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絕對有能力成為經濟日不落國!」儘管在520就職演說中,賴清德用大框架,描繪新政府未來的經濟前景,產業界最關心的能源問題卻描述甚少,僅強調2050淨零轉型目標不變。新任總統只明白說了發展多元綠能、智慧電網,強化電力系統韌性而已。但專家指出,賴清德這短短的幾句話,已為核能延役、不再堅持離岸風電國產化等政策方向,鋪好了道路!伏筆請這樣看。
跟蔡政府8年相較,未來的賴政府,其施政重心可能已不在能源身上。「蔡政府時期,比較像要推整體的能源轉型,再加上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但賴清德政治談比較多,研判前兩年的重心恐應在政治身上,」台灣尼阿斯有限公司再生能源與永續顧問總監黃敬文,向《遠見》如此說道。
賴清德談多元綠能,包含核能?
黃敬文分析,這從賴清德的520演說文稿中即可明顯看出,不同於前總統蔡英文提產業時,多會將再生能源產業納入講稿中,這次賴清德的產業內容,僅提:半導體、AI……等大家並不陌生的內容,而綠能產業則完全缺席,僅講2050年淨零目標不變,而為了要淨零,必須要「多元綠能」。
「多元綠能」這個提法,為賴清德後續的核電延役事先埋好了伏筆,因為,跟再生能源不同,核能其實包含在綠能的範疇裡面。「總統就職講稿,應是千錘百鍊下的產物,賴清德應該有拿捏這個用法,換言之,這已為他未來開啟核能鋪好了道路。
另一方面,針對蔡政府任內大力推動的離岸風電國產化,囿於國內廠商經驗較不足,要在短期內實現國產化,結果就是離岸風電成本很難壓低。賴清德不提再生能源產業,或許也暗示新政府將「不再堅持」國產化指標。若是這樣,黃敬文看好將對離岸風電業者的成本進行「解套」。
而賴清德在講稿中揭櫫的新政府海洋政策,並未提到離岸風電業者念茲在茲的「海域空間規劃」,代表目前國軍、漁民、離岸風電業者的海域爭搶戰,在未來4內恐將持續下去。
國內政局紛擾,對能源關注度不足
「我們不會負面看待它(賴清德就職講稿),產業界的人或許會覺得,賴清德給了一定程度的緩解,減輕離岸風電業者的完工時程壓力。」如果2027年核二、核三能延役運轉,離岸風電的時程壓力就會相對緩解,與此同時,相關國產化指標也能更加落實。
為核能延役持開放立場,也能幫助賴政府在立法院面臨的「朝小野大」囧境。如果賴政府願意讓核能延役,就能支持在野黨、特別是民眾黨的支持,「因為這基本上就是柯文哲當時選總統的政見,」也能以此讓在野陣營更支持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
這次賴清德就職演說,能源內容偏少,或許是受限國內政局的影響,「可能他分心沒辦法去處理能源議題。」特別是能源方面,許多離岸風電業者關注的政策內容,例如國產化指標、海域空間規劃……等等,並不需要進到立法院那關,這方面的關注力缺失,才是業者認為賴清德這次就職演說的「負面因素」。
比方說海域空間規劃,到底這塊海域,要開放給離岸風電業者?還是讓國軍堅持這是戰鬥機的航道?就連時任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任內,都無法讓國防部打開心房,願意與業者進行溝通,「現在看起來,政府對這件事情的關注力在減少,連副院長這個層級都做不到的事情,若總統沒心,就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