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前幾大地產商之一、號稱「北馮侖南王石」的北京萬通地產董事長馮侖,堪稱是「來台自由行最多次的大陸企業家」,平均一年來台灣4到5次,多的話,一年還會來上7、8次。
過去幾年來他幾乎踏遍台灣各個角落,包括離島的澎湖、金門、綠島。連許多台灣人至今都未曾做過的事,他也都做了,包括登頂過玉山一次,甚至還騎腳踏車環島。
當一個富豪到一個國家旅遊將近30次,他的旅遊方式將不再是走馬看花,也不再崇尚「頂級奢華路線」,而是深入這個國家的各個層面,體驗在地生活。
他的iPhone手機裡,拍照記錄了台灣3萬6000平方公里的無數美好,張張都讓他感動。他如何品台灣?以下為專訪摘要:
在台灣做生意,就要搞清楚每個地方
從2003年開始到現在,我來台灣快30次。像是去年11月來過一次,12月也來了,今年1月來,3月又來,4月份還要來,幾乎是每個月來一次。
我有興趣投資一個地方的話,就會來很多次。比如我在紐約有投資,十年下來,前前後後去了也有40多次。
我總是這樣,必須自己去過很多很多次以後,再讓公司的人過來做事,才知道怎麼樣安排工作,讓他們見什麼人。
如果我要在台灣做生意,就要把台灣在書本以外的每個地方搞清楚。投資,不只是投錢這麼簡單,投資像談戀愛一樣,不只是為了生孩子。不瞭解對方的家庭,不瞭解對方的習慣,行嗎?
台灣各種飯店我都住過,精品飯店、溫泉會館、汽車旅館、民宿,常常換著住,這樣能讓我更瞭解台灣的飯店業。
年輕時期讀的是人文科學,我很喜歡看不同的文化,思考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地球其實很大,走過一遍,你就會發現,世界和善良的人所想的遊戲規則是不一樣的,世界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容易生存,也更加不容易成功。
今年1月來台灣時,最有意思的是蔡辰洋(寒舍集團負責人)帶我去新竹山裡邊一位賽夏族原住民的家裡,宋朝的朱熹有首詩說:「半畝方塘一鑑開」,大概就是描寫他家的風景。
他家很好玩,自己建的木屋,屋頂上種滿植物,能調節室內溫度又環保,又自己接水、養雞,自給自足很特別。這位原住民告訴我,如果我喜歡,也可以給他錢訂做一間。
騎車環島,要當最瞭解台灣的大陸人
我很喜歡這種特別的人事物,前年還跟王品集團的「鐵騎貫寶島」車隊,一起騎腳踏車環島,9天騎1100公里,騎的時候正好是最熱的7月,汗如雨下,騎完以後,膝蓋就壞掉了,還回北京做了一個手術。不過,騎完整趟很開心、很難忘。
為了瞭解台灣,我還請台大的教授幫我上課,講一些台灣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給我聽,我希望自己不光是來台灣最多次的大陸企業家,也是最瞭解台灣的大陸人,為兩岸的溝通起一個積極作用。
最近有一件事很有趣。大陸一個談創業的網站「優米網」,請我去講座,整段訪問被剪成7、8段,放在網站,其中一部分專門講台灣,結果講台灣的這一段不斷被下載,下載次數有20多萬人次。我能不斷過來台灣,然後把我的觀察告訴大陸那邊,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
每次來台灣,我也常進電影院看國片,《海角七号》《一頁台北》都看過,《淚王子》讓我印象最深刻,它講的是白色恐怖時期的眷村,政治壓迫的情節,和大陸某一段的歷史有些相像。我女兒來台灣也喜歡看電影,還曾特地找我去看《艋舺》,因為她喜歡阮經天(笑)。
台灣整體生活豐富,文化完整
台灣的經濟水平高,所以整體生活上比較健康、豐富、細膩,不論是跳舞還是戲劇,都有資金支援,把這個「活」玩得很細。
去年和前年連續兩年春節,都是在台北過,天氣總下雨,很冷,人也很少,人都跑掉了,所以今年春節就去了日本,結果台北今年過年一滴雨都沒下(笑)。
台灣是一個既中國又現代的地方。它像一個很漂亮的女人,但平時卻素面朝天,不經意之中會忽略她,但是,如果你仔細停留下來欣賞,你會非常喜歡她。
因為你到台灣的第一眼,是很普通的印象,房子、街道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麼特別,但是你停下來仔細的看,眼前一亮。
會去金門,是因為看了李敖寫過《軍中茶室》,書中主要是說當年有十萬國軍在金門,有一些性苦悶的問題,當時還允許公娼制度,然後國軍每逢週末就去茶室,而且由政戰部門直接管理,並且還發牌照。
在金門特地看了軍中茶室的遺址,老房子裡也有圖文介紹,故事很有趣。金門地底下有一個很大的防空洞,去走了一下,也很有感觸。
台灣的文化是完整的,不像大陸這幾十年的變化,文化很斷裂。這100年,大陸的文化不斷在撕扯,價值觀很破碎、很斷裂。
我用三句話形容台灣社會:「黨無寧日,官不聊生,人民幸福。」為什麼要特別講官不聊生呢?媒體對官員的監督很厲害,所以官不聊生,然後人民安居樂業。
你看台灣的廟,密度很高,幾乎每個人都在拜拜,這就能看出台灣人的內斂溫和,有敬畏,懂得內省,也知命,不會太強求。
下半年,我會安排帶更多大陸企業家和他們的朋友分幾批來台灣,初步估計500位吧。就像你喜歡一本書,想介紹所有的朋友都來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