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李登輝點降天威難測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0-05-15

瀏覽數 18,250+

李登輝點降天威難測
 

本文出自 1990 / 6月號雜誌 第048期遠見雜誌

台北充滿「喜劇」。尤其當李總統提名國防部長郝柏村為下任行政院長時,自負、善於批評的台北人,在自我調侃(「天威難測」)的茶餘飯後,李登輝的用人哲學,已經帶起一陣嚴肅的思索與辯論。

難測的用人模式

兩年四個月改組三次,政局的波動幅度,歷來罕見。國家大政,端賴為政者策訂、執行。選民對檯面上的人物,自然有所預期,但三次大幅或局部改組中,李登輝最令人民印象深刻的,卻是「不可測」,很難以任何單一邏輯、理念、內幕消息,完全掌握他的思考方向。

蔣經國初過世,朝野喜以蔣經國的用人模式揣測他的繼任者。看似應蕭規曹隨時,李登輝卻又大幅洗牌,讓輿論全體「跌破眼鏡」,他解釋是為了「適才適所」。

當台灣居民自以為瞭解他的用人之道,批評者紛紛認定他喜用自己「主流派」的「圈內人」時,他卻又推出郝柏村。讓台北所有政治分析家棄甲曳兵,掩面而逃。

立法委員趙少康擔心,李登輝和郝柏村都是個性顯明、強硬的領導人,萬一將來二人政策不合,將有引爆政治危機的憂慮。趙少康這種推斷,對錯有待觀察。但李總統不可預測的處人任事確也帶給朝野一種不穩定感,在笑談之中略帶緊張的氣氛。

最容易觀察到的例證,就是他三次人事革新,都是引起兩種極端的評價。

讚許的人,認為他有突破舊格局的魄力,單純把事情做好的赤子之心,勇於嘗試,而且無論反對聲浪多高,他都貫徹到底。儘管內有前行政院長李煥,公開表明願意連任,並得百多名立委連署;儘管外有學生、民進黨、自由派學者的強烈抨擊,李登輝提名郝柏村為閣揆,絲毫不被動搖。

批評他的人,認為他並非外傳的「單純」,反而是極懂得權術三味、動機深不可測的總統。

在臨中全會,眼見無法擺平「非主流派」的氣勢,他突然重用蔣彥士,請出八大老及陳重光、蔡鴻文;就在媒體大多認為他與非主流派大將,心結已深,幾難化解;他卻又請郝柏村組閣,留任林洋港,孤立李煥。「真是高招,如此一來,不論郝柏村將來能不能做久,非主流派部徹底瓦解。」一位資深記者評析。

郝柏村出線後,替李總統「傳話」的人士,儘管已透露內閣人選,完全依郝柏村的決定。不同於李煥、林洋港,郝柏村在治安、軍事之外如財經、教育方面經驗較缺乏,一般相信李總統仍將得以在大政上扮演具影響力的角色。

如果撇開這些政治考慮、權力妥協等安排,李登輝在一般政務官任用上,倒可以依照比較單純的信念行事,表現他的為政與用人本色。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選才三標準

其中,錢復與連戰;邱創煥和蕭萬長;余玉賢和黃昆輝三組人馬,正好代表李登輝過去及未來選才的三種標準。

經建會主任委員錢復、外交部長連戰,在「世家子弟」的外裝下,都先後在李總統極感興趣與頗有心得的外交領域,執行李總統的指示,展露長才,頓得賞識。

連戰當年是在外交界有人「跌破眼珠子」的聲浪中,人主外交部。儘管外交突破有點「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味道;但這兩年多來,陸續新建及復建多國邦交,連戰功不可沒,在各部會首長中,引起的爭議也最小,真正符合「沒有聲音,實實在在做事」的條件。

公認能力強的錢復,近年已收起畢露的鋒芒,但仍一直是政壇的一枚活棋。從回國接掌經建會,到這次內閣異動,行政院長的職位,就一度在他身上打轉。事實上,錢復當年在美國的作為與突破相當受李總統肯定,最合乎李登輝「瞭解國際事務」、「有創意」的選才要求,為他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堅厚的底子。

而邱創煥和蕭萬長忠誠、守分際、重人和、長於行政、協調的特色,是受李總統重用者的另一種政治特質。

邱創煥與李總統過去的一種為政特質很近,就是:單純。大部分的官員、議員、學者說起邱創煥,總是異口同聲說:「四平八穩,忠誠、守本分。」邱創煥如果在位,絕對是戰戰兢兢執行上級交待的任務,不可能會去組一些叫層峰心寒的所謂「非主流派」。

李登輝班底

出身寒門,從基層逐級幹起,為政和諧,不易引起尖銳衝突、對立,是邱創煥和蕭萬長共有的特色,其中蕭萬長過去掌管國貿局的國際經驗尤其突出。當蕭萬長靠財經背景出身,而能接掌執政黨組織工作會主任,被公認是要考驗他圓滑的統合能力,為更上一層樓鋪路。

第三組人,是人數很少、社會傳言已久的「李登輝班底」--農業委員會主委余玉賢、政務委員黃昆輝、台北市政府主任秘書黃大洲是代表人物。

農家子弟、苦讀苦學、高學歷、沒有深廣的人脈,是李登輝主要特色。在歷任台北市長、省主席過程中,他的確留意到幾個人,其中以余玉賢和黃昆輝,無論出身、經歷、為人、處事,公誼、私交,都活像李登輝的化身。

形象兼具清新及草根性的黃昆輝和余玉賢,一個是當年李登輝市長任內台北藝術季的執行人;一個是當年李主席八萬農業大軍的重要推動者;兩者都是李登輝多年來津津樂道的重要政績。

一樣出身農家,余玉賢的誠懇、對農業問題的掌握,都和李登輝見解相通。而黃昆輝的教育信念,也逐漸看得出對總統的影響力,就以這次十二年國教延緩實施為例,黃昆輝早有此建議(見本期黃昆輝專訪)。

眼前的人事風波可以過去,但依照李登輝總統的個性、表現出來的用人方式,這幾組政治人物,代表的用人理念,在未來的政壇,仍應有一大段空間可以發揮。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