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必過分恐慌
在今年頭四個月內,日經股價指數較去年十二月的最高峰下跌三0%,從股市中損失的資金高達一千億美元--等於包括大人、小孩在內,平均每個人損失了九千美元!
東京銀行經濟專家本田慶吉說:「氣球終於爆了。」日本股市短期內將無法從這一波的巨變中復甦過來。
重要的是,股市是經濟基本面的一種反映,因此如果僅將股市的暴跌視為回檔整理,就不免忽略了現象背後真正的問題所在。
日本面臨的經濟問題有些是顯而易見的,如利率上升和日圓對美元持續下跌;有些更嚴重的問題卻是隱而不顯的。
近似崩盤的結局
自一九八七年以來,日本的經濟景氣有一部分是因貨幣供給膨脹而吹起來的。政府官員表示,在這三年中,每年的貨幣供給額平均增加一0%;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紓解前幾年日幣升值過速,所造成的外銷衰退的壓力,一方面是為了刺激國內消費,以平衡與歐美各國的貿易順差。
增加貨幣供給固然達到了上述目的,副作用卻是造成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飆漲;而且很快地,價格膨脹的壓力就從資產部門蔓延到整個經濟層面,甚至薪資成長高過了生產力的成長。雖然一九八九年的批發價格只上漲了二.五%,卻已足使日幣持續下跌,令日本官員驚心。
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的壓力,日本銀行去年先後三次調高銀行的重貼現率,股市投資人卻一再掉以輕心,照舊加碼,終於導致近似崩盤的結局。
更險惡的情況還在後頭。由於去年日本投資人風行以貸款付訂金方式購買股票,而依規定貸款期限是六個月,因此投資分析師都在擔心,去年底、今年初以此種方式購入股票的投資人,勢必在年中出清股票「以償還貸款,這筆高達三百七十億美元的金額,將會造成另一股龐大賣壓。
到目前為止,大量拋售股票還僅限於一般投資人,和股市中較小的兩支力量--特經基金(Tokkin Fund)和外國投資公司,如果股市主力也加入空頭陣營,股市勢必再次暴跌。
雖然日本股市最大的主力--人壽保險集團,仍聲稱看好後市,但如果投資人反彈,這些大公司也不得不三思。由於公債利率一再調高,已較三年前漲了三倍,原來購買定期保險的投資人,很可能轉而投資公債;野村信託公司經理加加美信三說:「利率高到七.三%,我看沒有證券業者還會有興趣冒股市的風險。」經濟分析家布萊安.華特豪斯估計,未來日本每年從人壽保險抽出的投資金額可能高達六十億美元,對股市不啻為另一個隱憂。
脫胎換骨的機會
東京股市持續低迷不振,對世界經濟有不容忽視的連鎖效應。
東京股市每年大約釋出一千五百億美元的資金,過去十多年來,日本大企業在國內外大事投資、收購,從美國鋼鐵廠、洛克斐勒大樓、夏威夷公寓,到梵谷名畫就堤以此為財源。如今股市枯竭,企業的海外支出勢必大為緊縮。
從事海外購併最積極的新力公司,曾以自日本股市獲利的資金,償付了購買哥倫比亞公司的三十六億美元貸款的八0%。一九八九年,它的海外投資金額曾比前一年巨幅增加三九%,今年卻已決定暫時凍結資金額度。
日本資金流往海外的數額也會減少。近月來,日本投資人已開始拋售海外股票。原本投資人由於看好德國統一和東歐民主化的前景,使一些新成立的海外基金價格漲到天價,如今又爭先恐後地拋售,使這些基金的價格暴跌三0%以上。
甚至連美國房地產消費者,也會遭到日本股市下跌的池魚之殃。以加州為例,去年出售新屋的貸款資金有五0%來自日本客。洛杉磯房地產商傑克.羅德曼說:「美國人現在或許幸災樂禍,可是他們根本沒想清楚事情的關連性。」
對日本來說,股市下跌是利弊互見的事。由於企業已開始緊縮預算,經濟學家預期,一九九0年日本的經濟成長率至少比前一年降低一個百分點。然而從積極面看,通貨膨脹的壓力會減輕,股市本身也可能朝向較健康的方向發展,例如許多財務結構不健全的垃圾債券公司將會倒閉,股票上市公司也必須合理分配股利等。日本股市經過這一番劇烈震盪,或許可以脫胎換骨,成為一個較「人性化」的投資市場。
美國/績優股苦盡甘來
一、二月間隨著東京股市下挫的華爾街股市已漸漸回穩,然而華爾街一般還是不看好今年的股市。
世界性的利率上揚,使本已重病的美國經濟幾乎病入膏育。加上去年最後一季的經濟成長率只有0.五%,是近三年來最差的一次,經濟分析家艾倫.西奈說:「到處都是衰退現象,經濟蕭條已經逼在眼前了。」
