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是台灣選擇的時候,鬥、拖、和三條路,每個人要開始選了。」台灣總統大選甫落幕,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以台灣外部環境出現的幾個「突然」,推演出未來可能面對的九種未來。他說,不認為兩岸目前這個「現狀」會持續很久,未來4至5年內,台灣可能就「Game Over」,台灣人民的心態不能再有「免費的午餐」,不能想要台獨、又要安全,但完全不付成本,「台灣自己要選擇,不願意付成本,就交給老天決定。」
年初大選落幕,代表民進黨的副總統賴清德確定接棒蔡英文,將於今年5月20日正式就任第16任中華民國總統。蘇起在選後一週的19日,在天下文化出版新書《美中對抗下的台灣選擇》,他評價蔡英文是一位「戰術成功,但是戰略錯誤」的總統,由於戰略上的錯誤,苦果將由接棒的賴清德承擔,「未來4年我不預期會非常順利結束,台灣問題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9種台灣可能面對的未來
他強調,自己未參與這次大選,三組候選人,不管是民進黨的賴清德、國民黨的侯友宜、民眾黨的柯文哲,勝選後都要面對未來的外部挑戰,差別只在於,賴清德選上的話可能是硬著陸,侯友宜的話,可能是軟著路。
身為「九二共識」一詞的創造者,蘇起說,自己只做研究、不做宣傳,他只是提出一個想法,看完後要不要相信「是你自己的事情。」
在蘇起這次出版的新書中,他強調,過去台灣人僅一頭關注內部競爭,沒有注意外部環境正發生變化,「我碰到的所有外國人,都在跟我警告為何不注意這些東西(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他一看後愈發怵目驚心。因為經過20餘年的發展,中國大陸的力量在崛起,而美國則在往下走,特別是在台海,「基本上黃金交叉已經過了」。
根據這些變化,他推演9種台灣可能面對的未來。其中不動武的4個是「現狀常態化」、「兩岸政治對話」、「美中談判」,及兩岸合意統一的「蘇格蘭化」。動武的5個則是由某個意外引爆的「南海撞機化」、快速武統的「克里米亞化」、激戰未決的「烏克蘭化」、武獨成功的「美利堅化」,及觸動核武的「廣島化」。
蘇起指出,現在就是台灣做出選擇,要走向鬥、拖、和哪條路的時候了,如果選鬥,要考慮是不是要付出這個代價,如果願意付就可以鬥,若不想付出代價,就只有拖跟和兩條路可走。而拖,就是現狀這樣,走這條路必須隨時注意台灣外界的變化,而非裡面的風吹草動。
「台灣裡面的遊戲暫時結束了,」他說,中國大陸對這次台灣大選已沒以往重視,認為誰當選都差不多;美國的部分,侯友宜剛出來的時候很有興趣,但等到藍白合破局後就「心裡有數,」將重心放到中國大陸,進行情報收集。在外界已對台灣定性後。台灣應更加關注外界環境的變化,特別要重視現在唯一保護國美國的變化。
兩岸走向和,台灣需先走通三步
選後的1月14日,美國派出高階訪問團訪台,蘇起判斷,一來美方是重申自己對台灣的監護權,二來是行使自己的監護權。但2024年下半年有一隻巨大的「黑犀牛」,年底美國大選的亂象,以及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可能重返執政,將是「核彈級的炸彈」,將對兩岸關係造成衝擊。
台灣要拖的話,雷達就要隨時開著,注意外界的風吹草動,並準備迎接美國的大混亂,他判斷台灣要拖也拖不久,未來4至5年Game Over的可能性非常高。蔡英文跟習近平,兩人中只有一人會成為歷史的偉人,另一人將成為罪人,「兩人最後的攤牌,我認為未來幾年會出現。」
