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國,韓國國際化 最重要戰略伙伴

積極國際布局〉中韓加速談判簽署FTA

彭漣漪
user

彭漣漪

2012-05-02

瀏覽數 23,100+

中國,韓國國際化 最重要戰略伙伴
 

本文出自 2012 / 5月號雜誌 韓國憑什麼贏

繼與美國、歐盟完成FTA簽署後,韓國下一個國際化目標,就是跟中國進一步結盟。 韓國與大陸的地緣關係十分接近,雙方的密切往來,早已超乎台灣人的想像。

「從遼寧到首爾,坐飛機只要一個小時,很快,」今年27歲的車俊,遼寧人,赴韓國就讀社會學科,畢業後留下來在韓國整形診所工作已三年。

「在國外工作個三年、五年再回中國,看看能做些什麼生意,」他這麼盤算。

車俊的想法頗能代表目前總數約5.8萬名在韓國念大學的大陸學生。他表示,大陸好的大學很難進去,他在遼寧的同學有一半乾脆出國,因為歐美學校遙遠又貴,韓國成了不錯的替代選擇,一年學費加上生活費約10萬人民幣。

中國去韓國念書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韓國學生到中國念書的更多,目前達6.4萬人。成為未來兩國深化關係的基礎。

大陸已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 投資金額12年成長62倍

事實上大陸與韓國目前的往來已相當密切。據韓國駐中國商務部估計,截至2010年底,在中國取得永久居留權的韓國人有70萬人,占中國外籍常駐人口的67%(不算台灣人在大陸的人數);另有60萬中國人常住韓國,占韓國外籍常住人口的一半。

亦即,大陸與韓國已經成為彼此最大的外籍常住人口來源國。 國家間經濟關係有兩大指標:貿易量和投資量。從貿易量觀察,中國和韓國對彼此關係極度重要。

1992年,韓國的前三大貿易伙伴分別是美國(占23%)、日本(20%)及歐洲(13%),當時中國只占4%。到2010年,中國成為韓國最大貿易伙伴,占21%,美日歐各剩占10%。

目前韓國出超主要來源國是中國。而中國從日本進口商品最多,占10%,第二名是韓國,占7%。

投資方面,1992年韓國在中國的投資金額是1億美元,在2004年達到高峰的62億美元,整整成長62倍。中韓經濟關係是投資帶動貿易的型態。

2008年,韓國是第一個與中國簽訂貨幣往來協議的國家,規模達1800億人民幣,幫助人民幣踏出國際化的第一步,使雙方關係更加緊密。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中國是韓國最佳經濟伙伴,中韓雙方經濟往來呈現『爆炸性成長』,」首爾大學國際研究所教授鄭永洛(音譯)點出雙方往來的現況。

鄭永洛分析,韓國內部正興起第三波中國熱:第一波是在1992年,雙方初步試探市場,建立貿易平台;第二波在1999~2008年,因中國加入WTO,經濟往來朝多個面向擴張,包括人才、金融往來及製造業、服務業運作;第三波起於2008年,韓國在新一波國際化要找戰略伙伴,中國是重要的對象。

就在美歐、美韓FTA分別於2011、2012年正式生效後,為避免受到排擠,大陸甚至主動要求加速與韓國談判FTA,並已於今年2月24日舉行聽證會。聽證會是啟動FTA的先期步驟。

2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研討會上,多位學者一致認為,韓國應該在汽車、手機等主要商品及服務領域,透過FTA攻占已居世界第一名的中國市場。

西江大學國際研究院教授安世永認為,在中國市場還未開放、而且智慧財產權保護脆弱的服務、投資領域,韓國將會比美國、日本等競爭國更快取得成績。

雙方彼此倚賴互補的關係,和台灣目前與中國關係相當近似。

「韓國對開發中國家而言,是個可以提供全方位(all-in-one)解決方案的主要來源國之一,」鄭永洛指出,包括國營事業民營化、產業發展、技術研發方面;而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對韓國而言,是不景氣時代的經濟生命線。

台灣、韓國不少產業發展及技術研究領先大陸一步,大陸很樂意向台韓學習。

以面板為例,三星在大陸蘇州的7.5代線已破土,而LG Display也決定於中國廣州設先進的8.5代線面板生產線。友達則入股昆山市的龍飛光電。

台韓積極經營中國內需市場的動作都相當大,但韓國大型財團以其品牌優勢已在多方面贏得先機。

三星負責中國業務的一位高層曾在公開研討會上點出:「中國是韓國第二大的市場,比韓國的內需市場更重要,」他評估,以中國的內需市場規模,三星可以在中國打造第二個三星集團。

韓國積極拉攏中國,雙方愈靠愈近,擁有血緣關係自恃的台灣,應該密切留意。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