由於美國的預算赤字有一大部分是靠外國投資者的資金來彌補,尤其政府公債有四0%是日本人買去,因此雖然現階段美國其實需要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景氣,為了吸引國內利率已上揚的日本和西德嬌客,卻不得不將十年期的政府公債利率由七.八四%,提高到八.四%。
降到個位數
雖然經濟面上有生產力提高、東歐民主化、兩強和解,美國預算赤字可因縮減軍費而獲改善,和股市籌碼持續減少等利多因素,然而根據德瑞索公司在一九八九年底,對一七一位主要投資公司經理所做的調查,對市場悲觀者占五二%,樂觀者只有一一%。
日本資金緊縮、美國國內利率上升,加上今年二月華爾街最大投資集團德瑞索(Drexel Burnham Lambert Group)倒閉,吹冷了八0年代主導股市漲風的購併熱潮等,都是利空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進入九0年代,美國經濟成長趨緩,企業利潤萎縮。查克投資研究公司所做的調查發現,七五九家公司中,去年最後一季的獲利低於預估金額者達五一%。因此今年一般股價指數的每股獲利率,很可能從一九八八年的三六%和八九年的三0%,降為個位數。美國商業週刊也認為,這種趨勢在今年年中以前不可能好轉。
不過這也未必不是好事。華爾街上,投資人又逐漸回復「古風」--瞄準績優股。
所謂績優股,就是指成長速度較同業快,而且前景看好的上市公司股票。八0年代,這些股票普遍受到忽視。投資人一窩風搶購成長快、風險高的小公司股票,或是「購併交易股」和「耳語股」;前者年成長率往往高達百分之百,而後者在公司被購併之前或謠傳將要購併時,股價可以一夕飆漲十幾個百分點,投資人又何必苦等年成長一五%的獲利呢?
但是今天市場上熱門的是可口可樂、迪斯耐、麥當勞、寶鹼等名聲響亮的上市公司。潘偉投資公司的投資政策負責人愛德華.柯許說:「這些都是指標股,它們的成長穩定得像尺一樣,不論年頭好壞,永遠有兩位數的成長率。」
然而投資人過於熱中績優股,也令部分投資專家擔心。自一九八九年初以來,可口可樂的股價已上漲七八%,飛利浦.莫里斯六八%,寶鹼五七%;導致明明其他股票平均下跌了七%,道瓊工業指數卻因績優股的漲勢,反而上漲了九.五%。市場分析師愛德華.尼可斯基說:「這顯示人人都鑽進同一個洞裡來了。」
另一種熱門股票是中小型、尖端流行產業的公司股票,如生產無線電話、衛生保健器材或環保設備的公司。由於這些公司目前的股價尚低,因此未來仍有大幅上漲空間。
從購併交易股到績優股,美國投資人漸漸返璞歸真。更重要的是,「大家會去購買這些長期成長型股票,顯示出對經濟前景的信心。」
一位投資人欣慰地說。或許美國的經濟也終於如同它的股市,漸漸回復穩健的作風。
東南亞/眾家皆跌我獨漲
一九九0年在全球股市普遍看跌不看漲的壞年頭,東南亞股市可能是唯一逆勢上漲的地區。
由於東南亞各國的經濟這幾年才開始迎頭趕上,因此雖然日本、台灣、南韓等國家均已亮起景氣過熱的警號,而開始採取緊縮政策,導致經濟預估成長趨緩,東南亞卻仍可望有乎均六%的成長。當上述那些國家的資金擁入這個地區時,經濟景氣帶來收入激增幾乎是必然的趨勢。 此外,東南亞各國的股票交易稅率,與世界其他國家比起來仍大幅偏低。美林公司亞太地區總裁麥可.鐸伯說:「這是唯一一個投資收入成長高過成本成長的地區。」
快樂新小龍
無怪乎去年至少有二十七個國家成立基金,投入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等所謂的新小龍國家。而這些國家也沒有令投資人失望。泰國股市去年成長了一一四%,馬來西亞五0.七六%,新加坡三0.二九%,菲律賓上半年受軍事政變陰影的影響,卻仍有一九.一五%的成長。
貝林投資顧問公司指出,過去三年泰國各上市公司股票的每股純獲利率,平均每年成長六七%;該公司並且預估,剛開放股票市場不久的印尼股票,今年每股純獲利率可望達三五%。
形勢固然一片大好,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警告投資人仍然應該謹慎。
首先,東南亞國家的股市運作,離成熟尚有一段距離。以泰國為例,去年政府關閉了專擅炒作的卓泰公司;但在政府終於採取行動之前,該公司早已坐大,每日的成交量占了整個泰國股市的三分之一。
