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你是否擔心開放大陸探親,會造成一些敵我意識的模糊?
答:這是個政治問題。大陸開放政策,多少會減低老百姓的敵我意識。我們當然擔心一般老百姓,在民主開放的社會裡,敵我意識慢慢淡薄下去,這樣一來,大家就不會很支持軍事預算。
因此必須靠各界菁英分子,能夠洞悉我國國防需求、領導民意、鞭策立法委員,不要放棄國防上所應該做的準備。
國防需長時間準備
國防的準備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做成功的。大家看到海軍這些軍艦,都是十幾年的經營才有今天的成就,而且投資相當大。
問:一般老百姓非常關心國家安全問題,如果中共要侵犯台灣,在海軍方面,可能會採取那些方式?我們本身又有那些致勝把握?
答:一個軍事行動主要是配合政治目的;其次要看冒多大的勝算和危險。就政治目的來講,中共是希望統一台灣而不是摧毀台灣;換句話說,他希望「台灣能夠回歸祖國」。
另外,台灣的經濟建設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因為中共目前「四化」當中,最重要的還是經濟現代化,需要技術和資金,他不願意和台灣兩千萬居民變成相對的敵人。
中共犯台可能採取三種行動,第一是兩棲登陸,一來就把台灣拿下。第二是陸上部隊撲過來、空中轟炸到裡區。第三是用潛水艇封鎖。
兩棲作戰需要動員許多部隊,中國人講「名不正,言不順」,師出要有理,中共怎麼樣去跟大陸的老百姓講,我現在要打台灣?
再說,兩棲登陸,我們要比他們行得多。大家所擔心的「萬船齊發」,在海軍來講,並不是一個問題。在兩棲作戰中,最重要的就是陸上的重武器,像大砲、坦克車,一定要上來。這個上不來,所有的步兵上來的話,就跟吃蠶豆一樣,一個個都被吃掉。
戰爭空間像房間
假如台灣大亂、本身內部的安全有問題,那又是另外一回事,等於是裡應外合。但現在的狀況,中共是沒有辦法的。
再談轟炸。轟炸重要的點,一是交通,一是經建設施。但是轟炸台灣的交通和經建設施,和它的政治目的相違背。
談到封鎖,中共有足夠的能力封鎖台灣,他有一百多艘軍艦,假設把我們團團封鎖,他不必發動兵力,就可以達到它的政治目的。
因此,潛水艇的封鎖對台灣是最大的威脅。所以,我們的建軍,尤其是海軍,就是針對這點在做。我們目前主要是反潛。現在不管是S-2T反潛機、S-70反潛直昇機,和PFG2(派里級)水面發射反潛武器,我可以講,都是全世界第一流的。
問:我們的量夠不夠?
答:我們與大陸武力的對抗,不能以量制量,要以質勝量。台海地區的戰爭空間像房間一樣,容不下三百人來打,只能兩三人來打,所以質勝量就很重要。當年的「八二三砲戰」,台海的空戰,我們就是以質對量,以0對三十一。
等於是在買保險
海軍現在提出來十年內要做八艘PFG2、十六艘PCEG(韓國蔚山級巡防艦)的計畫,目前已列入預算。這個數量能夠加倍是最好,軍人也很瞭解這是一個國家資源分配的問題。
我們的國防預算過去一直是在七%GNP左右。而新加坡也用到七%。我們曾問他們有關人員:「你受了什麼威脅,要用這麼多錢?」他們講了一句話很對:「這等於是在買保險」。不是說人要死了才去買保險,健康的人更要買保險。他們認為國防預算、軍事的投資,就是一個國家安全的保險。
問:假設中共真的來封鎖台灣的話,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可能採取什麼措施?
答:對美國而言,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美國為什麼今天還賣武器給我們?是因為我們的戰略位置;台灣離美國在菲律賓的蘇比克海空基地大概是五百浬,到關島是一千四百浬,與日本相距一千八百浬。對美國來說,重要的經貿伙伴日本、韓國、台灣就在這一條線上,是一條生命線。
中美斷交後,俄國人拿下金蘭灣,汲汲地經營,因為俄國人從海參崴出來的艦隊要到金蘭灣,必須經過巴士海峽,否則沒有地方可以進去。美國人才發現台灣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講一套,做一套
問:中共嘴巴講的是和平統一,但實際上,他在軍事行動上是怎樣的情況?
