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山忌 黃衣小飛俠》由《紅衣小女孩》團隊操刀,蔡佳穎執導、鄒宛臻編劇,劉以豪、袁澧林、曹佑寧主演,講述一段潛藏於山林深處的靈異怪事。
2015年,《紅衣小女孩》電影上映後,掀起了巨大迴響,這部改編自1998年台灣都市傳說、靈異事件的作品,交織出鬼怪事件背後最深刻的人性。電影還接續推出了續集《紅衣小女孩2》和外傳《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顯示其受歡迎程度。
如今,比「紅衣小女孩」故事發生更早、1970年代就十分盛行的都市傳說「黃衣小飛俠」,這段故事也正式改編為電影《山忌 黃衣小飛俠》。
傳說在玉山登山過程,會有人看到戴著寬緣大斗笠、穿黃色登山斗蓬雨衣的人站在山谷邊緣,有些登山客會因此而不明就裡地脫隊、迷路,被指引錯誤方向的人就像喪失心智,甚至墜谷死亡。
《山忌 黃衣小飛俠》由《紅衣小女孩》破億票房團隊操刀,蔡佳穎執導、鄒宛臻編劇,劉以豪、袁澧林、曹佑寧主演,故事講述一段因誤闖深山禁忌儀式而引發的噩運糾纏,更揭露更多潛藏於山林深處的靈異怪事。
《山忌 黃衣小飛俠》描述,嘉銘(劉以豪飾)計劃在登山時向女友玉欣(袁澧林飾)求婚,但卻在下山時意外迷路,並撞見一名穿著黃色雨衣的詭異身影。
此後,玉欣開始出現中邪症狀,嘉銘心急如焚,趕緊尋求廟公協助,卻發現玉欣的狀況每況愈下。隨著嘉銘不斷追查,他驚覺這一切竟與他們和好友安偉(曹佑寧飾)先前一同上山時,誤闖的一場神祕儀式息息相關。
為了所愛的人,嘉銘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救回玉欣。
袁澧林氣質清新脫俗,拍攝鬼片挑戰自我極限
曾以《窄路微塵》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袁澧林,自從2022年來台參加金馬獎後,就以清新脫俗的氣質深植人心,被封為文青女神的她,從那時漸漸開始接拍台灣的戲劇作品,而《山忌 黃衣小飛俠》就是袁澧林的首部商業大片,也是她第一部正式在台灣拍攝、和台灣觀眾見面的作品。
袁澧林分享,第一次看到《山忌 黃衣小飛俠》劇本時,她就對故事在時間軸上的設定印象深刻,加上它有一段淒美且偉大的愛情故事,這段愛情不僅令人心痛,也充滿力量,讓她深受感動。
她坦言,自己一直都喜歡愛情片,但並非一般「浪漫式」的愛情,而是帶有情緒轉折、內心掙扎的故事。
「與其是99朵精心包裝的玫瑰,我更喜歡路邊摘採的野花。」袁澧林說,她特別喜歡這部片中愛情的迫切感,那種在生死關頭,兩個人必須面對問題與彼此的心意,這樣的情感張力讓她深深著迷。
袁澧林說,自己以前就聽過紅衣小女孩的傳說,但對於黃衣小飛俠則是首次接觸。為了演出,她也特別做了不少功課,進一步了解相關背景,「我自己是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鬼魂的存在,儘管無法具體描述那些是什麼,但肯定有比人類更高的靈體或靈魂存在於世。」
袁澧林拍《山忌 黃衣小飛俠》不覺得可怕,但也吃了不少苦
袁澧林坦言,自己並不是鬼片的忠實粉絲,平時對恐怖題材有些畏懼,只有當某些恐怖電影的口碑特別好時,才會鼓起勇氣觀賞,不過,當她第一次看到《山忌 黃衣小飛俠》的劇本時,出乎意料地並沒有感到害怕。
「這部作品之所以與傳統恐怖片不同,是因為它的核心並不只是營造恐懼氛圍,而是以一段深刻的人物關係為主軸,劇情圍繞角色之間的『無知』與『已知』產生豐富張力,讓人有許多情感與表演層次可以挖掘。」
對她來說,這部片融合了愛情、時間與恐怖等多種元素,不但打破傳統恐怖片的限制,也讓她在閱讀劇本時更能被故事吸引,而不會感到害怕。
