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委員蔣乃辛十分關心三年後即將上路的12年國教,今年上半年教育部辦的北區公聽會,他不僅全程參與,從頭聽到尾,自己也辦了兩場,蒐集意見。他認為,公私立高中職校要儘快在三年內完成優質化、均質化發展,縮小彼此差異,才能減少12年國教的阻力。
他發現,56.8%的高中、80.7%的高職申請優質化,但仍有將近半數高中、兩成高職還沒完成,顯示公私立間差距仍大,不利推行12年國教。 以下是訪談內容。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12年國教的目的是適性發展、多元教學,各縣市高中職發展不一,如何能夠推行成功?
蔣乃辛答(以下簡稱答):各地方教育資源不一,必須因地制宜、平均發展,但是,目前彼此之間已有落差,所以要儘速完成優質化、均質化,縮短師資、設備差距,水準趨於一致。
多元教學是12年國教的特色,但是需要花錢,教育部從2007到2010年花費35億元,已補助190所高中、126所高職朝均質化、優質化發展。高中完成了56.8%,高職是80.7%,從成效來看,經費還是不夠,為了在2014年能達到均質化、優質化,希望教育部明年能追加50億元預算。
問:社會各界對入學方式有很多爭議,12年國教能成功實施嗎?
答:會考、抽籤、基測都有優缺點,大家都想念公立高中,如果擠不進去,改用抽籤,卻抽到私立高職,那怎麼辦?所以,就有人主張會考。假使完成優質、均質化,大家公平入學,就沒有爭議。
目前有69%的公立高中、40%的私立高中完成優質、均質化,公立高職達成率是95%,私立高職是59%,可見公私立學校仍存有很大落差,需要加把勁。想想現在的九年國教,除非念某些特定的私立中學,否則,進哪一所國中都差不多,就是因為彼此發展差距不大。
問:12年國教需要龐大經費,政府能夠如期在2014年實施嗎?
答:12年國教需要經費達200億元,還有頂尖大學五年500億計畫,現在政府舉債高漲,明年青輔會、體委會併入教育部,將占去教育經費,12年國教的錢從那裡來?勢必會和其他教育經費互相排擠。
所以,我建議修改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目前教育經費占前三年歲入是21.5%,希望能提高到23%。
想想1968年實施九年國教的時候,所需費用是當時教育經費的八成,那時也是沒有錢,也是硬做啊,花錢來增設學校啊。當年政府推行十大建設,也是沒錢,也是硬做,就成功了,帶動台灣經濟發展,可見得政府要有魄力。
問:教育部要如何讓各界都滿意12年國教的政策呢?
答:由於各縣市教育資源有落差,要16歲的孩子做出人生決定,決定念高中或高職,並不容易。在此情形下,這項政策的滿意度很難達到九成,我認為先尋求一半的人滿意,教育部應該多聽聽各地方的聲音,讓這項談了20多年的政策能如期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