答:自從美國和中共建交以後,中共的飛機表面上是減少了,但機場本身軍事的運作還在進行。當然,他不砲打金門了,表面上來看,他是要把緊張的局勢降低,但我們的情報顯示,中共所有的兩棲作戰計畫、三軍聯合登陸作戰計畫,都是針對台灣地區。儘管現在還未形成狀況,但假設有一天台灣自己國內動亂了,甚至三軍的戰備懈怠了,那麼他未嘗不會將這些計畫付諸行動。
另一方面,他所有反潛的封鎖作戰,只要一項命令就來了,不需要作模擬,因為他三軍力量是很龐大的。現在很幸運的,我們有一海之隔,我們就要利用這個屏障來阻遏他的登陸作戰和短期的侵略。
問:現在大家討論很多的就是海軍「二代艦」,「二代艦」和整個海軍現代化的計畫,有什麼關連?
答:「二代艦」就是現代化,現代化就是「二代艦」,兩個是一回事。我們已在盡力將船上的武器裝備更新,但是最年輕的船是四十年,而且所有的船幾乎都在相近的年份,多半是從民國三十一年到三十五年下水的。
因此,假設我們現在不開始積極造船的話,這些船隨時可能全部停擺,這是非常危險的。過去有人講:「經建計畫現在不做,將來要後悔的。」現在是不造艦,將來要玩命的;現在做,都已經很晚了,所以要開始積極地進行。
比賽誰先看到誰
問:但是「二代艦」也引起了一些民意機構和輿論的不同看法,你看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答: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不太瞭解海軍的任務是幹什麼,也不太瞭解敵人的威脅在那裡。他們還以為一般海戰的打法是你砲來、我砲去。
第二,他們不曉得我國武器裝備得來不易,以為隨便在市場上就可以比價招標。
第三,他們認為我們的中船可以做五十萬噸的大油輪,藍圖是拿別人的來設計,做個三、四十噸的軍艦有什麼困難?不了解自己的能力。
所以我常講,我們在上海時代就能夠做鐘,但要做精密的機械錶,到現在還不能,現在還買瑞士錶。軍艦的製造不是那麼簡單,何況是有特殊用途的軍艦。
像反潛軍艦,更是有它的特長。可在海面用測電磁波的發射方式,或用雷達來搜索。但在水下完全是憑聽聲音。戰爭的勝敗,就是誰先聽到誰,誰先看到誰。
大家都沒有考慮到軍艦本身有許許多多的技術問題,並不是可以發動、跑得快就行。跑得快並不是很重要的,現在的飛彈差不多都是用音速飛行,軍艦跑得快有什麼用?就像飛機這麼快的速度對水面的艦船,你跑得再快,在它看來還是在原地。相對的速度並不是很大的問題,主要的還是在偵測的裝備到底進步到了什麼程度。
問:我們的「二代艦」為什麼要建大型的,不多做幾條飛彈快艇?
答:就護航、反潛來講,要大;就反登陸來講,要小,這一定要看作戰的目標在那裡。在飛彈時代,反登陸以小艦比較好。因為小,我先看到你,打了就走,你還看不到我在那裡;因為小,很難被偵測到。我們這些飛彈快艇就是為了兩棲反登陸作戰用的。
小船噪音大,聽不見水下潛艇的聲音,必須要在水上相當穩定的大船,才能夠聽出潛艇在什麼地方。
陸戰隊是一個寶
問:我們之所以自己來製造軍艦,當初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國際軍售上的問題沒辦法突破,那我們怎麼去突破呢?
答:軍售有個很大的問題,是質的限制和量的限制,量的限制還無所謂,質的限制對我們非常不利。但假設我們減少曝光,我們還是有辦法獲得我們所需要的武器。我們花了很大的力氣來使我們的質上面絕對超越敵方。
問:海軍陸戰隊本身是一個兩棲作戰部隊,我們的兩棲作戰部隊的作用在那裡?
