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控今(5月29日)召開年度股東會,併購京城銀行進展成為焦點,據了解目前已送件給主管機關審核,預計2026年第四季完成整併作業。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思寬強調雙方有強烈互補性,財務長許如玫也表示面對當前政經變局,仍屬風險可控。
永豐金控今(5月29日)召開年度股東會,併購京城銀行進展成為焦點。永豐金2024年繳出222.29億元的歷史新高獲利,展現強勁整合動能與市場韌性。
雖京城銀受川普關稅戰引發的資本市場震盪影響,單月獲利腰斬、前四月稅後淨利年減近七成,但永豐金強調整體風險可控,合併後在客群、分行、人才與投資實力等層面具高度互補效益,資產規模將突破3.1兆元。
端午前夕,永豐金宣布併購匯立證券
5月29日稍晚的端午連假前夕,永豐金控再發布重訊,繼收購柬埔寨最大微型金融機構Amret Plc.、併購京城銀行後,再宣布旗下永豐金證券將合併法人券商匯立證。
匯立證原為法國里昂證券台灣分支機構,專注於服務外資法人客戶,2024年稅後盈餘3.3億元、ROE高達29.8%,與永豐金證券互補性高。未來匯立證將以永豐金證券新設分公司方式承接原有業務,保障員工權益,待主管機關核准後正式生效。
合併後,永豐金證券台股經紀市占率可望從4.78%提升至5.42%,進一步穩固其市占第4大地位,並強化外資法人服務與國際能見度。
永豐金控近一年的三起併購案
宣布日期 | 併購公司及內容 | 金額 |
2024/5/4 | 永豐銀行將分三階段收購 柬埔寨第一大微型存款金融機構Amret Plc.100%股權。 | 第一階段80%股權交易總價金約4.29億美元,並於之後兩個年度各再取得10%股權。 |
2024/12/27 | 永豐金控將以現金與股份 轉換取得京城銀100%股權 | 以每1股京城銀行普通股將換得現金26.75元台幣與1.15股永豐金控普通股,以2024/12/27收盤價計算總金額約599億元台幣 (註:實際對價將依價格調整機制調整) |
2025/5/29 | 永豐金證券吸收合併台灣匯立證券 | 現金16.28億元台幣 |
資料來源:永豐金控
永豐金股東會登場!京城銀併購進度成焦點
永豐金控(2890)今舉行114年股東常會,董事長陳思寬、總經理朱士廷出席說明2024年營運成果與併購京城銀行最新進度。會中股東最關切議題,莫過於京城銀今年以來獲利表現走弱、是否影響整併成效。
根據資料,截至今年4月底,京城銀行總市值約556.73億元,但受美國總統川普重啟關稅政策影響,4月資本市場劇烈震盪,導致該月單月獲利近乎腰斬,拉低整體表現,累計前四月稅後淨利僅8.11億元,年減達65.9%。
對此,永豐金控財務長許如玫回應指出,獲利衰退主要來自金融市場波動對投資部位造成短期影響,加上併購前根據盡職調查結果,針對京城銀部分風險資產提早處分,產生帳面損失。她強調,核心業務如淨利息收入與手續費收入仍穩健,整體損益在可控範圍之內,已納入整併評估考量。
三大利多,南北聯姻打造全台第二大分行網絡
儘管短期獲利波動,永豐金控仍看好與京城銀行合併的長期效益,並已於今年5月完成員工安置計畫簽署,合併案正式進入主管機關審查階段,預計2026年第四季完成整併作業。
據法人分析,永豐金與京城銀在以下三大面向具高度互補性:
1. 地理布局互補:永豐銀行分行集中北部,京城銀則深耕雲嘉南與高雄地區,合併後分行總數將躍升全台第二,實現南北均衡布局。
2. 客群與業務互補:雙方皆主打中小企業金融,但法人與自然人客戶重疊率低於1%,有效擴充客群,京城銀在不動產融資與企業金融的深厚專業,更可補足永豐金業務空白。
3. 人才與經營效益互補:京城銀自營投資表現亮眼,併購後可望引進投資專才,強化永豐證券及金控整體資本運用能力。
整體來看,併購完成後,永豐金控資產將突破3.1兆元,銀行體系排名上升,放款、稅前淨利等多項關鍵指標預期同步進步。先前經營層也強調:「此次合併不僅是市場版圖擴張,更是經營體質升級的關鍵跳板。」
去年稅後淨利222億創新高,多元子公司助攻成長
除了合併議題外,永豐金控2024年營運表現也繳出亮眼成績。全年稅後淨利達新台幣222.29億元、年增雙位數,續創歷史新高,每股盈餘1.75元,股東權益報酬率(ROE)11.29%,蟬聯銀證型金控第一。
1. 永豐銀行:全年稅後淨利174.17億元,成長13%,放款餘額年增13.02%,DAWHO數位帳戶開戶數突破190萬戶,另推出企業金融平台「DA BOSS」,聚焦中小企業營運所需。
2. 永豐金證券:稅後淨利58.3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3.50元,ROE達16.08%。財富管理收入年增近四成,借券出借餘額年增25.6%,持續拓展高資產與量化交易布局。
3. 永豐投信與創投:投信公募基金年增逾三成,創投聚焦綠能、生技與半導體領域,維持高潛力投資組合。
展望2025:五大主軸迎戰全球金融變局
朱士廷指出,永豐金控2025年起將推動「效率、科技、整合、跨境、永續」五大策略主軸,深化資本配置與科技應用,同時加快跨境金融服務擴張,擴大海外營收占比,並持續深化ESG金融布局,發掘永續投資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