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緣緊張升高,使各國國防支出持續攀升,台灣的國防預算連三年創新高,從2024年的6088億元、2025年的6470億元,到2026年一般預算預估達6973億元;若加計特別預算與非營業特種基金,2026年總體國防支出將突破9495億元。不過,在軍費快速提升的同時,如F-16V戰機等部分重大裝備的交付進度卻趨於落後,尤其是對美軍購項目。這樣下去誰衝擊最大?苦盼戰機的台灣政府只能默默等?一位美國前軍官揭開完整真相。
國防部向立法院報告指出,美國因供應鏈受疫情、產能重啟不及等因素影響,多國武器交付皆出現延宕。以台灣而言,目前延宕的主要項目包括「F─16V BLK70戰機」、「AGM─154C飛彈」與「MK─48重型魚雷」,延宕金額合計82.8億美元(約新台幣2550億元)。儘管軍方強調後續將透過各層級會議嚴密管控,而美方也已成立「老虎小組」專案加速處理,社會上仍不乏「付錢卻拿不到貨」、「沒有懲罰條款,廠商不怕延遲」等質疑聲音。
每90天付款一次,絕非貨沒來錢全給了
前美國駐台軍官解釋,依據美國《SAMM》(安全協助管理手冊)規範,軍售確實不包含由採購國直接懲罰廠商的條款,但美廠依然面臨相當高的壓力。相比於罰款,廠商更擔心因延遲無法取得提前或準時交貨的績效獎金(Bonus)。以此次F─16延遲為例,包括台灣在內,共有6國受到波及;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可能因此少拿到數千萬美元獎金,不僅壓縮利潤,也可能牽動股價與公司治理。延宕對美廠而言並非毫無代價。
要理解台灣對美軍購延遲,須先掌握軍售運作方式。前美國國防部官員胡振東向《遠見》說明,軍售並非一次付清,而是依「付款時程表」每90天支付一次,金額為未來90天內的預估生產成本,包括零組件、人力等費用。隨著裝備製造進程不同,每期付款額也有所差異,大致呈現中期支出較高、前後期較低的分布形態。
根據美方相關規定,台灣編列的軍購經費依軍售流程,匯入由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管理的信託基金帳戶(Trust Fund Account),再由美方按照SAMM規範、經美國政府審核後,依廠商未來90天的實際估算成本撥付給承包商。以外界密切關注的F─16案為例,目前台灣共匯入47.25億美元,但真正已撥付給洛馬的僅約10億美元;其餘資金仍留在帳戶中持續產生利息,利息歸台灣所有,美方不得動用。
依SAMM規範,美廠每次只能領取未來90天所需的實際估算成本,多拿一分錢即違法;每筆費用須由美國政府審核,若廠商未用完,剩餘款項必須退還給採購國。因此,外界常見的說法如「錢都給了、貨卻沒來」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軍售實際價格,較知會國會的價格降3次
軍售過程中也會產生四個不同的價格。從最高到最低依序為:「通知國會價格」、「美台協議書價格」、「軍火商合約價格」與「實際最終價格」。
通知國會價格通常最高,且是唯一公開的金額,但這個價格僅是預估值,主要是避免國防部在軍購案的執行中,萬一發現預算不足,必須再回國會請款導致的連串法律問題。接著議定的「美台協議書價格」,價格則會較「通知國會的價格」再降一些。
之後的「軍火商合約價格」,則是「真正的價格」,在這一階段,美國政府會將台灣的需求與其他國家合在一起,再去跟廠商議價。比如說台灣買66架F─16,其他國有的買20架、40架……,加起來共200架,美國政府「以量制價」和美廠談判,再次壓低F─16的單架價格。因此「軍火商合約價格」,又會比前一個「美台協議書價格」再降一些。
最後還有一個「實際最終價格」,是廠商透過「學習曲線」提升生產效率,再次壓低整體的製造成本,這會讓每架F─16戰機的實際最終價格,又比「軍火商合約價格」再低一些。而「通知國會的價格」跟「實際最終價格」的差額,就是軍售案中沒用完的錢,按照SAMM的規定,美國政府必須依約退還給台灣。
「我們在前面報價會很高,但每筆軍售案最後,一定會有幾百萬(美元)、幾千萬、幾億退還給中華民國,不論是阿帕契或任何軍購案,這我可以保證。」胡振東說,可惜的是,軍售案的4個價格,只有「通知國會的價格」會對外公開,其他的價格,囿於牽涉到各國機密資訊多不公開,導致時常引發外界誤解。

軍售延宕,台灣對美廠絕非無發言權
另外,台灣對美採購多採「軍售」模式,由美國政府代管進度,包括產線監督、品質查驗、試飛等程序。此模式可減少台灣的平日人事成本,但也意味著不像走商售的國家(如新加坡),能直接對廠商施以罰則。不過一旦出現延遲,美國政府會召開會議要求廠商改善,這類會議多層且頻繁,台灣也可派員旁聽或委請美方表達意見,並非全無發言空間。
另外,儘管走軍售渠道,台灣無法直接懲處美廠,但也不代表延遲交貨對美廠就不會有傷害。胡振東說,一般來說,美國的武器製造商只要交貨準時、甚至提早,都可以獲得一筆不小的獎勵金,以這次F─16戰機延遲案來說,牽涉台灣等6個採購國,「洛馬少掉的Bonus,可能是數千萬美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一下少了數千萬美元的利潤,可能會導致公司股價下跌、承受股東壓力,嚴重的話更會影響公司治理。因此,延宕對廠商來說,絕對不是「不痛不癢」。
台灣社會對軍購長期存在許多似是而非的說法。唯有理解軍售制度的實際運作,才能避免情緒化的誤讀,也讓社會能更精準地監督國防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