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小心無冕王

蕭 蔓
user

蕭 蔓

1989-12-15

瀏覽數 13,350+

小心無冕王
 

本文出自 1990 / 1月號雜誌 第043期遠見雜誌

在歐洲,大眾傳播扮演的角色如日中天,記者也被稱為「媒體勢力」,一般人對他們的專業工作都不敢表示懷疑,卻沒有想到他們竟然自己承認「說謊」。根據法國著名「新觀察家周刊」近期報導,許多記者都自白坦承他們在工作時,曾經說謊、犯錯。

鄧小平已經死亡?

例如最近發生在中國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一大群記者在混亂的局勢中,爭搶新聞,結果法國第一大報「世界報」居然刊登「鄧小平已經死亡」的不實消息,「解放日報」的記者也繪聲繪影地描述中國軍隊互相攻擊的錯誤新聞。

甚至因為一名記者的誤失報導,巴黎大學教授保羅在背負二十年「縱火者」的黑鍋後終於自殺身亡。當年法官沒有找到任何證據足以證明保羅涉嫌縱火案,但是那名記者卻在報紙上替保羅定了罪,稱他為「縱火教授」,這不僅使保羅夫婦都丟了工作,而且長期在別人的指指點點下過日子,直到崩潰而自殺了斷。

還有西德「鏡報」刊登一封匿名信,指控奧地利總統華德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迫害四千多名猶太人,把他們關入集中營,結果證明這封信是偽造的,但是卻已經賠上華德翰多年辛苦建立的政治生命。

既然大眾媒體的影響力如此深遠龐大,當記者在下筆或出聲報導時,任何的扭曲、誇張、誤失……,都可能造成非常可怕的「殺傷力」。

「記者的行業如同販賣炸彈引爆管,隨時都可能炸傷別人和自己。」法國歷史學家諾拉認為記者工作的最大危機是必須戰勝時間,而且「永遠跑得和歷史事件發生的速度一樣快」。

緊迫中下判斷

然而在時間緊縮的壓力下,記者的判斷力受到巨大的挑戰,「記者無法像歷史學家,可以在事件發生後仔細推敲。」諾拉指出社會大眾對記者的期待及要求,常常超過他們實際狀況所能負荷的水準。

例如孟加拉灣大屠殺,駐地法國外交官竟然只根據特派記者的新聞稿,就擅自把死亡人數增加了十倍,原因是「人們比較相信記者的採訪,而不是外交部的調查。」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而在非洲尼日爾內戰中,勝利者為了配合記者搶先報導新聞,竟然提早舉行殘酷的槍決行動,甚至因為其中一名攝影記者還沒有準備好,就延遲了「開槍」的口令。

如此嚴重的「特權」,不僅使得記者成為媒體勢力的代言人,也令一些記者變得狂妄自大,他們或者為了表現鋒芒,或者為了取悅讀者大眾,或者只為了堅持自身的價值觀或意識型態,在報導新聞時,犯下危言聳聽、誇張扭曲、偏執不實的職業錯誤。

法國第一電視台以人權為主題的節目前主播卡多茲,就公開自白曾為爭取觀眾同情工人階級的處境,而故意強調工人吸毒、犯罪的事例,使大部分清白的工人蒙受歧視。

政治人物的應聲蟲

「世界報」記者普朗奈也坦白承認他為了揭發軍方在海外從事不法情報活動,竟使得國家機密外洩,並且影響了情報員的安危及國家在外交上的信譽。

而電台記者亞歷山大也後悔自己輕信密特朗不再參選的表態,在發布這項消息之後,不僅意外的替密特朗爭取到許多同情選票,更成為密特朗事實上決定再度競選的「試音石」,記者完全成為被政治人物操縱與玩弄的應聲蟲。

雖然記者也是凡人,凡人都有犯錯的時候,然而許多記者犯錯的原因,卻是在報導新聞時,自封為歷史學家,他們在真相尚未大白之前,已經驟下結論,或者像一位部長及外交官,對新聞事件擅自採取看法與決策。

可憐的讀者

例如法國左、右派政治意見互不相容,而記者也各有政治立場,於是任何一件新聞,特別是政治事件,都經常被分割成為兩半,一半由支持右派的「費加洛報」,從打擊左派的角度撰寫刊登,另一半則由贊同左派的「解放日報」,由詆毀右派的見解出發來登載。

可憐的讀者則早已對這種「分割新聞」習以為常,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想要瞭解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只讀一份報紙絕對不夠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