答:兩棲作戰部隊原來完全是為了攻勢作戰的需要。我們今天有兩個師的陸戰隊,數量相當大,在全世界上恐怕排名第五、六。過去我們常講,軍隊有三寶,陸戰隊就是一個寶。
現在雖然整個戰略態勢和策略都改變了,我們採取防衛;但是陸戰隊本身有強烈的機動性,所以陸戰隊現在是戰略預備隊。
因為陸戰隊的一個師比陸軍的一個師人數要多,戰力也強得多,而且是三年的兵,在訓練上、時間上長,戰力也就強了。
作戰就是一個game。我們陸戰隊本身既然有這些裝備,有這些訓練基礎,在防衛作戰上也可以作陸軍的戰略預備隊,那麼我們為什麼現在要放棄掉?就像打橋牌一樣,這張牌沒有,你就要去墊;假設有這張王牌,對方就要考慮要不要出這張牌了。
問:日前我們海軍所能收集的敵情資料涵蓋範圍有多大?我們怎麼去收集資料?
答:這是有點機密的。不過我可以大概來講,前面提到作戰的三種方式,一是兩棲登陸,中共不會從秦皇島發航,那太遠,它一定是在當面與台灣相對的港口聚集。因此我們有足夠預警時間。
二是轟炸。中共一定進入當面的機場,不會從東北飛來炸。這些飛機進來進去,我們都能掌握。
第三要封鎖,中共就要很公開地向全世界宣告:「我現在要封鎖了」,否則別國的船來的話,他會誤打。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美國人最後也加入了,因為美國商船也被德國潛艇打了,所以封鎖也有技術上的困難。
軍事採購困難多
問:我們自己的潛水艇對海軍的貢獻相當大,提供很大的戰力,將來有沒有可能多買到幾條?
答:我們正在想辦法。
問:有沒有把握?
答:把握不敢講,我們希望多買,因為兩條、四條還是太少。
問:從工商方面做軍事採購,可行性怎麼樣?空間大不大?
答:這個空間不大。所有國家對軍火和軍事設施裝備外銷都有很嚴格的管制,需要政府的外銷執照,尤其是所謂的七大工業國,都還有技術輸出限制。也就是說,技術上還怕外洩,因為軍事裝備還牽涉到技術上的問題。這個限制真正目的是怕共產國家獲得潛艇技術,運用在軍事上。所以不是像外界所想的,到處都可以買得到,我們困難就在這裡。
問:能不能舉例說明軍事採購的困難?
答:我舉荷蘭潛艇作例子。荷蘭潛水艇購買在磋商之初,非常機密。我們不同意我們的議員去看,他們也不同意他們的議員去看。我們假設一個民主社會裡,立法委員代表老百姓。政府有些機密不能全部跟老百姓講,只能讓代表老百姓的議員們去磋商。
美國參議院有五十位議員,眾議院有幾百位,他們有一種倫理,白宮有什麼事,就找資深議會領袖們去磋商。
我們軍方不是不願意和立法委員溝通國家的安全、機密,但機密只能由少部分人保護,這少部分人最好是民意代表領袖。
問:外面常傳說中共有潛艇到我們海岸邊送人上來,情況如何?
答:受過訓練的人才看得出潛艇,否則老遠看過去,小漁船也像潛艇,因為潛艇多半都是在水底下的,即使在浮航,所看到的不過是一個駕駛台,艦身大部都在水裡,不容易發現的。
問:最近大陸放了大批漁船或走私或走公的來,此地的人也蠻擔心的,海軍在這方面擔當了很重要的任務,各方面也有說詞,處理這問題也蠻困難的。海軍在處理這事的原則和方法為何?
答:我們只要他們進到大概三十到四十浬左右,就開急艦趕,從東往西趕,不要讓他們跑到我們這邊來;再進到我們的臨海,我們就要臨檢,看看上面是什麼東西;再進來的話,我們就要拘捕了,這是我們的原則。
這些漁船很顯然的是中共放他們走的,至少,他不干涉他們過來。
另外,假設不是中共當局貸款給這些漁民,他們也沒辦法買這麼多貨,老百姓衣服穿得破破爛爛的,怎麼能夠拿幾十萬元去買貨來台灣賣呢?
