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ETF受益人數持續攀升,面對五月報稅季來臨,去年就上車的投資人也好奇,手上持有00919、00878、0056或其他ETF的配息股利需要繳稅嗎?和一般投資個股有何差異?根據所得稅法規定,民眾投資國內營利事業獲配的股利所得,都必須報稅。
五月報稅季來了,對於高股息ETF投資者來說,也要面對ETF領的股利是否需要繳稅的問題?究竟和一般投資個股有什麼不同?根據所得稅法規定,民眾投資國內營利事業獲配的股利所得,都必須納入綜所稅申報,因此不論是購買個股還是ETF,只要投資標的是「國內公司」,都會被課稅。
台股ETF配息屬於股利,必須課稅,眉角也不少。配息科目主要分為三大類:包括股利所得、收益平準金,以及資本公積/財產交易所得(資本利得)。
值得注意的是,境內發行的台股ETF,只有「股利所得」(54C股利或盈餘)屬於營利所得,適用「二擇一制」課稅,需要併入稅務申報。
第一個選項是採取「合併計稅、8.5%抵減稅額」。
對於課稅級距在5%或5%以下的小資族來說,選擇合併計稅、8.5%抵減稅額最有利,每一申報戶最高有8萬元可抵減稅額,如果可抵減稅額大於應納稅額,甚至還可以退稅。
第二個選項是「分開計稅、28%分開計算」,納稅義務人可依所得類別、金額選擇最有利原則。
若是高所得一族,適用於30%或40%課稅級距,就可選「分開計稅、28%稅率」,一樣有節稅效益。
平準金不用繳稅,有利有弊
近一年來沸沸揚揚,甚至把部分高股息ETF配息率墊高的「收益平準金」,居然不用繳稅?
平準金機制的原意,是避免公布配息後,太多新投資人參與而稀釋股息,可說是拿投資人的「部分本金」來配息,既然不是所得,就不需要課稅,更免徵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而平準金配發的股息,也不能拿來抵減股利8.5%囉。
第三個科目為「資本利得」,也就是ETF在調節成分股過程中,出售賺取的價差,適用所得稅法第4條之1「證券交易所得停徵」之規定,無所得稅負擔,亦非健保補充保費標的,具有節稅優勢。
專家提醒,若單筆股利超過2萬元,會被扣2.11%的健保補充費,這也是為何現在流行「月月配」,既保有現金流可運用,也可保有本金變大、成本墊高的彈性。
專家:高股息ETF投資六字訣
只是,解決稅務議題,也別忘了評估自己到底適不適合現在最熱門的高股息ETF。
國泰投信董座張錫就分享個人ETF投資心法,其實跟談戀愛一樣,首重「高、顏、值」和「斷、捨、離」兩大策略,必須符合基金規模夠高、績效亮眼、流動性佳等條件。
張錫進一步舉例說明,目前國泰投信旗下規模最大的00878,資金規模超過2600多億,成立近4年,是少數真正經過股市多空洗禮的高股息ETF,近4季平均填息天數是4.5天,成分股挑選則包括企業市值、ESG作為及EPS表現等,讓許多投資人愈抱愈有信心。
此外,張錫也提醒投資者,不要追逐短期熱門標的,因為通常市場上正在流行的,都是已經漲到高點末端,也不要隨便更換理財工具,例如最近有不少人解保險或定存去買熱門的新募集ETF,最終可能錯失多元配置或長期複利累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