時,追根究底是拜「精益求精」所賜,讓他更加注重品質的極致化。去西班牙參訪LOEWE,了解皇家品牌的經營之道後,也立即將經驗運用在建設部門。
「鞋盒與建設看似兩種不同的事業,我卻透過兩邊不斷的學習交流,產生出集團的縱效,」他進一步說明。
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認為,江韋侖可以將鞋盒做到世界之冠,一定是對品質、細節要求嚴格,將對品質的堅持運用在建築業也會表現得很出色。
目前建設與印製事業部的獲利貢獻比約7:3,他希望能達到5:5的目標,擬藉助兩大引擎互補發展,讓聯聚邁向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