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咖啡廳還沒正式開業,卻已吸引無數人暢想:一邊喝咖啡,一邊透過全透明玻璃地板,俯瞰比台北101總高度還深的峽谷,極致浪漫。貴州人到底怎麼把一座通勤大橋,變成會下金蛋的雞?
你敢在「地球裂縫」正上方,喝一杯拉花像銀河漩渦的拿鐵嗎?這不是電影特效,也不是元宇宙虛擬空間,而是一間網傳的「雲端咖啡廳」,具體位置在中國大陸貴州省「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的頂端,海拔832公尺,刷新了全球商業咖啡空間最高紀錄。
網友對此不禁感歎,都說內地各行各業超級內捲,就連咖啡廳的位置也「愈來愈捲了」。
這座目前仍在籌備中的「星際 Interstellar」咖啡廳,由世界咖啡冠軍、貴州本土咖啡品牌「喬治隊長」打造,直接蓋在花江峽谷大橋南側主塔頂端。為了強化視覺震撼,整棟建築三面全透明,地板也是「一眼看穿」的強化玻璃。
人想上去,過程也極具戲劇性。《貴州花江峽谷大橋旅遊區》微信公眾號的預約頁面顯示,橋上不能停車,遊客必須先搭專屬接駁車到橋塔底部,再坐觀光電梯在一分鐘內垂直拉升207公尺,門開了,才是咖啡廳。
想像一下,坐在這裡啜飲一杯拿鐵,身處雲海之間仙氣飄飄,但往下看就是就是號稱「地球裂縫」的萬丈深淵,把台北101大樓倒過來插進峽谷裡,還要再多117公尺才能碰到底部。
這杯「離天空最近的咖啡」,堪稱是測試人類的勇氣。變本加厲的是,負責營運整座大橋風景區的「貴州花江橋旅融合發展公司」,還計畫推出高空彈跳項目,遊客可以一邊品嚐香醇咖啡,一邊俯瞰在橋塔的另一側、有人縱身一躍、尖叫聲劃破雲霧。
雲端咖啡廳的極致浪漫,或許令世界驚嘆,更值得注意的是,背後貴州省政府近年來瘋狂推動的「橋旅融合」觀光計畫,用「超級大橋」重新定義經濟發展策略。
上海官媒《澎湃新聞》分析,做為全中國唯一「無平原支撐」的省分,貴州山高谷深,本該是發展劣勢。結果硬是靠 3.2萬座橋樑(含在建),把劣勢翻轉成全球獨一無二的橋樑密集區,世界前100座最高橋,近一半在貴州。

貴州的逆襲,用橋樑撐起經濟
橋旅融合的創新商模,則令橋樑對貴州人來說,早就不只是「路」,而是觀光景點、IP,以及生意。
像是壩陵河大橋,是內地少有、貴州第一座開放橋體內部,旅客可進入觀光的超級工程大橋;再如占地約1.2萬平方米的平塘大橋服務區,則通過整合橋樑觀光、餐飲、住宿等功能,使得這座「天空之橋」年接待遊客逾30萬人次,被列為中國交通運輸部「橋旅融合」示範項目。
2025年9月落成的花江峽谷大橋,正是這一模式的升級版。歷經3年多建設的花江峽谷大橋,橋高625公尺,主橋長1420公尺,橫看豎看皆為世界第一,為全球山區峽谷第一大跨度鋼桁梁懸索橋。
過去,黔西南的貞豐縣與關嶺縣隔著花江大峽谷相望,想見一面?得繞山路整整2小時。如今,花江峽谷大橋一通車,過橋只要2分鐘。
然而,貴州官方並未止步於「縮短通勤時間」的傳統基建思惟,而是更進一步探索:既然人們會爭相來看這座世界第一高橋,為什麼不讓他們留下來消費?
「花江峽谷大橋的建設,從一開始就注入了橋旅融合的理念。」《澎湃新聞》指出,它以「中國脊樑」象徵工程雄心,結合當地三疊紀古海洋地質遺跡,試圖講出一個融合自然奇觀、人類技術與文化自信的故事,並擔負著打造首個集「橋樑觀光+橋樑運動體驗+旅遊服務」為一體的樣板重任。

民宿老闆笑了,造橋有溫度有遠見
大橋的吸引力果然也不負重望,根據《新華網》《人民日報》等綜合報導,2025年中秋國慶連假首日,大橋收費站出口的車流量達4429 輛次。10月1日當天,地處偏僻的花江峽谷大橋旅遊區湧入大批遊客,接待人次多達約2萬人次。
對地方政府而言,超級大橋不僅能創造風景區門票、餐飲、接駁等直接收益,更能帶動周邊農產品銷售、創造在地就業,「布依族刺繡、苗銀等民族工藝品走出大山。」
《貴州網絡廣播電視台》便刊載,當地建在橋下的民宿老闆林國權,最近一年多靠拍攝大橋的建設進展,「攢下10多萬G的航拍素材」,便在全網獲得了百萬粉絲。隨著大橋建成,原先的網路流量,正源源不斷轉化為民宿的「留量」──民宿從最初9間房都住不滿,到如今26間房全部被預約到一個月之後。
從「地球裂縫」上的一杯拿鐵,到眾人爭相入住的民宿經濟,花江峽谷大橋證明了,真正的發展,不只在於橋要蓋得多高,更在於如何串起普通人的希望,為地方創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