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奇花賽異草

未來館、養生館100種珍奇植株大公開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0-10-20

瀏覽數 18,650+

奇花賽異草
 

本文出自遠見花博特刊

你看過只有兩片葉子的樹嗎?你知不知道有些鳳梨只能看,卻不可以吃?你相信大白天也能見到晚上盛開的曇花嗎?

走一趟台北花博的未來館,就會看到這些難得一見的植物。

台北花博在長達半年的展期,展出3300種花卉,位於新生公園的未來館就超過1700種,其中有來自熱帶國家深山、野外地區,有瀕臨絕種的珍稀植物,更有台灣僅有的原生種植物。

「我們要提醒大家愛護植物,」負責策劃未來館花卉展出的台灣區花卉發展協會總經理鍾國成表示,未來館像是地球縮影,展出的植物豐富多元,涵蓋熱帶、亞熱帶、溫帶、高山型態,可一次看到多樣的生態環境。

不只如此,未來館還安排四檔植物特展,其中,焦點植物展、牡丹特展、秋海棠典藏展更是重點,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由於展出的植物來自植物保種中心、中研院,都是配合花博,而第一次公開展示,更具可看性。有些必看的重要植物,甚至特別來自國內外許多地方,例如日本的牡丹,光是網羅這些物種參加展覽,就動員了多位植物學家、業者、花藝專家,甚至植物標本專家,才能做到。

焦點植物展

近500種植物 呈現多元熱帶面貌

位於屏東縣高樹鄉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就提供了近500種植物,放在未來館一樓的焦點植物區。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表示,許多植物因為棲地遭到破壞、人為大量採集而面臨絕種危機,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支持這項理念,提供20公頃土地,因而成立保種中心。

熱帶植物區、蘭科植物展

保種中心成為亞洲最豐富的植物收集地

三年來,保種中心成為亞洲最豐富的植物收集中心,2010年底就有1萬5000種,躋身世界前十大,到了2018年,可望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熱帶植物庇護所。這些植物除了購買,也有政府、民間捐贈,其中,蘭科、蕨類、鳳梨科種類眾多,堪稱世界第1。

「很多人想參觀保種中心,都被拒絕!」李家維解釋,這是為了避免外人帶來病菌,讓植物染病;然而,配合花博,保種中心準備蘭科、蕨類等植物,原生種如台灣假囊唇蘭也在其中,而且每兩星期更換一次,讓世人認識熱帶植物的多元面貌。

牡丹特展

史上最大 1000多株日本牡丹登台

另一項必看植物是2011年1月27日登場的牡丹特展,日本島根縣松江市提供1000多株色彩鮮艷的牡丹,在兩星期內以兩個檔期展出。雖然牡丹原產於大陸,松江市卻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產地,已有56年歷史,每年生產近200萬株,4、5月開花季節,常吸引旅客蜂擁到當地賞花。

負責策劃牡丹展的台北花卉公司花藝顧問胡麗瑛表示,松江市提供紅、粉紅、紫、黃、白等顏色的牡丹,由於台灣氣候較熱,1、2月適合牡丹開花,觀眾可看到直徑達20公分的大型花朵,貴氣逼人,不愧是花中之王。

事實上,近三、四年來的農曆春節期間,松江市牡丹已經在台北花市展出過,很受歡迎。但是,花博牡丹展的規模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11月初花博開幕前夕,松江市更首先空運200株來台。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牡丹是第一次來台展出,例如,日暮、 日向、 御所櫻、 鎌田錦、大藤,不論花色、花瓣,都是上選,而且香氣撲鼻。有30年插花經驗的胡麗瑛以盆花、切花方式呈現它的美豔,現場還有假山、岩石造景。

秋海棠典藏展

50種秋海棠 翻山越嶺出展

接下來的特展是2011年2月中旬開展的秋海棠,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博物館主任彭鏡毅提供,兩個半月展期將展出50種產自台灣、大陸、東南亞的秋海棠。彭鏡毅是國際知名秋海棠學者,台灣18種秋海棠,就有一半是他發現的。為了研究秋海棠,他深入廣西省、東南亞國家的石灰岩洞穴採集,到人煙罕至的地區翻山越嶺、攀爬樹木,甚至冒著生命危險。

「我在馬來西亞的沙巴被毒蜂咬到昏迷送醫,」他敘述採集經過實在是千辛萬苦,在衛生環境惡劣的地方,他拉過肚子;在深山裡被螞蝗叮咬後,造成血流不止,衣服沾了好幾處血跡;夜晚住的小屋,也是屋頂破敗,抬頭還能看到星星。

