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時間8月1日宣布美國暫時課徵台灣20%關稅,為台股帶來恐慌,開盤即重挫近400點又拉回,終場收跌108.14點。今天上午總統賴清德也出面召開記者會、信心喊話!但多家投信經理人卻認為,在利空消息明朗化後,市場可望回歸基本面。為什麼?
台灣時間8月1日清晨,美國宣布將台灣列為「20%關稅稅率國」,遠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15~20%區間,也高於日本、南韓和歐盟等國的15%。
台股開盤後一度重挫逾370點,最低觸及23,168點,市值蒸發逾1.2兆元。雖然國安基金隨即進場,台股跌幅收斂,終場收在23434.38點,但護國神山台積電也難以倖免,最終以小跌1.72%作收,股價停留在1140元。
7月榮景不再?關稅風暴下的市場轉折
回顧台股7月的表現,原本可說是一路高歌猛進。在AI熱潮的帶動下,台股累計上漲1286.5點,單月漲幅高達5.78%,指數更創下波段新高23542點。
台積電在關稅揭曉前夕的7月31日,盤中更衝上1165元新天價,收盤時市值突破30兆元大關,來到新里程碑。然而,隨著美國關稅的公布,未來台股走向似乎蒙上一層渾沌不明的陰影。這次20%的關稅,究竟是短暫的衝擊,還是長期的挑戰?不少投資人開始出現疑慮。
總統定調「暫時性」,開啟談判新局
在關稅消息發布後,總統賴清德上午第一時間在臉書發聲,強調由於台美雙方尚未完成總結會議,因此20%僅是「暫時性關稅」。
他指出,若要爭取更低的稅率,台灣需要拿出更具體的實質條件來與美方協商。在投資機構來看,這番話仍等於是一劑強心針,也揭示後續談判的可能走向。財政部次長、國安基金執行秘書阮清華也回應,國安基金將持續「密切關注市場反應,盡力維持股市穩定」。
國泰投信產品研究發展部協理楊正豪分析,此次公布的稅率是先前「對等關稅稅率」的更新,並不適用於關稅豁免清單(Annex II)與總統備忘錄新增的豁免項目。
他補充,適用於20%稅率的商品,僅占台灣對美出口總量的25.2%,而半導體、伺服器、藥品原料等主力輸美商品,仍按照現行稅率出口,短期內受到的衝擊相對有限。
台美談判三大面向,爭取更優條件
楊正豪進一步指出,台美後續的協商可朝三大面向展開:
第一、加大對美半導體投資力度:藉由承諾在美國擴大半導體投資,爭取部分免稅通道或更長的投資轉移時間。增加軍售與能源物資採購:參考歐盟、日本等國的協談模式,透過增加對美國的軍售和能源採購,爭取更優惠的關稅條件。
第二、調降台灣對美關稅:台灣對美平均關稅為6.5%,可將其調降至趨近於0%,並鎖定活體動植物、調製食品與運輸工具等高關稅商品,作為重點談判目標。
第三、以半導體產業優勢為談判籌碼:美國已針對半導體與藥品啟動「232條款」調查,這項調查旨在評估特定產品進口是否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由於半導體關稅涵蓋範圍廣泛,不僅限於晶片本身,更包括製造設備與任何內含晶片的終端產品。這也意味著,台灣若能憑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優勢作為籌碼,將有機會爭取到優於韓國、歐盟等國的最惠國待遇。
路博邁投信:關稅明朗化,資金回流科技股
路博邁台灣5G股票基金經理人黃煜指出,這次的關稅調整僅是「對等關稅」,台灣最具競爭力的出口主力,如半導體、伺服器、藥品原料等,皆排除在新關稅之外。他強調,台灣企業之所以能在本次關稅風暴中展現韌性,關鍵在於深厚的科技實力與完整的供應鏈。
黃煜引用高盛的預估數據,台灣科技產業在2024至2026年每股盈餘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顯示產業具備高度轉嫁能力,受關稅衝擊有限。
此外,他也看好AI與伺服器需求,在美國雲端巨頭持續擴大資本支出的帶動下,台灣產業鏈將成為最大受益者。他總結,隨著關稅陰霾消散,台灣企業的基本面與AI產業成長動能將再度成為市場焦點,國際資金與訂單有望持續湧入,台灣科技業後市可期。
國泰投信:長期布局AI,高股息ETF防禦
國泰投信ETF研究團隊表示,台灣自中美貿易戰後,已逐步將半導體、AI伺服器等關鍵生產線分散至美、墨、印度、越南等國,這不僅能降低關稅風險,也能更貼近主要市場,強化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關鍵地位。
他們預估,2025年全球AI伺服器市場價值將達到3000億美元,年增46.1%,出貨量也將維持雙位數成長。台廠供應商將持續受惠於AI浪潮。
在投資策略上,國泰投信建議,在不確定期間,可透過定期定額或逢低加碼的方式累積市值型ETF單位數。對於風險偏好較保守的投資人,則可考慮高股息ETF來適度布局,以發揮防禦性。展望下半年,隨著利空淡化、美國降息與《大而美法案》減稅利多發酵,台股有望展現新格局。
保德信投信:本益比偏高,留意長線切入點
PGIM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廖炳焜分析,本次關稅更新應被視為後續談判的起點,未來仍有變動可能。他以日、韓兩國的談判經驗為例,指出兩國皆以大規模對美投資作為交換條件,因此推測台灣若想爭取更有利的條件,對美投資、汽車與農產品市場開放,以及能源採購將會是重要的談判議題。
廖炳焜強調,與台股高度連動的半導體、伺服器等主力輸美商品,並非在本次新關稅範疇內,因此台股更大的影響,反而要看美國即將公布的「232條款」半導體關稅調查結果。
他認為,目前台股有多項利多支撐,包括融資餘額維持低水位,籌碼面安定;NVIDIA GB系列產品下半年出貨量穩定增加;以及企業獲利下修潮結束等,年底前的表現無須看淡。然而,他也提醒,台股加權指數本益比已接近17倍,加上歷史數據顯示8、9月修正可能較大,投資人可將修正視為長線切入的良機。
精準選股看這邊,掌握下半年契機
面對市場震盪,如何精準選股成為投資人最重要的課題。綜合各家投信經理人的觀點,以下幾個選股題材值得關注:
AI供應鏈:持續看好AI伺服器、2奈米供應鏈、IC設計、IP、邊緣運算、光通訊、記憶體等,這些是AI產業長期成長的核心動能。
半導體產業:儘管面臨關稅調查,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完整供應鏈優勢仍難以撼動。可關注相關設備與零組件廠商,以及具備技術領先優勢的指標公司。
新興科技題材:隨著科技發展,低軌衛星、機器人、摺疊手機等新興應用也將創造新的投資機會。
防禦型標的:對於保守型投資人,生技、食品等傳產與特化產業,在經濟波動時通常具有較好的防禦性,是分散風險的良好選擇。
高股息ETF:在市場不確定性高時,高股息ETF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是追求穩健報酬的退休族與保守型投資人的理想選項。
危機即轉機,台股下半年展新局
總結來看,儘管20%的關稅稅率短期內衝擊了台股信心,但多數專業人士認為,這只是台美後續談判的開端。台灣憑藉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特別是完整的半導體產業優勢,仍有機會爭取到更佳條件。
隨著關稅不確定性的明朗化,市場的焦點將重新回到企業的基本面與AI產業的強勁成長動能。對投資人而言,這次的震盪或許是重新檢視投資組合、逢低布局的好時機。只要掌握AI、半導體等長期趨勢,並搭配適度的防禦性配置,台股在下半年仍有望走出陰霾,展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