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馬英九訪陸,將參訪黃花崗追尋國父革命足跡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平錦堅
user

平錦堅

2024-04-02

瀏覽數 10,150+

前總統馬英九第二次訪中,將造訪黃花崗烈士墓園。取自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政府官網
前總統馬英九第二次訪中,將造訪黃花崗烈士墓園。取自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政府官網
00:00
00:00

馬英九兩次到大陸,皆選在清明時節祭祖,第一次「愼終追遠」祭祀的是家族祖先,第二次則是追念中華民族的祖先和中華民國的先烈,前後這樣的安排,意味深長。行程包括了黃花崗烈士墓園,還有國民黨一大召開處等。如今仍維持原貌,是很有歷史意涵的景點,猶如國民之旅。

馬前總統時隔一年率台灣學生再訪大陸,備受各界關注。馬英九在桃園機場發表簡單談話時指出,此行既是「和平之旅」也是「友誼之旅」。其實觀察行程選擇,不難發現這為期11天的參訪交流中,同時也是「民國之旅」。

相較於去年(2023),馬英九訪陸所參訪的民國史跡,清一色分布於長江流域,今年則前往珠三角的廣東以及華北的北京憑悼先人,兩趟加起來。相當於再走一遍國父孫中山一生的革命足跡。

像是二次訪陸首站所在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說起與國民黨有關的城市,人們首先會想到台北、南京,殊不知,千年商都廣州也有許多國民黨的印記,見證了這個百年政黨的興衰。

一些上了年紀的朋友或許還能背誦《與妻訣別書》,這是三二九起義烈士林覺民寫給孕妻的離別信。為推翻清朝統治,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也就是國民黨的前身,於1911年4月27日,農曆3月29日發動廣州起義。這次起義造成多名同盟會成員犧牲,包括林覺民在內的七十二人的遺體被安葬於廣州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

黃花崗72烈士墓園有國父題字,上有女神像

現在的黃花崗72烈士墓園始建於1912年。陵園正門是一座氣勢莊嚴的門樓,刻有中山先生所題「浩氣長存」四字。穿過百米甬道便是72烈士墓,墓上建有方形墓亭,亭內立有寫著「七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墓的後方建有記功坊,由72塊青石堆疊出「山」形而成,象徵72位烈士。堆頂立有自由女神像,表達了要為建立自由平等國家而奮鬥的革命思想。

329起義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歷史。黃花崗烈士墓園被大陸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台灣著名政界人士吳伯雄、夏立言、江丙坤、郁慕明等都曾率團前去祭拜。

2020年4月3日,安葬著辛亥革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廣州市黃花崗公園對園內墓葬進行代祭掃,並向烈士墓獻上一幅題為「黃花存浩氣,祖國在騰飛」的海內外華人書法家合作書法。 余奕華攝

2020年4月3日,安葬著辛亥革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廣州市黃花崗公園對園內墓葬進行代祭掃,並向烈士墓獻上一幅題為「黃花存浩氣,祖國在騰飛」的海內外華人書法家合作書法。 余奕華攝

老城區鐘樓,曾是國民黨一大召開地點

同樣是在廣州的老城區,在鬧市中心的文明路,有一座淡黃色仿羅馬古典式鐘樓,鐘樓後部是一個兩層樓高的長方形禮堂,這便是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1924年1月,孫中山在這裡主持召開國民黨一大,重新解釋三民主義,並選舉了有共產黨員參加的新一屆國民黨中央領導機構,拉開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序幕。

遠見39週年超值回饋 | 現在訂《遠見》最划算,再享限量贈品!

如今100年過去了,大禮堂依然按照片上當年會場模樣來陳設,主席台上的桌子鋪著白桌布,台下的代表座位分列左右。鐘樓外,寬闊的廣場有遊人幽幽漫步,與百年前國共兩黨領導人,在這兒出席各種群眾集會的熱火朝天截然不同。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取自wikimedia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取自wikimedia

在國民黨「一大」召開一年半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25年7月在廣州成立,在那風雲跌宕的幾十年間,國民黨在廣州留下了不少印記,其中,名聲最大的當數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初創時叫「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此後經歷幾次改名,因其位於廣州東郊番禺縣黃埔地區,故被通稱為黃埔軍校。

1924年,孫中山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親自在廣州設立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文,是中山大學的前身「國立廣東大學」,最初校址便是在文明路上那座羅馬式建築裡;武,是建在四面環水的黃埔長洲島上,距離市中心約20公里的黃埔軍校。

1924年6月16日,為培養革命軍人、挽救中國的危亡,孫中山在蘇聯的幫助下創辦了黃埔軍校。軍校由政治、教育、訓練、管理、醫學和補給六個部門組成,設有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憲兵、政治等科。黃埔軍校是中國將星的搖籃,歷史上,國共兩黨都有許多軍官或為教員,或為學生在此度過了一段黃埔歲月。

從1924年到1949年,黃埔軍校經歷了多次改制、遷址、停複辦,最終在1949年12月,蔣介石下令將台灣籍學生和國民黨高官政要子弟200餘人空運到台灣後,黃埔軍校方結束在大陸的辦學歷史。

2014年3月28日,來自台灣的黃埔同學在廣州長洲島的黃埔軍校舊址門前合影留念。是日,兩岸黃埔同學及親屬、社會各界人士共110餘人齊聚黃埔軍校舊址廣州長洲島,隆重紀念黃埔軍校建校90週年。龍宇陽攝

2014年3月28日,來自台灣的黃埔同學在廣州長洲島的黃埔軍校舊址門前合影留念。是日,兩岸黃埔同學及親屬、社會各界人士共110餘人齊聚黃埔軍校舊址廣州長洲島,隆重紀念黃埔軍校建校90週年。龍宇陽攝

黃埔軍校是1996年重建

黃埔軍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層磚木結構、三路四進、回廊相通的樓房。1938年,侵華日軍的飛機轟炸讓黃埔軍校大部分建築物毀於一旦,現在所看到的軍校舊址是廣州市政府於1996年根據「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則重建的。

馬英九帶領台灣學生回溯中華民國的歷史,幫助年輕人更深入地了解現代國家的發展脈絡,更可貴的是,引導學生思考民主的價值。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