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令人羨慕或受人尊敬:人文素養觀點

陳忠仁
user

陳忠仁

2024-07-16

瀏覽數 2,750+

作者認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無私地提出許多管理思維跟大家分享,是「受人尊敬」的人。張智傑攝
作者認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無私地提出許多管理思維跟大家分享,是「受人尊敬」的人。張智傑攝
00:00
00:00

成功人士在工作及生活上皆應呈現人文素養,利他利人分享共贏,為了自身也為社會創造價值與增進福祉,這樣不僅令人羨慕,更會受人高度的尊敬。

現代社會發展常產生貧富及權勢不均等問題,這種情形在全球化和科技進步的背景下尤為顯著。成功人士,例如企業家或專業菁英,在工作上經營有成而創造大量財富或有力權勢後,很容易成為媒體追逐報導的對象,一言一行會受到矚目,因此常具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力,產生標竿示範作用。有些成功人士行為高調,不避諱地讓外人知道其所擁有的財富、地位及權力等,令許多民眾羨慕不已,若是品行不端,甚至讓人忌妒或厭惡;相對地,有些成功人士則展現出受人尊敬的專業能力、德行品格與無私行為,對社會產生正向貢獻,得到社會大眾的高度肯定。

例如我在課堂上稱呼為「企業哲學家」的施振榮先生,創建宏碁致力於建立自有品牌,使得臺灣擁有acer國際知名品牌,施先生過去也無私地提出許多管理思維跟大家分享,包括微笑曲線、全球品牌結合地緣、Client-Server Model、IO聯網組織、王道思維等,他在60歲卸任交棒,但至今仍積極參與公眾活動,持續提出正向看法與建議。另外,比爾.蓋茲(Bill Gates)年紀輕輕時即因成功創辦微軟而成為世界首富,當時受到高度矚目且曾遭受外界批評,後來他卸任執行長、成立基金會,將絕大部分財富捐出做社會公益,我在課堂上稱呼他為「企業慈善家」。

本質、來源造就不同

「受人尊敬」和「令人羨慕」是兩個看似相關卻不同的概念,兩者都會對他人產生影響,但其本質和來源卻有所不同。令人羨慕者通常是來自於外顯的成就,例如財富、地位和權勢等。令人羨慕者的奢華生活方式,常人無法接觸的社交活動經歷,甚至個人出眾的外貌和魅力等皆會引起許多民眾的羨慕。相對地,受人尊敬者通常具有高尚的品格、誠信和道德,能夠以身作則行為端正;在專業領域方面,受人尊敬者通常具有卓越的專業能力、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在面對挑戰時展現出堅毅和果敢的態度,激勵和帶領他人度過難關。受人尊敬者,例如上述的施振榮及比爾.蓋茲,對他人和社會都有積極正向的影響,無論是通過慈善捐助活動、參與社會服務,或是啟發導引他人。

以人文素養觀點來看,受人尊敬者是具有高尚人文素養的社會精英。人文素養本質應包括知識與態度兩方面。人文素養的知識是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知識,人文素養的態度則包括積極自我實現、理性自我反省、適度享受生活、濃厚社會責任、充分人文關懷、健全道德意識與現代民主觀念等。具有人文素養的智者,是會廣泛涉獵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並進一步地在行為上具體且積極地實踐對人們與社會的同理關懷。

受人尊敬者利他利人

選擇「受人尊敬」或「令人羨慕」取決於個人的價值觀和目標。「受人尊敬」需要修養內在品德且關懷他人,而「令人羨慕」則較依賴於凸顯個人外在成果與條件。當然兩者並不是完全互斥的,許多人在努力成為受人尊敬者時,也會成為令人羨慕的對象。但若是必須兩者選其一,從人文素養的角度來看,「受人尊敬」會更為重要。選擇受人尊敬,意味著更注重個人的道德操守、對他人的責任感和對社會的正向貢獻;而選擇令人羨慕,則是更多地關注於個人的成就和外在的表現。

長遠來看,受人尊敬往往帶來更深遠和持久的成就感,彰顯了個人的內在價值和對社會的積極貢獻。這樣的選擇,不僅有助於個人的長遠發展與獲得大眾肯定,也能夠對社會產生積極正向的貢獻。因此,成功人士在工作及生活上皆應呈現人文素養,利他利人分享共贏,為了自身也為社會創造價值與增進福祉,這樣不僅令人羨慕,更會受人高度的尊敬。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元智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