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大建設、科技廠房興建、綠電、臺商至海外建廠,臺灣經濟的關鍵時刻,從臺中大肚起家、歷史60年的環台水泥無役不與。為迎接新一波AI建設潮、佈局綠電商機,環台正進行擴廠計劃,從經濟發展、就業、永續等層面,寫下中部、全臺的共好方程式。
走進位在臺中大肚,有臺灣基樁龍頭稱號的環台水泥廠房,一根根灰白的預鑄混凝土基樁整齊劃一平放在旁,等待交付客戶。這些基樁,可支撐、增強鄰近建築物基礎,防止其受到土壤液化、沉陷影響,至今已經用在全臺超過800間廠房、1,000件公共工程,甚至還出口到越南、印度、菲律賓等市場。受到市場需求火熱影響,這裡也將擴建496坪廠房,做為提升基樁強度的關鍵製程用地。
抓住四次機會,不斷轉型成長
「我們從1965年成立到現在,一甲子的時間歷經多次蛻變、轉型,才逐漸站穩市場。」第二代接班,卻從基層做起的環台水泥董事長李世斌猶記,當時環台是第一家進駐該區的廠商,從基樁、電線桿、涵管、水泥管都做,恰逢1974年至1979年間的十大建設潮,使環台打下深厚基礎。
而後,1996年1月動土興建的南部科學園區,則是環台的另一波成長動能。李世斌解釋,科技、半導體廠房只要一震動,就會影響製程良率,但傳統基樁工程採用鎚擊,會產生大量震動、噪音與油煙,但他曾到日本取經,把日式預鑄工法帶回台灣,也就是事先生產好所需基樁,到工地後再組裝即可,不只對環境友善、減少干擾,更節省工期,大廠看到後均爭相採用。
到了2003年,環台又開啟另一扇大門。那時台塑至越南投資鋼廠,卻發現當地混凝土基樁品質不佳,於是找上環台跨海支援。「水泥基樁材料、體積都很大,搬運困難,如果不是要支援台塑,出口是想都沒想過的事。」環台2006年正式在越南設廠,隔年產出第一支混凝土基樁,目前一共有三條生產線,每天產量最高可達1,200支。
最新一波機會,則是來自綠能。2012年起,中央政府力推光電,為了爭搶更好的躉售電價機會,各業者無不精進技術,縮短建廠時間,並找上在預鑄基樁工程領先的環台,進行一站式方案施工。
到了2018年,由新加坡韋能能源投資興建,佔地近79.5公頃的嘉義義竹電廠動土,需要2萬8,000根基樁,但得在5個月內交貨,全臺廠商產能加總都還無法達標。後來,李世斌帶了韋能能源至環台越南廠參觀,對方一看到該廠生產的效率與良率均較其他廠商高,頓時鬆了一大口氣。
跨足新能源產業,插旗光電、風電、地熱
這一戰,讓環台名聲更加不脛而走。目前環台在全臺太陽能工程基樁市占率高達八成,而且檯面上幾乎所有能源廠商,都是環台客戶。也因此,原本只是綠能供應鏈一環的環台,先從工廠內部設置綠電設施開始做起,若以躉售電價來算,發現投資報酬率超過10%。
李世斌和擁有加州大學經濟系學位、美國會計師證照的兒子李韋德討論後,決定在2020年後申請成立環台光電,協助業界開發光電案場,並由李韋德出任總經理。預計到2024年年底,總計將有100個案場,年總發電量將達到1億度。李世斌認為,目前市場對綠電需求量,遠遠超過生產量,「我們的前景應該是沒有烏雲,對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都有絕對幫助。」
此外,環台基樁技術,也成為風電機組強力後盾。環台水泥再生能源事業部副理陳重錡解釋,不只是陸域風機基礎需要用到環台基樁,就連離岸風機在海上發電後,把電傳輸到陸地上的升壓站,站體下方也是環台的基樁。
除了光電、風電,環台近期還把觸角延伸到地熱,選定臺東金崙、紅葉挖井。李世斌指出,地熱的好處是24小時生產,不像光電、風電有間歇,適合用來當基載電力,而且案址較小,發電效率較高。為了確保開採效益,環台也聘請工研院綠能所等單位組成顧問團隊,在開採前不只會做仔細探勘,內部也不斷充實知識,甚至李韋德一週還有三天坐鎮臺東。
堅持根留臺灣,擴廠迎接AI大建設潮
而在廠房建設本業上,環台腳步也未曾停歇。「到越南投資建廠18年,每回飛機降落臺灣,我都會覺得踏實、安心,臺灣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李世斌觀察,受惠全球AI熱潮,臺灣半導體、伺服器廠商將迎來大建廠潮,由於目前建設熱點均在地質較鬆軟的中南部,更需要環台的基樁改良地盤。
為了迎接這波建設潮,環台從去年就開始擘劃廠房增建項目,斥資約6,000萬元,購得496坪建地建廠,並向臺中市政府提出二廠建廠申請,也向財政部國產署提交毗鄰國有地的工業用地申請,預計今年底正式取得土地後,就會著手規劃廠房後續,並從明年第一季開始動土。環台目前臺灣廠、越南廠年產量分別是100萬公尺、300萬公尺,新廠啟用後,產量預計可提高30%。
另一方面,環台廠房隔壁的鑄造廠,因為老闆年事已高,子女也無意承接,因而李世斌在去年買下該廠房,陸續啟動土地變更等手續,為此,他特別肯定更感謝臺中市政府「真的感受到便民、高行政效率!」
不只透過擴廠帶來新商機、就業機會,環台也力行永續,與海線、大臺中地區,甚至是全臺共好。李世斌表示,從四年前製程熱能輸出,就開始由燃燒重油改為排碳量較低的天然氣,廠內也力行碳盤查,據以針對排碳熱點逐一優化製程,並使用綠電、低碳水泥,「這是全世界的現在進行式,我們也要盡力做好、做滿,才能留給子孫更好的生活環境。」
(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