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股市,也普遍仍由習於傳統炒作方式的證券商主控。這些缺乏現代金融運作技巧和知識的傳統經紀人,在股市交易空前活絡,交易量巨幅增加的時空中,將很難應付變局。
其次,這些正在學習民主的國家,人民都有點陷入快樂的無政府狀態。政府官員也過分樂觀,以為「新興工業國家」的招牌唾手可得。事實上,不論政府或人民,都沒有南韓、台灣過去三十年發展出口外銷、漸進式市場經濟的吃苦精神和耐力。
更嚴重的缺憾是,這些國家空有頗具野心的發展計畫,卻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來達成目標。像泰國,十二歲以上的少年只有三分之一繼續升學。泰、印、馬目前都已面臨缺乏工程、管理人才的困境。如果人才問題不能解決,這些國家今天的榮景,很快就會陷入泥沼。
因此對興緻勃勃的投資人,「經濟學人」的建議是:搶做早起的鳥兒,要小心別吃到了臭蟲。
歐洲/信心如薄紙
「巴黎股市最好再來一次「大崩盤」,掏光所有人的荷包。」說這句話的法國股票經紀人並不是唯恐天下不亂,而是從今年年初起,股票一連串的下跌,使得歐洲股市呈現前所未有的悲觀氣氛。
連一向對歐洲股市穩定性信心十足的巴黎國家銀行(BNP)總經理勒貝格,也不得不承認歐洲股票從來沒有如此「浮動」過。包括法國最穩定的米其林輪胎(Michelin)、卡爾富百貨集團(Carrefour)及卡斯諾超市集團(Casino)的股票,都從年初起下跌一五~三五%,勒貝格沮喪的說:「大家都麻木了,既不相信股票會繼續下跌,也不相信會往上回升。」
痛苦觀望期
影響歐洲股市最劇烈的主要是來自東京股市重挫的震盪,其次是東、西德尋求重新統一所產生的波動。再來則是以美國德瑞索投資集團(Drexel)為首的諸多投資公司,面臨太多「爛頭寸」的財務危機。
自從二月二十六日,一向表現良好的東京股市一開盤即全面下挫四.五%,掀起了從一九八七年十月全球股市大崩盤以來,歐洲股市所面臨的雖然緩慢卻更痛苦的黑暗期。巴黎百利銀行(Paribas)駐東京負責人安東尼餘悸猶存:「大家都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悲劇是怎麼發生的?」
雖然東京股市下跌並沒有引起全球性的大崩盤風暴,卻造成了歐洲股市的投資信心震動,倫敦股市跟著下跌七%,巴黎股市重挫一0%。安東尼解釋說:「以往日本股票是關著大門自管漲跌,現在卻有不少國外的投資者,其中包括歐洲人,自然受到連鎖反應的影響。」
另外一個影響歐洲股市的原因,是三月十八日東德人民投票決定「東、西德應該統一」後,這個分裂長達四十餘年的德國,一旦合併後,所可能造成的權力強勢,將破壞歐洲其他地區的權力均衡,因此引發了歐洲政治、經濟雙方面的不安情緒,進而影響歐洲股票投資人的信心。
同時東、西德為了避免「雙邊馬克」貨幣統一所可能引起的通貨膨脹危機,紛紛提高利率以平衡貨幣市場,結果錢更貴了,形成股票市場資金短少的現象。剛剛從西德考察回來的法國亞克薩保險集團總裁海勒伯克擔憂的說:「德國所可能面臨的經濟危機,遠比一九七四年石油危機還要嚴重。」
當然樂觀派的說法.是東、西德的統一,會帶來廣大的東德消費市場,並促進以西德為主的歐洲經濟繁榮,可是正如同銀行家勒貝格所說:「股市投資人的信心像張薄紙,一吹即破。」
東、西德統一前景的勝算未定,歐洲股市也就難免籠罩在一片觀望心態下。
呆帳導致投資不振
第三個對歐洲股市的打擊,則是與股票市場息息相關的銀行業,因為呆帳太多屢屢發生財務危機;首先是美國德瑞索投資集團,受到美國大企業營運困難的波及,許多呆帳無法收回。接著是波士頓第一銀行被加拿大坎波集團倒了一大批呆帳,也面臨極大的財務危機。
而銀行與銀行之間的密切往來,也使得歐洲銀行受到殃及,先是與德瑞索關係密切的德國DG銀行受到牽累,接著是與DG銀行交換信貸保證的巴黎國家銀行受到波及……,這種呆帳的惡性循環,僅在法國就造成了七億美元的銀行赤字,同時直接反映到歐洲股市,引起投資不振的蕭條局面。
幸好股票市場的盛衰並非經濟是否景氣的唯一指標,正當股市一片低迷,歐洲經濟成長卻創造了歷年少見的佳績,正如同一位法國經濟學家所說:「當企業家停止股票市場的金錢遊戲,就正是專注發展工業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