縱使採集工作要和性命搏鬥,但只要看到秋海棠美麗的身影,彭鏡毅就不覺得辛苦。他分享、欣賞秋海棠,除了看花外,葉子圖案也很優美,為了拍攝它們,他在中研院的溫室架設攝影棚,裡面有六個燈光,用一張張照片捕捉倩影。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他建議,除了觀察花與色澤深淺變化,有的秋海棠葉子背面還有圖案,葉脈、葉片顏色不同,也有葉片表面有錐狀小突起,十分特別。

珍稀植物區

各類原生種植物 夢幻競演

至於其他展區,未來館入口的珍稀植物區展示台灣原生種植物,由花卉業者呂文賓收集而來。台灣面積儘管只有3萬6000平方公里,維管束植物達4000多種,生物多樣性豐富,可看性因而很高。除了台東蘇鐵、肖楠等台灣原生種植物,農委會林業試驗所也出借瀕臨絕種的台灣油杉,政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珍貴植物,歷經千萬年物競天擇的淬鍊,才留存下來。

多肉植物區

展示仙人掌科、景天科等植物

順著通道前行,未來館另一區則展示多肉植物。這裡展示的仙人掌科、景天科等植物,能在店家買到,不過,原產於巴西的藍色玉就值得一看,藍色莖上面有金黃色的刺,加上外型高達數公尺,相當搶眼。

溫帶、高山植物區

氣候變化大,生態豐富

位於多肉植物區後方的溫帶、高山植物,則是來自南投縣的梅峰農場,這裡地處中、高海拔,從900到2700公尺,四季分明,年均溫是15度,經常有雲霧環繞,由於氣候變化大,生態因此相當豐富。

其中,台灣冷杉生長在海拔2500到3000公尺的山區,如今不必登山,就能在花博見到。另一種高山植物——台灣小蘗,不但在山區和紅毛杜鵑、高山芒長在一起,葉子也能當作藥物,如果遭到蛇咬,可減輕蛇毒。

永生花展示區

瞬間凝凍 留住最美的一刻

未來館的活體植物固然珍稀,如果要永遠留住它們,製作植物標本是不二法門。展館一樓的角落設置永生花展示區,便是一株株栩栩如生的標本植物。

儘管永生花不再飄香,姿態卻依舊,曾經在中興大學任教的永星公司總經理林國筆是台灣第一個發明植物標本的人。學農業化學的他原本教授脫水蔬菜,後來想要保存鮮花,就在1986年著手研究永生花保存技巧。他把採下的鮮花放進水裡,急速冷凍到零下40℃,鮮花在真空狀態下脫水,此時,加入摻有石臘油的乙醚溶劑,植物吸取之後,就能回復原狀,看來就像鮮活一般。

經過5年研究,林國筆在1990年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獎,1991年擁有國內專利。這次他將展示荷花、曇花15件作品,其中,12件是國花,有荷蘭鬱金香、新加坡萬代蘭等。

百年盆景

近400件盆景出借 藝術價值無限

百年盆景則是台北花博值得一見的另一項活體植物。新生公園裡的養生館將安排五個檔期展出近400件盆景,這些盆栽的實際樹齡從60、70年起跳,最老的超過200年,其中,有61件拿到盆景比賽冠軍。

也是盆景專家的策展執行長林慶祥表示,盆景藝術是創作者臨摹大自然中千百年老樹的姿態,依照樹形、結構、生長方向,做成的盆栽藝術品。為了觀察老樹和惡劣環境奮鬥,創作者經常深入玉山、南湖大山,尋求靈感。

這次展出的盆景都是私人收藏,平常不輕易示人。林慶祥和工作團隊花費半年說動200位收藏家,才成功辦展,基於安全起見,這些盆景也投以鉅額保險。

要如何欣賞百年盆景呢?林慶祥說,首先,兩眼平視盆景一半的高度,觀賞整體造型;其次,彎下腰來,由下向上看,觀察枝幹生長順序、流暢度、比例;第三,站在盆景的上方,從上向下看,欣賞樹型、體態結構以及枝幹呈現雲朵狀的美感。

為了不虛花博行,能夠認識珍貴又有特色的植物,前述多位專家依據展區、特展,為讀者推薦100種必看植株,以下將逐一介紹其特徵、外型,以利辨識。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