有趣的是,袁澧林可說是全片最「慘」角色,因為必須演出「中邪」的死亡過程,因此所有受苦的場面幾乎一手包辦,甚至為戲用頭猛撞牆超過百次。
她笑說,當時撞牆戲撞到欲罷不能,「真的很好玩、很過癮,大概拍了10個鏡頭,每次都至少撞10幾下,總數肯定超過百次以上。」袁澧林表示,劇組在牆面備有軟墊,可以放心用力撞,平時總是會有情緒崩潰想撞牆的時刻,現在能把心裡的想法實現,玩得很開心,拍完後臉上血漬黏滿頭髮,結果意外呈現出一種特殊的美感。」
但袁澧林回憶拍攝時最具挑戰性的戲份,她毫不猶豫提到溺水戲,她說,這場戲不只是體能上的挑戰,更是對心理與意志的極大考驗。
因為在水底躺下時,冰冷的水不斷往鼻腔衝,她必須努力不讓自己吐氣,也不能睜開眼睛來尋找方向,原本預期能拍出一個完全沒有吐氣、自然沉下的鏡頭,但隨著拍攝過程,她終究還是忍不住掙扎,結果感到一陣頭昏腦脹。
「那時在寒冷的水中拍了一整夜,身體幾乎到了極限,真的很辛苦,完全是硬撐過去的。」
拍攝時其實很歡樂,袁澧林和劉以豪培養深厚默契
由於《山忌 黃衣小飛俠》是登山相關的故事,因此整個劇組在拍攝時,完全是長時間待在山上,而且還要在不同的山取景,不只住在山上,每次出班都要爬30分鐘以上的路,氣溫很低,加上下雨,補給也不方便,「我們為了搶日光,常常在清晨4、5點就出發,一直到下午5點才結束拍攝。」
雖然拍攝辛苦,但袁澧林分享,其實和劉以豪一起拍戲的過程是非常歡樂的,完全沒有什麼在拍鬼片的感覺。
她笑說,整個氛圍就像回到了國中生活,身邊總有個「很煩的男同學」不停搞笑,讓現場氣氛輕鬆又歡樂。
這次是她第一次與劉以豪合作,過去對他的印象一直有些距離感,覺得他可能是個比較難親近的人。然而,真正相處之後,她才發現劉以豪其實是一個非常認真、溫暖的人。
「他不是那種愛鬧、誇張搞笑的類型,而是那種慢慢散發溫暖、令人感到安心的存在。」袁澧林表示,這種穩定且溫柔的相處模式,讓兩人在片場能夠自然地建立起默契,對角色的詮釋也產生了更深層的共鳴。
袁澧林苦練國語,完美演出就像真實的台灣女孩
值得一提的是,身為香港人的袁澧林,在電影中說國語時,完全沒有任何的口音,也沒有像其它電影有時為了符合香港演員的需求,而在劇本的設定上有所調整、帶到角色出身背景的狀況。這完全是袁澧林特別訓練過後的成果。
袁澧林回憶,前陣子在台灣拍攝影集時,曾因國語發音不夠標準而多次NG,這種情況讓她感到挫折,「我不喜歡因口音影響整體表演的感覺,也因此意識到自己必須投入更多時間來訓練語言表達,讓台詞自然地成為角色的一部分。」
所以在拍攝《山忌 黃衣小飛俠》之前,她特地找來一位正音老師協助訓練,透過這段時間的密集練習,不僅讓她的國語發音更為自然流暢,也幫助她在角色詮釋上達到新的層次,她還觀察與模仿台灣人的語氣和說話節奏,漸漸能掌握其中的感覺。
她也表示,其實香港長年深受台灣流行文化的影響,國語對她而言並不算是遙不可及的語言,這段學習歷程反而讓她對國語有更多的親切感。
袁澧林也分享,在台灣拍攝和在香港拍攝的最大不同,「在拍攝節奏上,香港真的很緊湊,壓力很大,台灣就比較緩和,壓力比較小,不過其實兩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她也說,在台灣拍戲比較有機會「上訴」,如果覺得剛剛演得不好,可以跟導演要求多來幾次,但是在香港,有時每場戲都只有非常短的時間可以準備,往往三個鏡頭就要交出成果,因為時間和錢的壓力非常緊湊。
未來,袁澧林也期待更多作品讓台灣觀眾看見,「我很喜歡表演,這世界有很多的故事,我很想成為說故事的人,而演戲是可以給自己一記重擊,充滿深刻又強大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