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位諾貝爾獎得主將來台!大師講座時間、地點一次看

賴昀
user

賴昀

2025-11-18

瀏覽數 450+

「臺灣橋梁計畫-諾貝爾獎得主演講系列」啟動儀式,由左至右臺灣大學陳文章校長、賴清德總統、中研院廖俊智院長、李遠哲院士。取自中研院官網
「臺灣橋梁計畫-諾貝爾獎得主演講系列」啟動儀式,由左至右臺灣大學陳文章校長、賴清德總統、中研院廖俊智院長、李遠哲院士。取自中研院官網
00:00
00:00

接下來半年內,將有31位諾貝爾獎得主來台交流!中央研究院與國立台灣大學等12所學研機構,攜手世界和平基金會(International Peace Foundation),共同推動「台灣橋樑計畫」(Taiwan Bridges Program),邀請3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各領域頂尖學者,在參與計畫的12所機構舉辦講座。有哪些諾貝爾獎級大師即將來台?大師講座是否開放一般民眾參與聆聽?《遠見》一文整理。

中研院長年積極推動國際學術交流,過往透過包括「中央研究院講座」及各所、各中心講座等多種機制,每年至少邀請一至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來台交流並促成學術合作,2025年更積極支持台灣橋樑計畫,期望讓台灣科學研究成果與強項被世界看見。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諾貝爾獎的高知名度除了激勵青年學子拓展求知與學習的視野,也希望能藉此契機,喚起社會各界對基礎科學的重視,共同支持打造經費穩定、自由開放、鼓勵創新的科研環境。

台灣橋樑計畫11月揭幕

台灣橋樑計畫已於11月在台大盛大揭幕,首場講座也於同日登場,邀請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俄裔英國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爵士(Prof. Sir Andre Geim)演講。

蓋姆爵士以發現「石墨烯」(graphene)聞名。石墨烯是一種僅由單層碳原子組成的新材料,兼具極高強度與優異導電性,開啟奈米科技的新時代,並被廣泛應用於電子元件、能源與醫學領域,也是這項突破使他與同事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共同獲得 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在更早之前的2000年,蓋姆爵士就曾以磁場讓青蛙懸浮的實驗,獲頒「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唯一同時擁有諾貝爾獎與搞笑諾貝爾獎的學者。

共同推動台灣橋樑計畫的機構,除中研院與台大之外,還包括清華大學、淡江大學、成功大學、亞洲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師範大學、東海大學、慈濟大學等10所大學,以及財團法人俞國華文教基金會;而該計畫在台大的講座,也納入由光寶集團創辦人宋恭源自2023年起捐助設立的「宋恭源先生頂尖研究講座」系列。

台大校長陳文章表示,台灣橋樑計畫象徵的不僅是科學知識的交流,更是理念與價值的連結。透過與諾貝爾獎得主面對面的學術對話,台大師生能夠直接汲取國際前沿的智慧與研究精神,深化科研能量並拓展視野。

訂遠見兩年送雙行李箱!25吋+20吋一次到手,總價值16,760元限時29折>>

總統賴清德是該計畫的榮譽主席,他在10日的開幕式指出,期待透過計畫,搭起台灣與世界合作的橋樑,深化高等教育、為台灣培育更多諾貝爾獎得主。而就在隔天(11日),賴清德出席「2025年總統科學獎」頒獎典禮時,正式提出「333諾貝爾計畫」,希望台灣在30年內,於物理、化學、醫學3領域,至少增加3位諾貝爾獎得主。

中研院、台大講座皆對外開放

台灣橋樑計畫總計31場的講座將分散在中研院、台大等12所學研機構舉辦,是否對外開放、開放時間與方式由各主辦單位決定,而大多數場次會在中研院和台大進行,該兩所機構都表示會開放民眾報名參與。

邀請來台的31位諾貝爾獎得主中,有10位將在中研院演講,首場在中研院的講座將於11月20日舉辦,邀請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史丹佛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羅傑.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科恩伯格以「真核細胞轉錄的分子基礎」研究獲獎,該場講座將探討生物醫學發展對人類的影響,已在中研院網站開放公眾報名入場聆聽。

另外,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娜蒂雅.穆拉德(Nadia Murad)將接棒在中研院的第二場講座,於12月1日以「誰能推動全球衝突相關性暴力的終結?」為題發表演說,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已在Facebook專頁公布報名連結。

台大則總共將有6位諾貝爾獎大師前來演講,講座參與者雖以台大師生為主,不過也有一定名額對外開放,想一睹大師風采的民眾可至台大活動報名系統網頁,進行線上報名。清大、師大、成大等校的場次也開放校外人士報名。

📌 近期演講資訊 ✨
日期講者諾貝爾獎類別與年份地點
2025/11/20Roger D. Kornberg2006 年諾貝爾化學獎中研院
2025/11/24Didier Queloz201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師範大學
2025/12/01Nadia Murad2018 年諾貝爾和平獎中研院
2025/12/09Christopher Pissarides2010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成功大學
2025/12/15Eric Maskin200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台灣大學
2026/01/05Thomas Südhof2013 年諾貝爾生理學獎亞洲大學
2026/01/09Aaron Ciechanover2004 年諾貝爾化學獎中國醫藥大學
2026/01/12Donna Strickland201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台灣大學
2026/01/13Joseph Stiglitz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俞國華基金會

 更多詳細資訊請見:和平基金會網站

你可能也喜歡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