中共可以用這種方式使我們軍民之間有矛盾。因為漁民在外接貨,是利之所趨。有一次我跟總統報告說:「我們海軍裡外不是人」,大陸漁民來說,我們辛苦跑來不過是要賺點溫飽錢;我們自己的老百姓則說,現在滿街都買得到大陸酒,為什麼就不讓我們買一點?他們認為我們緝私是擋他們的財路,但事實上,這個走私管道建立的話,將來就是滲透。這是我們所擔心的,所以老百姓不能為了近利而把國家的安全忘了。
海軍裏外不是人
問:海軍的訓練是為了準備有一天要打仗,可是現在要用海軍來抓漁船,會不會覺得壓力很大?
答:當然壓力很大。各國抓走私的工作都是海上保安所來做,因為這是一個民事問題,不是一個軍事問題。
軍事所面對的是敵人,一發現敵人就把他打消滅,但現在呢,不是如此,我們上船去檢查,他們還拿著菜刀追著我們殺,我們可不可以掏出槍把他打死算了?不行的。
有的時候,他的船是木頭船,前面包著鐵,錨放在前面,像過去羅馬時代的海戰船,但我們這些出去的巡邏艇有的是塑膠做的,一衝就衝個大洞。為了自身安全,我們才開槍警告,有時風浪大,難免誤殺。這對我們來講是很大的困擾。
問:有沒有死傷?
答:有死過一個人,我們這邊還好。
問:他們有沒有大批、看起來可能是有計畫前來的人?
答:成群結隊是有的,我們一發現就立刻趕走。曾經有過二百艘漁船聚集在外海,大概距離六十浬,我們空軍發現了,海軍就去抓。
問:一九九七年香港收回後,中共本來說不要駐軍香港,但很快鄧小平就改口說那是胡說八道。香港是一個非常好的港口,如果一九九七年後變成一個軍事上的用地,會不會對台灣的構成軍事威脅?
答:還不太會,因為香港距離我們遠。中共拿了香港以後,對南海方面來說,也許是好基地,但是對我們軍事上的威脅並不大。
問:面對未來,你覺得海軍建軍成敗關鍵在那裡?
答:第一是要全民支持,才能夠使得立法院通過「二代艦」現代化的預算。這些預算都很龐大,不能說拿造一條路來比較。我說過,國家安全是一個長期投資,你必須要買這個保障,雖然貴一點,但為了自己的安全,應該要做。全民有這個共識,才能使得立法委員支持我們國防的經費。
第二是武器現代化,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不但是操作需要更高的知識,維護更是一個很大的困擾,因為都是電腦操作的武器裝備,它的維護是一個很大的工程,因此,今後訓練上的投資和高水準人才的獲得,是我們建軍的關鍵問題。
我們擔心的就是如何能夠吸引足夠、而且高水準的人才來投入海軍新一代兵力發展的行列,這是將來還要努力的重點。
問:你覺得影響台海安寧的關鍵是那些?
答:只要我們能夠保持以質勝量,武器裝備有高出中共的水準的話,中共就不敢進軍。
假設全民都能夠繼續支持國防預算,中共也就不敢來了。當年戈巴契夫為什麼轉向呢?就是美國拚命在國防上投資,使得俄國人不敢動,所以只好講和,不再作軍備上的競爭了。
需要被認同
問:你覺得做為一個現代海軍軍官,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答:海軍軍官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感覺自已確實被人家所認同。他所從事的職業還被人家認為對國家有貢獻。年輕的軍官如不被社會認同的話,他感覺到在這裡做這件事情好像很冤枉,很冤枉就感覺很委屈。
(林秋寶整理)
葉昌桐
民國18年生 福建福州人
學歷/
.海軍官校畢業
.美國海軍研究院
.美國海軍指揮參謀大學進修
.三軍大學戰爭學院將官班深造
經歷/
.維源、中明、太康、南陽艦長
.驅逐第一艦隊艦隊長
.總統府副局長
.國防部計畫參謀次長
.副參謀總長兼中山科學院院長
.海軍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