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為什麼兩位直選總統都令人失望?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08-02-01

瀏覽數 22,300+

為什麼兩位直選總統都令人失望?
 

本文出自 2008 / 2月號雜誌 品味學習潮

(一)民主的折磨

台灣人民有強烈的熱情與悲情,有強烈的自尊與自責,更有強烈的反省與反抗。

當經國先生晚年(1987),為台灣廢除戒嚴,跨入民主時代,獲得海內外喝采時,誰也不會料到民主幼苗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如此的折磨。全民直選出來的兩位總統(1996的李登輝;與2000的陳水扁)竟是如此地令人失望。

這使得本來充滿生命力的台灣人民陷入鬱卒與迷惑之中。1月12日第七屆立委選舉結果改變了這種悲觀的宿命。台灣選民對執政的民進黨及陳水扁給予了空前的教訓:在113席立委中,國民黨取得81席,超過立院2∕3席次;民進黨僅得27席。

沈默了八年的一些知識分子又開始講話了,箭頭指向尚未執政但已是「一黨獨大」的國民黨。這些人的雙重標準,令人納悶。

(二)誤了自己,誤了社會

對政治人物,我一向嚴格要求與善意批評。三十多年來,始終如一。

讓我很痛苦地摘錄十餘年來對李、陳二位總統的諍言。

1990年3月,李總統執政後兩年:我指出他已經出現四項「信任危機」:強人作風、政策方向模糊、缺乏圓熟的政治智慧、胸襟不夠寬大。

同時也對李總統提出四項建議:做全民的總統、做治國理念的推動者、做一國的道德領袖、做社會大傷痕的癒合者。

1997年10月,距離李總統第二任屆滿前二年八個月,我提出兩組建議:

(一)三件不做及少做的事:

(1)不可能做到的事不要再嘗試:如申請入聯合國。

(2)社會成本太高的事儘量少做:如修憲。

(3)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最好不做:如「村落」外交。

(二)四個重要的堅持:

(1)堅持與地方惡勢力、特權、金權切斷政治利益交換。

(2)堅持不再以職位(從國策顧問、部會首長到總經理)來交換政治利益;不再默許政府部門以查稅、竊聽等方式打擊異己。

(3)堅持以推動元首外交的高度熱情,自己來參與解決各種國內問題——從社會治安到住宅安全。

(4)堅持以公平之心,不再挑起中生代領袖間的猜忌,不再挑起省籍情結,不再引發兩岸關係的新緊張。

可惜,他充耳不聞,誤了自己,更誤了國家。更不幸地是:他犯的這些錯誤,在以後八年更擴大進行。

(三)錯誤一再重複擴大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2000年4月,陳水扁當選總統後,在〈新總統的歷史性機會」〉一文中指出:

「這真是世紀之交的中國大事:一位本土49歲的台灣人,擊敗了在台灣執政50多年的國民黨。一方面這是民進黨及陳水扁先生的勝利,另一方面也是民主政治在台灣逐漸扎根的勝利。」

「新總統應當記住:他當選的主要原因,不是選民支持他的台獨訴求,而是因為國民黨的腐敗與內部的分裂。」

2001年1月,上任八個月後,我在文章中指出:要追求「經濟優先」「全民利益」「朝野雙贏」,更要「實事求是」:多做事,少作秀;多求好,少討好;多協商,少對抗;多務實,少教條。

2002年11月,在〈兩個台灣〉一文中,再度指出:

(1)執政團隊有作秀的本領,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

(2)一言一行還是在競選總統,而不是專心無私地在做總統。

(3)堅持畫餅充饑的政見,當做具體可行的政策,並且還堅持在絕不加稅下推動。

(4)寧可順從意識型態,不肯追隨民意主流,造成朝野嚴重對抗。

這些話,對陳總統完全沒有產生絲毫影響。

(四)唯有從「廉」開始

細察這兩位民選總統,儘管一是國民黨,一是民進黨,他們的致命傷竟是如此的雷同:操作權謀、金權勾結、貪腐持續、激化省籍、兩岸僵持;後來者的作為更是變本加厲,遺害無窮。卸任之後,一個已退休八年,還在下指導棋;一個退休後,怎會雲淡風清置身事外?

「權力」真是迷人,更是害人。

如何才能選「對」一位總統?二度受傷的選民不得不承認:上當一次是天真,上當兩次是笨蛋。選民也終於看清了當權者的權謀、私心、爭鬥、謊言、挑釁……他們犯錯的根源就是:「貪婪」與「私慾」。

擔任未來總統最先決條件,必定要一身清廉、一心無私、一家乾淨、一黨自律、一府(總統府)規矩;唯有這樣的新總統,台灣才有一個新未來。

剩下100天陳總統做什麼?

做了十年英國首相的布萊爾,卸任後承認花了太多時間追隨美國外交政策,沒有花足夠的精力推動國內政策,對不起選民。

做了八年總統的陳水扁,將如何自問自答?陳水扁一直忠誠地在做民進黨的深綠總統;在剩下的百天中,請求他做一次「全民總統」。

八年之內,我們只看到一個完全沉迷於權力遊戲、利益輸送及政治惡鬥中的民選總統。人民最關心的議題,根據遠見民調中心12月做的「民情大調查」,依次為:藍綠對立、物價上升、貧富差距、失業、教育改革、官員貪腐及兩岸僵局。

總統先生,你能誠實地告訴台灣人民,八年來你倒底花了多少時間(10%?5%?)在解決這些問題?還是惡化了這些問題?

因此,從2月1日起,按照民主體制的傳統,除了做一個看守總統之外,絕不再翻雲覆雨,真心誠意地處理其中一些問題。

「即將退休的領導人,對國家最後的貢獻,不是憂心忡忡地安排後來者,要在他預設的政策軌道上亦步亦趨,而是放手相信新領導人會有他的政治智慧,開創新局。在夕陽餘暉中,元老政治家最痛苦也是最珍貴的決定,就是放棄再做激情的演出,然後一無牽掛地,像徐志摩揮別康橋,『不帶走一片資源』,這該是何等高貴的示範!」

這段話,送過給當年卸任前的李總統,此刻送給陳總統。

(高希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