若不想鬥也不想拖,要走向和的道路,就必須要走通三步:各政黨內部先談、跨黨談,最後再跟中國大陸談。蘇起呼籲,台灣每個人都要思考鬥拖和這個問題,若自己不願意決定,那就只能交給老天,不能全依賴美國。
特別是未來川普若再次當選,代表美國可能會打破現狀、重建秩序;從美國內部政局來看,也出現紅州(支持共和黨)愈紅、藍州(支持民主黨)愈藍的趨勢,彼此認為是敵人,未來發生內亂,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台灣依靠的對象、保護國是這樣的狀態,所託是這樣的人,自己要想清楚。」他認為,台灣應主動和中國大陸開啟對話,若能成功,實際上是幫美國一個忙,減輕華府管理、處理台海危機的壓力;中共也會鬆一口氣,台灣也可以更有尊嚴的解決自身問題,「對話是上策、拖是中策,鬥絕對是下策,死路一條。」
共黨國家看趨勢,動武少考慮經濟與成本
他強調,台灣各黨都應思考如何和中國大陸對話,「我們現在好像一碰到大陸,就好像碰到牛鬼蛇神一樣,」一個國家和政府,不能因為不喜歡誰就不跟他來往,這種心態非常幼稚。台灣一定要走出這個心結,中國大陸內部仍有許多對台友善的人,值得台灣去挖掘,而非完全和國人站在對立面。
研究中共多年的他也強調,雖然外界認為北京目前內部問題繁雜,包括經濟恐陷入通縮、軍隊內部貪腐等等,這些雖然都是問題,但共黨國家的動武決策,大多是基於戰略決定,而非成本和經濟上的考量。經濟考量、成本考量是民主國家思維,小國尤甚,「但共產國家從來不是這樣。」
例如蘇聯在1937年、1938年對軍方內部大清洗,司長級以上軍官8、9成都被抓起來槍斃,但1939年,由於擔心芬蘭跟納粹德國勾結,蘇聯仍不惜一切代價侵略芬蘭,「死了非常多人,還是照樣打。」中共投入韓戰、越戰的經驗,也清楚點明這一點。
目前中共看的是兩個趨勢,一是台灣人的內部認同,目前認為自己是台灣人非中國人的比例,已經達到2/3,目前來看,北京會認為這個趨勢將持續發展;二是美中之間的競爭,北京同樣認為將在競爭上愈走愈遠。如果北京認為這兩個趨勢不變,「他為何要等?等的好處在哪裡?」這是他推斷兩岸現狀拖不久的主要原因。
美中台三方領導人,都不能信
在美中台三方處於鬥的整體氛圍下,針對前總統馬英九「信習說」引起的軒然大波,蘇起說,他會說自己不信任習近平,但同時也不信任蔡英文、美國總統拜登。以人跟人間的相處為例,兩人關係好時,講話多半較誠實;鬥爭時,就相對不會那麼誠實,甚至還有「詐」的成分在。
以前美中關係較好,華府講「一個中國」,北京會願意相信,但這幾年美方的一中已被空洞化,因此不論拜登講多少次一中,習近平都不會相信;蔡英文則是兩國論起草者,講多少次「維持現狀」,都是在掩蓋自己的立場;習近平講和平統一,但北京有自己的謀略,跟美、台兩方都在鬥,對和平統一的承諾也須打點折扣。
眾人互鬥,中美隨便一弄火就燒到台灣身上,習近平講和平統一聽聽就好,台灣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否則你要他把憤怒燒到自己身上?還是你要化解他?」
蘇起指出,以他的立場,當然最希望台灣能主動走向和這條路,「我們以前都不做,是因為台灣老百姓的心態,基本上就是免費的午餐,」民眾沒有付出成本的概念,若持續不願意付出成本、做出選擇,就只能靜待老天決定。
他不能肯定未來的走向會如自己推演的一樣,也希望自己的預測錯誤,「但萬一對了怎麼辦?」台灣必須居安思危,有思考才會做準備,若什麼都不做,被動等事情的發生,「這對台灣這樣最小的玩家,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