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ER是個道地的日本背包品牌,1935年由皮包師傅吉田吉藏創立,去年剛慶祝70週年生日。雖然吉田公司在創立27年之後,便開始以品牌「PORTER」行銷,不過,在意背包血統是否純正的「PORTER」迷,總是不忘檢查標籤上的「YOSHIDA & CO.」字樣,確認為吉田公司所生產,「吉田包」暱稱因此也就在消費者間,口耳相傳。
但PORTER真正引發年輕消費族群注意的,其實是日本背包製作的傳統職人精神,在背包縫製和隔層功能設計上,將不厭精細的日本工匠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耐用尼龍布是品牌特色
吉田在創立之初,便以「一針入魂」的理念,強調手工縫製精神。背包材質則取材日本織品的強項,以高丹寧數尼龍布和帆布為主,因而造就耐用、質輕、容易清理的品牌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創意源自美國空軍飛行夾克MA-1的系列軍綠色背包,並以「Tanker」為背包命名。
MA-1尼龍布料飛行夾克在四○年代被研發完成,起初是深藍色,後來在韓戰期間改為軍綠色。研製MA-1的目的,主要為取代看來帥氣十足、但一旦淋雨便又重又不保暖的皮夾克。
「吉田包」是否因此受到啟發,而更加專注於尼龍料的開發使用,不得而知。不過,沿用軍綠色尼龍布外觀、內部暗袋、隔層分類清楚的「Tanker」,自1983年推出至今,已經確立品牌代表作的地位。
產品多元 名人加持
當然,身為日本的背包經典品牌,PORTER絕不會少了名人加持。先是皇后美智子手提PORTER包外出打網球,使得品牌形象一路扶搖直上。後來在1963年,為導演黑澤明電影「天堂與地獄」所製作的皮質公事包,不但成功為品牌「置入行銷」,也讓年輕上班族清楚「看見」PORTER公事包,讓他們在進入職場之後,還能延續在校園時對品牌建立的忠誠度。如今PORTER的愛用者更擴及全球,連素有「吉他之神」封號的搖滾樂手艾瑞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都曾使用「吉田包」。
不僅如此,耐用、輕巧的PORTER,也是許多知名品牌尋求異業結盟的對象,頂級房車BMW、相機大廠Nikon,都先後與PORTER合作,推出為自家消費者量身訂做的限定款式。
反而是在台灣市場,出現較為特殊的經營方式。目前在台灣市場銷售的「吉田包」,無論背包內標籤還是廣告署名,皆為「PORTER INTERNATIONAL」。業者尚立公司也在官方網站上說明和吉田的關係,1989年尚立取得在日本以外地區註冊及使用PORTER商標的權利,並發展國際版。
官方網站並分別從「porter」的英文和法文涵義,說明品牌命名的起源。「porter 在英語中的意思是『行李伕』,在法語中porter是動詞,意思是『攜帶』,而法語中的pret-a-porter (ready-to-wear)意指『流行成衣』。雙重結合的語意,讓PORTER包成為可以攜帶的流行。」
不過,「吉田包」真正令人傾心的,是它與售價相符的耐用和輕巧,對「吉田迷」來說,這已超越其他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