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再向海爭地 水上築屋與環境共生

荷蘭漂浮屋設計師 肯恩.歐道斯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09-12-01

瀏覽數 103,200+

不再向海爭地 水上築屋與環境共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9 / 12月號雜誌 改變台灣的機會,就在哥本哈根

38歲的建築師肯恩.歐道斯(Koen Olthuis)就創世界先例,率先設計出漂浮屋,自從2003年創立Waterstudio公司,至今已設計40件漂浮建築。

因為這項創舉,他還在2007年被《TIME》雜誌選為全球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更引發東京、杜拜、首爾等城市的興趣,紛紛委託他在市中心規劃漂浮島。

歐道斯也陸續把阿姆斯特丹的老舊雜亂船屋,改造成時髦、新潮的漂浮別墅,售價提高到30萬歐元(約1440萬台幣),住戶毗水而居,打開窗戶,有天鵝為伴,陽光從透明的玻璃灑下,映照水流,波光粼粼,令人心神愉悅。

現在,荷蘭政府和他合作,以還地於河的概念,讓低地回復為原本該有的湖泊沼澤,在水上放置漂流島,日後他還要設計漂浮社區、公園、高爾夫球場,帶領大家走進漂浮的未來。

這位充滿想像力的建築師怎麼設計漂浮屋?製作原理是什麼?安全性如何?以下是他接受《遠見》訪問的精采摘要。

水當建材,是地基、也是冷暖氣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漂浮屋和氣候變遷有什麼關係?

歐道斯答(以下簡稱答):興建漂浮屋是因應氣候變遷的方法之一。 長久以來,荷蘭人與水爭地,現在要與水共生,在水上蓋房子就是這樣的意義。

漂浮屋不僅幫擁擠的城市找到新的居住空間,也不需要用冷氣,因為水溫可以調節室溫,節省能源達25%,又不會排放二氧化碳。 我在杜拜設計的漂浮清真寺,將海水抽到地板下、牆壁縫裡,室溫可以從15度降到13度。

水溫也可以調節冬天的室溫。我們在地面往下挖掘100公尺,一到夏天,將微溫熱的水抽進儲水槽裡,由於是地底下,利用地下土壤的自然現象來保持水溫,到了下雪的冬天,即使水溫是零度,仍有調節功能,但這需要上百座漂浮屋同時儲水,才會有效果。

從船到屋 荷蘭已有20個漂浮社區

問:荷蘭現在有多少座漂浮屋? 答:幾百年來,荷蘭運河就有漂浮物體。

20世紀後,大量人口湧入城市,住宅需求快速增加,許多人住不起陸地上的房子,只好住到運河上的船屋,成為窮人聚集的地方,品質比不上地上的房子,大約有1萬5000座。

可是,最近十年,荷蘭人想法改變,開始嚮往水上生活,讓水上屋不再是窮人的專利。

富人們花錢購買那些舊船屋,改裝成美觀舒適的漂浮別墅,阿姆斯特丹目前大約就有300座~400座。

過去的船屋只是「船」,現在的漂浮屋有新設計,提升為「屋」,居住品質大幅進步。

漂浮別墅價格可不便宜,一座大約30萬歐元,和地面別墅差不多,只是地上的房子需要花錢買土地,漂浮屋不必,當然啦,如果能大量興建,價格就會下降。

問:荷蘭現在有多少個漂浮社區?

答:約莫20個,每個社區大概只有10到15間漂浮屋,規模不大。 可是,我們倡導還地於河,未來十年,城市裡的漂浮社區會逐漸增加,這對環境比較好。

實際發揮 先克服穩定、安全問題

問:漂浮屋的建材是什麼?

答:它的建造原理和地面房子一樣,用的是木頭、磚頭、鋁或鋼鐵,屋子底部是水泥打造的中空基底,就像地下酒窖、地下車庫,沉在水中,讓房屋浮在水面上至少一公尺,內外不能生鏽,以維持品質。

問:一旦發生水災,漂浮屋外的洪水水位會上升多高?

答:六公尺,這時屋子也跟著水位高漲,理論上可以漲到20公尺,不過這需要更結實、更長的纜繩,也要花更多錢。實際上,荷蘭如果淹水,水位也僅僅增加50公分~60公分。因此漂浮屋很安全。

靠近河岸的漂浮屋用纜繩、木樁固定,房子隨水波上下浮動,只要房子地基愈大,晃動感覺就愈小,住起來雖有些搖晃,據住戶表示,他們都習慣了,不會頭暈。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基底小的漂浮屋不能放在大海,應該放在運河、湖面,否則會隨著水波打轉,而大型漂浮島就可以放在海上。你放心,我們的技術可以克服搖晃問題,水、電都可以安裝,否則,沒人要住,漂浮屋早就沒有市場了。

問:人們進出漂浮屋,需要搭船嗎?

