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05年人口開始減少,震驚全日本。但早在2000年,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松谷明彥就已經預測到這個現象了。
他所著的《人口減少經濟時代》在2004年名列日本100大經濟類暢銷書第一名;他更被譽為日本最重要的人口經濟學家之一。
61歲的松谷,算是團塊世代的一員。擁有東京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的他,從大藏省主計局主計官退休之後,到大學轉任教授。
松谷看待人口減少經濟時代的主要論點包括:
1.拚存金錢存摺,不如加碼幸福存摺
日本政府計畫花1兆7000億日圓來鼓勵生育;但是,再怎麼努力鼓勵生育,其實都無法改變人口減少的事實。不如正視,接受現實,用另一種價值觀來面對未來。
幾年前松谷就宣稱經濟成長率將隨著人口減少而下滑,原本往上的曲線會向下修正。他說,在上位者都經過經濟成長的美好歲月,如今,他們還想維持現狀,這並不容易,應該想想如何因應小規模經濟,才比較實際。
松谷估算,目前日本25歲到39歲的育齡婦女,近1200萬人;這個數字到了2030年,將只剩下約800萬。少了近500個母體,再怎麼生育也無法彌補到時候人口會減少1300萬的事實,「除非再來一次嬰兒潮。」
他拿法國、瑞士、瑞典為例,雖有政策鼓勵,總生育率僅增加約0.2,而重視家族觀念的國家如韓國、日本,總生育率都不高,加上現代日本婦女的婚姻育子觀念改變,日本想要破例,並不容易。
因此他建議,乾脆接受人口減少的事實,進而著手改變日本過去的產業結構、價值觀。
松谷指出,跟歐美等先進國家比起來,日本其實還停留在製造立國的觀念裡。設備投資、公共投資、住宅投資等占GDP比重約三成,但歐美一般只有兩成。這代表日本擁有較多製造投資財的產業,例如,鋼鐵、化學、重型電機等等。
日本社會目前也正在熱絡討論是否要廢除加班費,把省下來的錢轉變為製造投資,可見日本仍想藉此增加未來的收入。
但松谷建議,今後日本應該轉向消費主導型經濟。因為老年人口增加,工作人口減少,使得國民全體儲蓄力降低,投資額會因此出現上限,如此發展,投資額將從2013年開始下滑。相較來看,消費額卻會持續增加,最後,會逐漸朝向消費主導型經濟,服務業也會成長。
他也認為,既然人口減少,還要追求經濟成長,實在愚蠢,反而應該想想怎麼在經濟縮小的環境下過日子。他強調日本人過去辛苦工作,退休後生活頓失重心,今後應該改變生活態度,追求富裕的精神生活。「就算經濟再怎麼發展,幸福能買到多少?」是他的反省。
到底什麼是富裕呢?松谷說,人口變少後,大家工作時間也可以變少一些,能支配自己的生活,從事休閒活動,這種自由度就是富裕,而休閒時間的多寡是國民平均所得之外,另一項衡量國家富裕與否的重要指標。
「日本的終生雇用制已經過去了,要靠自己才能找到幸福,」松谷再三強調人生的幸福不是靠金錢,想要追求幸福,必須改變生活方式。
2.有條件招募外來優秀人才
移民與外勞政策日本人不太能接受,但或許可想辦法改變。他認為講究純血觀念、單一民族的日本,如果引進5%的外國人,就可能會發生社會問題。而從東西德分裂之時,西德從東歐引進人口的先例來看,保險、社會福利都出現問題,由此可知,這在日本並不可行。
松谷預測,日本到2030年,會減少約1600萬名勞動力,但他不贊成大量進口外勞,「除了美國這種民族大熔爐,沒有哪個國家的勞動力是靠外勞解決!」
不過,談到吸引優秀白領時,松谷就持不同看法。他舉即將可能和王建民對決的投手松坂大輔為例,美國紅襪隊提供松坂照顧妻小的良好條件。反觀日本,從政府企業到民間,一直以來都沒有吸引優秀人才的思惟,也沒有配套,因此難以招到優秀的外國人才。
特別是IT、生技、金融等行業,現在都以年輕人居多,但他們也有變老的一天,應該引進外國技術人才,防範未然。
3.全社會邁向精緻、高價值型態
松谷很明確的對日本個人、企業與政府做出建議。在個人方面,他認為日本人應該改變生活型態,自己設計職涯,有計畫地分配工作與休閒。
在企業方面,他建議企業瘦身,邁入消費主導經濟型態,著重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
政府方面,則在養老金、公共支出與稅收方面,必須走向「小政府」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