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金鐘主持人舒夢蘭歷時15年,足跡遍及21萬8000公里,拍出台灣首部橫跨南北極的生態紀錄片《守護我們的星球》,記錄氣候變遷對物種的衝擊,喚醒對地球永續的關注。
鏡頭前,上千隻阿德利企鵝成群結隊出現在南極大陸,數大之美畫面下,生態學家接受採訪,卻點出震撼事實:「全球暖化導致大氣中有更多溼氣,只有一兩對企鵝成功孵出雛鳥。」
站在生態學家對面的,是曾五度拿下金鐘獎的東森主持人舒夢蘭。只不過,這次她並非以《聚焦全世界》製作人身分帶領觀眾前進極地,而是台灣首部橫跨南北極的生態紀錄片《守護我們的星球》導演。
耗費超過4000萬元拍攝的《守護我們的星球》,是台灣史上預算最高,也是首部橫跨南北極的生態紀錄片。這部歷時15年,跨越七大洲,遠征115個外景地,深入記錄82個物種的紀錄片,揭開冰川崩裂、物種消失、生態劇變的殘酷現況。
用鏡頭記錄可能消失的一切
這趟足跡遍及21萬8000公里的探索之旅,究竟是怎麼開始的?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