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台灣人瘋新疆遇拉車地獄,一趟被禁團卻走得更遠的旅行

不能組團?那就「參訪」吧!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25-10-09

瀏覽數 2,150+

地廣人稀的新疆,在今年夏季,成了台灣遊客的朝聖地。wikimedia commons by Colegota
地廣人稀的新疆,在今年夏季,成了台灣遊客的朝聖地。wikimedia commons by Colegota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赴陸禁團令尚未解除,可機場裡的行李箱早已排成一條通往新疆的隊伍。一位台灣人的12天北疆之旅,有超美的草原、超甜的水蜜桃、超長的車程,也有「我們不排斥你們大陸人」的樸素對話。被導遊熟人拉進 LINE 群組,以「參訪團」名義前往大陸觀光可以說走就走,在「赴陸自由行」的包裝下,藏著最真實的台式聰明。

地廣人稀的新疆,在今年夏季,成了台灣遊客的朝聖地。遠得要命,卻更顯浪漫。

家住桃園的小資白領羅惠美(化名)在2025年8月31日參加了為期12天的北疆旅遊團,遊覽烏魯木齊、喀納斯湖、魔鬼城、天山公路、可哥托海等以往只在影視劇裡看過的景點,不僅風光美得狂野、美得讓人屏息,並意外欣賞到一幕奇景:台灣人超多。

「我們去到的每一個景點,遇到的團都是台灣團!」羅惠美莞爾笑說,只要是團客,幾乎全是台灣團,走到哪裡都能聽到熟悉的腔調,像是不期而遇的台灣同鄉會。反觀若是大陸遊客,清一色是散客,自駕到新疆旅遊。

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在《齊元爺語》podcast節目也提及,光是今年暑假,身邊至少有3個人遠赴新疆旅遊。官方數據雖未特別統計,但飛新疆玩的台灣人確實不少。

除了旅遊熱潮之外,國際輿論長期聚焦的,還有新疆的人權爭議。根據多方媒體與人權組織的持續觀察,維吾爾族與其他少數民族多年來受到嚴格監控與政策壓力。2025年初,人權觀察組織在年度報告中再度提及,新疆境內的系統性壓制依然存在,並敦促各國對北京當局施壓,要求終止這些侵犯基本自由的行為。

LINE群組揪參訪團,比國旅划算

只是沒想到,促成「台灣人瘋新疆」熱潮的幕後推手之一,是一批靈活的「素人導遊」和「獨立導遊」。以羅惠美參團為例,導遊是她同學,被公司資遣後考上導遊證,在政府公告「赴陸禁團令」的年代,自己揪團、自己帶團。

赴陸禁團令,指的是限制台灣的旅行社組團赴大陸旅遊,且不可打廣告及宣傳行程。因此而轉向檯面下的「獨立導遊」,攬客的行銷手法也就不仰仗廣告或旅展宣傳,全靠LINE群組。

只要有兩、三位群友在群組裡表達想去哪裡旅行,導遊便會接洽熟識的台灣旅行社,請旅行社推薦。幾乎每個月,群裡都會公告大陸觀光的新行程:哈爾濱、河南、黃山、昆大麗……,令人目不暇給。

導遊尋到合適行程後,接著在LINE群組裡拋出行程表,群友們開始在留言區「加1」、「加2」,往往不到一週就能成團,開始向報名旅客收取訂金。

儘管赴陸禁團令「還掛在牆上」,實際上,台灣人的行李箱早就跨過了海峽,現在換個名字叫「參訪團」,便能順利成行。飛到當地之後,再由陸方「地接社」安排巴士和住宿,一車20人,兩岸導遊全程帶隊。官方不開放,民間自己開門。

這群自組帶團者藉由熟人網絡與口碑運作,懂市場、懂社群,靈活有彈性,形成一條活躍的跨海旅遊鏈。

羅惠美認為,「最美北疆12日參訪團」費用7萬6千8,吃住都在四星級以上飯店,對比國旅每人每天動輒1萬元旅費起跳,實在划算得離譜。更誘人的是不必付小費、不用被推銷。導遊還很阿莎力說:「給司機和導遊的小費含在團費裡,回饋給大家。」

團裡有趣的插曲也不少。有人挑戰讓大長蛇纏身跳舞,有人熱衷於在地特產現烤「饢」餅,還有人邊吃邊抱怨「拜託別再上大盤雞了,因為每一餐都是大盤雞。」

高教永續舞台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水果則甜得誇張,水蜜桃大到要用雙手托,才8塊人民幣(約新台幣42元)。她笑說:「在台灣要300多塊,一顆抵十顆。」物價對比之下,讓人重新理解什麼叫地大物博。

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wikimedia commons by MichaelE

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wikimedia commons by MichaelE

拉車地獄,但台陸民間互動連上線

新疆的風景確實壯闊,但得用屁股去感受。每天車程300、400公里起跳,有時甚至「兩天都在車上」。羅惠美笑說:「我們最後兩天從南疆拉回北疆,早上8點上車、晚上6點才到。」

即便「拉車地獄」換來的是滿眼的天山、湖泊、草原與沙漠,美不勝收,但她也坦言,下次要再去,要等隧道開通,「不然太折磨了。」

不過,折磨人的不只路途,還有氣候。新疆的早晚溫差大,早上冷得要穿羽絨衣,中午又熱得像烤箱。「我們一團20人,2/3都感冒了。」她說。

雖然如此,風景依舊值回票價。五彩灘的石壁像被畫筆潑灑過,賽里木湖藍得像 Photoshop 過頭,巴音布魯克草原的馬群奔馳如畫,還有「汗血寶馬」的毛皮在太陽底下閃著光。

完全超出預期的是,旅途中發生了一段意外的「草根外交」。有新疆當地人問:「你們台灣人會不會排斥我們大陸人?」她笑著回答:「不會啊,那是政府,跟我們人民沒關係。」

這樣的幾句話,或許比任何兩岸高層會談都來得溫柔又誠實。當兩岸官方互動冷淡時,民間卻在旅行途中重新連線。

禁團不禁保險,照樣安心出發

「參訪團」雖然名義上屬於自由行,但是仍有保險機制隨行。羅惠美表示,出發前,旅行社仍會替每位旅客投保基本的旅遊平安險與意外險,若在當地就醫,導遊會協助看診與理賠。

像先前南疆團曾有人食物中毒,全團吊點滴,旅行社不僅協助報保險,還退還未完成行程與餐費,「比想像中負責得多。」羅惠美說。

回程時,她忍不住算了一下:這趟旅程大概跑了4000~5000公里,算下來每天都在公路上。導遊和司機幾乎沒休息,卻仍笑臉迎人,連上下行李都包辦。她說,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旅客幾乎自動自發包個紅包,「10塊、20塊、30塊都好,算是一點心意。」

政策在紙上,旅客在路上,兩邊各自安好。這些「參訪團」或許名不正言不順,卻展現了一種「想去世界看看」的真實意願──台灣遊客用雙腳證明:有些路,不等開放,也能出發。

你可能也喜歡

用旅人的腳步,朗讀永續的台中
數位專題

用旅人的腳步,朗讀永續的台中

台中,這座城市的轉型不僅是建設,更是對未來的深刻承諾。從每個細節中,向全球旅人展現永續理念與城市發展的無縫融合。每一步的探索,不僅是與自然的對話,更是對永續未來的堅定信念。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