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綜合許多書籍以及不少專家的建議,整理了六大「應注意而未注意」的魔鬼細節:
經營者必須具備誠信
誠信,既是市場經濟遊戲規則,也是體現企業能否持久成功發展的重要因素。商道即人道,人要走正道才是廣通之路,只有樹立「誠信」,才能讓股東放心。
然而,商場各種誘惑卻總是不斷考驗著經營者,其中又以股市金錢遊戲最具吸引力。
站在照顧投資人權益的立場,經營者應該關心股價,卻不能介入股市,「千萬不能利欲薰心,要戒慎恐懼,否則很容易誤入歧途、萬劫不復,」德信證券投信總經理儲祥生看過太多暴起暴落的企業家,於股海中賠了一生,也葬送了投資人的權益。
台鳳在2000年爆發財務危機前,總裁黃宗宏天天都到號子的貴賓室報到。沒多久這位最受歡迎的大戶也淪為階下囚了。
建立獨立、專業的董事會
經營者就像帶兵打仗的大將軍,發錯命令,甚至會造成全軍覆沒,這時候,必須有監督者在一旁提醒。
而董事會就是防範經營者做錯事的監督單位。「董監事就像車上的乘客,可以時時叮囑司機不要亂闖紅燈,以降低車禍發生的機會,」台大財務金融系教授李存修比喻。
董事會必須做好重大決策的守門員,尋找合適的專業經理人,嚴格把關財務,所以一定要具備專業性與獨立性功能。
不過想建立一個既獨立又專業的董事會似乎很困難,因為董監事名單幾乎操控在企業主手裡,老闆找來的董監事怎麼可能會唱反調呢?
雖然目前只有美國、英國少數幾個國家做得到,但李存修還是期許董事會能儘量做到監督管理人的責任,就先從外部獨立董事開始做起吧。
健全的財務結構、專業的財務長
檢視公司是否有問題,可以從財務面與業務面來看,兩者只要一邊失衡,就很容易出事。經營者必須控制好財務風險,維持適當的營運資金,此時,專業財務長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過去,財務長只要負責企業裡的會計、財務相關業務就好,但現代的財務長已經超越傳統「帳房、財報看守者」的角色,成為企業資源整合規劃、支援與策略的推動中心。
「一位稱職的財務長,是可以左右企業未來發展的策略家,」施羅德證券投顧投資管理部副總裁陳朝燈表示。
規劃清楚、可行的「產品地圖」
企業面對訊息萬變的市場、捉摸不定的消費者,隨時要準備好下一個產品,才能克服產品生命周期的問題,開創營收來源。李存修說,就像球隊一定要儲備救援投手,假設主力投手受傷,教練隨時可以推出救援投手,或是從小聯盟再找到接替人選。
以掃描器產品為例,1996年,一台掃描器價格可以高達2萬台幣,掃描器業者好不風光,但是高獲利的誘因,使得廠商一窩蜂擴充產能,造成嚴重供過於求,市場需求趨緩,為了消化庫存,於是產生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現在一台售價已經跌落到2000元左右。
這就是台灣廠商的宿命,李存修指出,台灣像殺戮戰場,有利可圖的市場,廠商都會搶破頭,導致利潤愈來愈薄。企業主想要排除這個夢魘,最好的方法就是隨時規劃好「產品地圖」,找到下一個獲利的新契機。
高度的風險、危機意識:
《輝煌到湮滅》(Why smart executives fail)一書的作者席尼.芬克斯坦歸納失敗企業執行長的七種惡習當中,竟然有四項惡習與忽略「風險與危機意識」有關。包括:自以為能主導大環境、自以為自己是萬事通、輕忽阻礙的嚴重性、沿襲過去的成功模式。
前誠洲集團董事長廖繼誠一路過關斬將,成就自己的企業王國。他自己就曾說過,從不相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因為十年前,幾乎沒有他做不到的事情,他就是「人定勝天」的實證。
等到事業兵敗如山倒後,回首創業來時路時,他才深深覺得風險的重要性,人算真得不如天算,隨時抱有高度的風險意識,路才能走得更長遠。
找到企業的魔鬼代言人
社會心理學家艾許(Solomon Asch)曾經做過實驗後發現,社會上從眾的傾向十分強烈,以致於許多聰明的年輕人會做出「指鹿為馬」的事情。由於從眾心理因素使然,人們會選擇跟隨同儕,特別是順從權威者、管理者的意志。
正因為從眾心理,企業常常出現一言堂文化,導致決策品質粗略,或種下更大的禍根。《價值百億美元的一堂課》作者保羅.卡羅(Paul B. Carroll)就建議企業應該設置「魔鬼代言人」制度,鼓勵部屬勇於擔任魔鬼代言人,這樣管理者才能聽到最真實的聲音,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企業該如何選擇魔鬼代言人呢?可以指派一人擔任,因為可以隨著時間的累積而更有效率,也可以根據主題而由團體成員輪流擔任。不過,保羅.卡羅建議一人專任比較容易被孤立,被塑造成否定派的「異議分子」。員工輪流擔任,可防堵那些可怕的頑固分子。
事後諸葛人人會當,當個事前諸葛,才能防範於未然。不妨檢視一下,以上六點注意事項,你做到了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