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影音用強大的演算法來吸引用戶的目光,也許它真的好笑、吸睛,但長久沉迷下來,可能會有許多負面的影響。
近年來,短影音(Short-Form Videos)席捲全球,從抖音、TikTok一路延燒至Facebook、Instagram與YouTube,各大社群平台無不爭相搶占這波流量紅利。短影音的主要特點是簡潔,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創造力,傳達訊息或故事。
這些影片多半僅數秒至數分鐘,節奏明快、畫面吸睛、內容多元,再搭配上幽默風趣的橋段與吸睛的剪輯手法,使其成為最受年輕族群歡迎的數位內容形式。
然而,在這樣看似輕鬆有趣的娛樂形式背後,卻逐漸浮現令人擔憂的問題。
研究指出,短影音雖然具備高度吸引力,卻也容易讓人陷入長時間、不自覺的觀看循環。演算法不斷推播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使人一刷再刷、難以停下手,進一步影響專注力與時間管理,特別是讓兒童與青少年出現成癮問題。
更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短影音追求極致娛樂與話題性,內容浮誇、失真,甚至充斥錯誤訊息,對青少年的價值觀與媒體素養構成衝擊。當娛樂變得碎片化,這樣的觀看習慣,正悄悄改變我們的大腦與生活方式。
短影音為何會如此受歡迎?
短影音之所以迅速走紅,背後其實牽涉到技術進步、文化轉變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瀏覽內容,短影音便成為人們在排隊、通勤等零碎時間的最佳消遣。
再加上當今數位資訊氾濫,大眾的注意力愈來愈短,對於快速、簡明、直覺的內容需求大增,這正好符合短影音的特性,而社群平台的演算法設計,也進一步放大了這種觀看偏好,使得短影音更容易被看見、被分享。
因此,從病毒式挑戰、惡搞影片,到極度爆笑的內容呈現,短影音能在極短時間內吸引觀眾注意,甚至讓人反覆觀看,增加參與度。此外,相較於製作長片的高門檻與高成本,短影音製作較為簡單、快速,讓更多素人創作者有機會參與內容產出。
只要影片在上傳初期獲得大量互動,便能透過演算法加速擴散,進一步吸引更多觀眾,這一切因素共同推動了短影音成為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內容形式之一。
幾乎可以說,短影音的時間限制,催生了創新的敘事技巧,創作者學會了在幾秒鐘內傳達故事、情感和訊息,重塑了傳統的影音規範。
短影音也許吸引人,但背後有許多無形的負面影響
然而,專家提醒,正因為它提供快速的娛樂和即時的滿足感,表面上聽起來不錯,但你我應該仔細看看它的負面影響,特別是沈迷的兒童或青少年,家長更應該注意。以下為短影音的缺點:
1、缺乏深度的內容
短影音雖然節奏明快、易於觀賞,但其中一項顯著缺點就是內容深度的不足。由於時間受限,這類影片往往只能點到為止,僅觸及主題的表層,無法深入解析細節與脈絡。
許多短影音標榜「秒懂」,但這種快速消化的資訊格式,往往缺乏學習所需的邏輯架構與複雜性。深入的教育內容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鋪陳背景、舉例說明並進行分析,而這正是短影音難以負荷的。特別是對於需要細膩理解的主題,過度壓縮反而可能讓人誤解。
此外,短影音的簡潔雖是其魅力所在,但也限制了其處理複雜議題的能力。當內容過於片段化與娛樂化時,認知容易被破碎化、情緒化,進一步影響我們對資訊的判斷力與吸收深度。
另一個關鍵在於,短影音容易散播虛假訊息,畢竟創作者多以個人觀點呈現,內容的正確性本身就難以掌握,在短影音上的破綻也更加明顯。因為它消耗的速度很快、幾乎不需要思考或審查,大多數觀眾也不會抽空來檢視這些內容的真實性,進而在短時間內就相信了影片的內容。
2、降低日常注意力
短影音最顯著的缺點,是它會減少你在其它事物上的注意力,觸手可及的內容和源源不斷地資訊和娛樂,人們很容易沈迷於這些影音所帶來的滿足感,這也是短影音現在變得愈來愈受歡迎的原因。
正也因此,這也使得人們想要專注或擴展更為複雜、集中的任務變得更有挑戰性,像是你可能會突然發現到,在閱讀書籍或收看較長的影片時,注意力便開始分散、不耐煩,曾經比較容易集中精神的事情,現在也讓人偏離。
這種不耐煩的情緒會透過生活上的各種方式表現出來,更容易對一些較長內容的資訊感到煩躁、對現實生活的溝通和對話失去興趣,最終,參與需要耐心和專注的活動,也會成為人際關係上的問題。
3、有限的敘事能力
短影音雖然以其節奏快速、簡潔易懂的特性吸引大量觀眾,但正因其時間篇幅受限,往往難以呈現完整的敘事架構或深度豐富的人物刻畫,進而限制了內容的敘事能力。
為了在短時間內抓住目光,許多影片選擇簡化情節,放棄鋪陳與轉折,導致故事流於表面,缺乏情感層次與意義延伸,這種淺層的觀看體驗,使短影音難以留下深刻印象,也壓縮了創作者在敘事上的創作空間。
當內容被迫壓縮成短短幾十秒,創意往往轉向公式化與重複性,不僅削弱了作品的敘事潛力,也讓觀眾的參與度與投入感大打折扣。長期下來,這種碎片化的娛樂方式可能會影響我們對深度內容的耐心與期待,逐漸習慣於快節奏卻膚淺的資訊刺激。
4、資訊過載的影響
在短影音帶來快速、便捷娛樂體驗的同時,也隱藏著資訊過載的風險。這類影片節奏明快、內容不斷推陳出新,看似輕鬆吸收,實則容易造成大腦無法負荷的認知過載現象。
當大量、零碎的訊息短時間內湧入,我們的大腦難以有效整理與處理,往往只留下支離破碎的片段,卻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更進一步來看,這種碎片化的內容形式,對於需要系統性理解的複雜議題極為不利,觀眾難以建立脈絡、深化理解,批判性思考能力也因此受到削弱。
短影音追求就是快,但這樣的觀看習慣若長期持續,可能會讓人逐漸失去深入探索的耐性與能力。必要時仍應透過閱讀、紀錄片或其他長篇幅的內容補充,才能真正掌握議題的全貌與深度。
5、對孩子容易成癮
短影音對兒童與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正悄悄滲透進他們的日常生活與心理發展。這類節奏快速、內容不斷更新的影片,鼓勵即時滿足,使孩子習慣於短暫刺激,難以培養專注與耐心。
長期下來,他們可能無法專心完成學習任務,注意力也變得更加破碎。而在背後推動這一切的,是社群平台強大的演算法,當孩子觀看某類有趣或刺激的影片時,系統會源源不絕地推播類似內容,使他們陷入「一刷再刷」的無限循環,忽略與人互動、運動或其他促進身心發展的重要活動。
此外,短影音的高度視覺刺激與被動接收特性,也逐漸侵蝕孩子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他們不再主動創作或發展自己的遊戲,而僅成為內容的接受者,創造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因此退化。
這種習慣若不加以引導,甚至會影響生活作息與健康,影響到睡眠、進食與學習安排,干擾應有的生活節奏與健康習慣。
更令人擔憂的是,當孩子們將時間與精力投入在追趕流行上,他們對閱讀、戶外活動或與家人相處的興趣也會逐漸降低,進而影響整體的學習動力與身心發展。短影音帶來的,不只是視覺上的快速娛樂,更可能對下一代的專注力、創造力與心理健康帶來長遠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