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免費報名 活動免費報名 12/20顏宗海醫師教你避開食安陷阱

重塑中華民國敘事,兩岸戰略開啟新挑戰

黃年
user

黃年

2025-11-12

瀏覽數 50+

作者認為,新任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是辯證國家定位的適當人選。蘇義傑攝
作者認為,新任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是辯證國家定位的適當人選。蘇義傑攝
00:00
00:00

編按:面對民進黨的「未定論」論述,國民黨正以中華民國憲法為核心,重建歷史與國家定位。近日發生祭拜共諜爭議的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鄭麗文,主張以「和平競合」取代對抗思惟,為兩岸關係尋求新的互動模式與政治想像。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黨主席。她所面對的巨大政治工程,是要在多數台灣民眾間建立共識:中華民國好,台獨法西斯不好。

國家認同,是中華民國,不是台獨;政治體制是憲政民主,不是納粹法西斯。

相對地,賴清德也必須回應,他應當證明,為什麼台獨法西斯比中華民國好,是台灣的正確道路。

首先,國民黨必須完成台灣政治敘事的這個脊梁工程,其他的相關國政始能依附在這個脊梁上,搭架起共生同命的有機體系。此番若非鄭麗文當選,換成其他人出任黨主席,同樣要面對這個工程。

該是處理國家定位的時候

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交纒。如今已到必須深刻處理的關頭,其實,也是應當著手處理的較佳時機。

因為,賴清德已將國家定位貶抑降格至「2758決議未定論/開羅宣言未定論」「只有終戰/沒有光復」的地步,這是台獨;又經「大罷免」,欲「打掉雜質」並終結政黨制衡的地步,這是納粹法西斯。這正是對國家定位及民主冶理進行深刻思辯與處理的難得際會,國民黨不能錯失,也理當承擔。

再者,鄭麗文可能也是承擔這個歷史角色的適當人選。她由一名台獨憤青轉至今日反台獨的尖兵,其生命轉折即可見證台灣政治思想流變的脈絡;還有,她的「祖籍雲南/少校之女/芋頭蕃薯」的家世亦具族群共振的元素;再者,她的現場言語表達能力,似乎是歷任黨主席中較佳者;尤其,她的支持者中,黃復興老幹的期待與網路新枝的接地氣相當凸顯……。

這些特殊的個人特質,都有可能能使她成為再一個「韓國瑜式」的戲劇性傳奇人物(此次其他候選人都不可能成為「韓國瑜」)。何況,當年的「韓流」僅三個多月就爆發,鄭麗文則有未來這兩年多可以堆疊操作。「鄭風」飆發,不無可能。

開票顯示,國民黨寄望的是奇蹟,不是日常。

可以想像,在2026及2028的選舉野台上,可能出現這樣的場景:鄭麗文帶頭喊「中華民國」,群眾回應「好!」鄭麗文喊「台獨法西斯」,群眾回應「不好!」

這次黨主席選舉,國民黨內鬥,創鉅痛深。但鄭麗文如果能在「中華民國憲政民主vs.台獨法西斯」的辯證中贏得勝利,這些選舉的負面影響,應可翻頁。

爬梳史實、史識、史觀

以下試從「重建史觀/憲法指引/和平競合」三個面向,來討論這個脊梁敘事的辯證架構。文中使用一些《大屋頂下》的語彙,或許國民黨不便照搬,但在思惟邏輯及路徑圖上可供參考。

一、重建史觀:亦即必須從「台獨的史實/史識/史觀」重建為「中華民國的史實/史識/史觀」。

僅舉一例,關於白色恐怖。最近,中國大陸播出《沉默的榮耀》連續劇,演出1950年代吳石案的真人實事。此案顯示,民進黨的「白色恐怖史觀」,一貫將當年中共數千潛台的「匪諜」,譽為「被迫害的民主前輩受難者」。中共在西山無名英雄墓表彰「吳石們」的「英烈」,台灣則在人權園區平反「吳石們」的「受難」。

這類史實、史識、史觀的差異及扭曲,皆應導正。

【11/26活動報名】COP30全解析論壇, 8大重磅講者,攜手解析COP關鍵趨勢,思索台灣永續之路>>

國民黨的治理,確曾出現許多錯誤及遺憾,這些皆不可隱諱,必須承擔。但在經歷了80年的「大歷史觀」下,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法統與路線」,無疑可以證明仍是國家生存發展的相對正確方案。

即以民主建設而言,雖戒嚴統治不民主,但蔣氏二代的「分期付款式的民主」及蔣經國解嚴的「寧靜革命」,卻是台灣今日能實現自由民主的主要動能及關鍵因素。歷時愈久,這樣的史實、史識、史觀愈真實。

從地方自治、375減租、823……,一直到九年國民國教、十大建設、四小龍之首、台積電、勞動基準法、全民健保、高鐵、捷運、解嚴、開啟兩岸和平交流……。

這些皆是中華民國的成就,是中華民國的光榮;也是國民黨的履歷,是國民黨的光榮。

二、憲法指引:此次黨主席選舉,多數主張維持「92共識」,但對是否再用「一中各表」這個詞彙卻有不同見解。但92共識的最重要內核即在「一中各表」。國民黨不可支持沒有「一中各表」的92共識,但不能拋棄保存了「一中各表」的92共識。因為,「一中各表」就是「憲法一中」的表達。

「中華民國憲法是兩岸關係的最高指引/中華民國憲法是92共識的基本詮釋」,這也許可以成為國民黨脊梁敘事的組成部分。

台獨不可能「正名制憲」,賴清德甚至稱「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但國民黨一貫以守護中華民國憲法為基本職志。

台獨沒有憲法,中華民國有憲法。這更是史實史識史觀的強烈對照。

三、和平競合:兩岸皆出現「不可能維持現狀」的質疑。因此,可以考慮將兩岸現有的頻發詞「和平發展」改為「和平競合」,為兩岸互動賦能。

例如:競,拉高至「自由是人性的本質/民主是文明的方向」,這是兩岸對普世價值及中國內涵的「競」。「為人類文明建立典範/為中華民族創造救贖」,這是對兩岸終極解決方案的「競」。合,則如ECFA、23項協議、陸委會國台辦互稱官銜,以至馬習會,皆是「合」的表現。

兩岸若能在「和平競合」的共識下,進行善意互動交流,兩岸關係就有可能從「合理的過程」逐漸臻至「改善之目的」。

國家敘事存在差異

綜上所論,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國家敘事,其實有一個明顯的差異。亦即,國民黨的國家敘事可以公開主張,民進黨的卻說不出口。

例如,國民黨可以說「中華民國不是台獨」,但賴清德不能說。國民黨可以說「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但賴清德不能說「台獨是最大公約數」。國民黨可以說「如果保留和平民主的統一公投,是防禦性公投,統一公投就是護國神山」,但賴清德卻只能說「不會舉行台獨公投,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國民黨鄭麗文新中央可以考慮先用幾個月時間發表一篇五千字到萬餘字的類如「中華民國說帖」的文告,為過去破碎化、去脈絡化的國家及兩岸敘事建立一個基本的體系化架構。完成了這個脊梁敘事,其他所有的國政辯論及國家方向,皆可「本立而道生」了。

中華民國好,台獨法西斯不好。鄭麗文必須使多數國人信任她這一句登板口訣,國民黨始有可能起死回生。

鄭麗文做得到嗎?將信將疑,未定之天。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聯合報副董事長;原載於聯合報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