答:由於漂浮屋就在河岸,出入不必搭船,居民把車停在岸邊,從20公尺長的漂浮走道、碼頭走回家,不過,這不太舒服,最好能建造漂浮島、漂浮道路。

問:在海面蓋漂浮屋一定很困難吧?

答:是的,這比在湖面上要難得多,安全性很重要。以我在杜拜的設計案來說,漂浮屋的前面有消波設備,減少水波影響。拿棕櫚度假村為例,從空中向下看,像是一串放在水上的房子,這些房子以粗纜繩連結,固定在海底土壤,而纜繩有鎖鏈,可減低震盪,房子隨水波上下浮動。

問:漂浮屋是否受建築法規約束呢?

答:過去沒有訂定法令,以致的確有些危險船屋,不過兩年前荷蘭法令開始規定漂浮屋、漂浮別墅的安全、品質法規,必須和地面房屋一樣。現在,這項法令正在修訂,未來每一項漂浮建築都要能合乎法令。

未來企圖 規劃新水域打造漂浮碼頭

問:你和荷蘭政府有什麼合作計畫?

答:政府投資4億歐元,在阿姆斯特丹與海牙之間執行「新水域計畫」(New Water Project),這是創新的都市設計。這一帶有許多溫室,最近這些年,因為大雨,經常淹水達20、30公分,這對農業造成影響,所以政府想要解決。

以前我們填海造陸,用泵浦把低於水位的水抽出去,但是,現在要讓水流進來,回復成原始沼澤或湖泊環境,在水上安置如同船舶的漂浮屋。

新水域計畫是將一處長2.5公里、寬4公里的乾涸低窪土地,變成水域。也就是說,我們要引水到此地,成為蓄水池,當大雨來臨,附近的水流聚集這裡,避免危害他地。

我打算在這個區域興建漂浮社區,以水為地基,裡面有漂浮島、漂浮道路、老人院、公寓,可以住上6000人。我要蓋1200棟房子,其中一半是漂浮屋。

這種集合式住宅,迥異於獨棟的漂浮別墅,對人口密集的城市提供另一種發展可能,我想倫敦、首爾都可以嘗試。

問:除了漂浮社區,還有什麼作品是獨特的設計?

答:我認為是替杜拜設計的漂浮碼頭,這是長、寬、高各700公尺的三角形碼頭設計,因為基底寬大,放在海上,就很平穩、很舒服,可以同時停泊三艘世界上最大的遊輪。

三角形港口前端翹起,可以引領小船停靠,進入港口,裡面則打造16萬平方公尺的面積,可以開商店、會議中心、電影院、旅館,安全性有如地上一般。

水上想像 融合各界將泛起更大迴響

問:你是第一位設計漂浮屋的建築師,這個設計概念從何而來?

答:我從小在台夫特(Delft)長大,那裡有很多水域。我爸爸是建築師,媽媽會製造船隻,耳濡目染下,很自然就將這兩項結合在一起了。對台夫特的人來說,大家喜愛從事水上娛樂活動,可是,我卻認為可以在水上蓋房子,這可以改變大家對水的看法。

我看到阿姆斯特丹的船屋,不夠美觀,居住品質也不好。市中心房子雖然好看,卻會淹水,所以,我結合兩者優點,想出了用水當地基的漂浮屋。

威尼斯也有同樣的問題,那裡有美麗的老房子,可是,水患不斷,如果我能改造這座城市,我會蓋漂浮島,這麼一來,威尼斯會跟著水波起伏,不再淹水了。

問:漂浮式建築是否影響了荷蘭設計?

答:自從我提出這樣的想法之後,有愈來愈多的建築師加入行列。為了和更多設計界人士分享,我辦了很多演講,到大學、上電視去講,也教導其他建築師,讓建築師把當水朋友,這很重要。我不希望良莠不齊的建築師做出不好的漂浮屋,打壞這個市場。

問:到現在你已設計了多少漂浮建案?

答:40件建案,總共200間漂浮屋,大部分是在荷蘭,由於漂浮屋能為城市帶來新設計,我相信未來十年會有很多漂浮社區,到時候可能會設計兩萬間漂浮屋,而我已接獲東京、首爾、新加坡、杜拜等國際案件。

11月上旬,我去了一趟中國,大家問我:「如何在生態城市裡蓋漂浮屋」「怎麼蓋漂浮森林」「漂浮農業」,可見亞洲人興趣也很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