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地球沒你想的宜居!研究計算「哺乳類滅絕」倒數

科技新報
user

科技新報

2025-03-02

瀏覽數 44,150+

地球不是一直都是宜居星球。僅為情境示意,Pixabay by PIRO
地球不是一直都是宜居星球。僅為情境示意,Pixabay by PIRO
00:00
00:00

地球不是一直都是宜居星球,首先氧氣肯定會耗盡,科學家預測,未來大氣層將恢復到富含甲烷、氧氣含量低的大氣層。另一研究預測氧氣耗盡之前就會滅絕,原因是地球遲早有一天會再度形成終極盤古大陸,到時哺乳動物滅絕的時間可能更早。

科學家先前曾預測,大約 20 億年內,太陽輻射的增加將會使地球海水全部消失,日本科學家模擬發現,10 億年後,氧氣減少首先導致生命滅絕。

日本研究考慮太陽亮度的變化和二氧化碳相應下降,因為二氧化碳於熱量升高時會分解,二氧化碳減少使植物等光合作用生物減少,導致氧氣減少,使地球回到大約 24 億年前的大氧化事件 (GOE) 之前的狀態。大面積缺氧之後,大氣的特徵是甲烷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並且沒有臭氧層,地球系統很可能將是一個厭氧生命的世界。

發表在《自然》期刊一篇研究,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科學家模擬出另一種情況,估計滅絕時間可能更早,研究從板塊移動歷史切入,指出過去地球板塊碰撞形成超大陸,然後分裂,這種循環在過去至少出現過三次,而 2.5 億年後,地球板塊會再度碰撞形成終極盤古大陸,將引發一場環境災難,對哺乳動物構成三重挑戰。

剩下 10% 陸地適合生存

終極盤古大陸因內陸廣闊,沒有大洋來調節氣候,氣溫將會飆升。僅為情境示意,Unsplash by Patrick Hendry

終極盤古大陸因內陸廣闊,沒有大洋來調節氣候,氣溫將會飆升。僅為情境示意,Unsplash by Patrick Hendry

第一個挑戰是大陸效應。終極盤古大陸因內陸廣闊,沒有大洋來調節氣候,氣溫將會飆升,導致極端沙漠化條件,使大多數生命形式難以生存。隨著板塊碰撞,火山活動將激增,向大氣中釋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大增將加劇溫室效應,進一步使地球變暖,並破壞已在極端高溫下掙扎的生態系統。

太陽本身也會加劇這種惡劣的環境。2.5 億年後亮度會比現在高 2.5%,又增加熱應力。科學家估計,屆時地球 92% 陸地不再適合哺乳動物生存,只有極地和沿海地區可能居住。除非哺乳動物進化出完全不同的適應能力,否則就是大規模滅絕。

人類只是地球過客

雖然終極盤古大陸仍需 2.5 億年才能形成,但塑造這個遙遠世界的力量,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排放和地殼移動,如今已開始發揮作用。這項研究清楚提醒我們,地球的氣候不斷變化,地球的宜居性從未得到保證。如果 2.5 億年後人類仍然存在,人類將需要進化到能適應極端高溫和潮濕環境。德國地質科學研究中心地質學家表示,滅絕事件以前發生過,而且還會再次發生,生命會找到出路,但它可能不是我們今天所認識的生命。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延伸閱讀:

A Supercomputer Predicts When Humanity Will Go Extinct—Scientists Have Already Pinpointed the Date

This is what Earth’s continents will look like in 250 million years

本文轉載自2025.02.20「科技新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