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所做的事情,將決定十年、二十年和三十年後你的心靈和體魄是什麼狀態。(本文節錄自《雪球:巴菲特傳(最新增訂版)》,作者:艾莉絲.施洛德,天下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巴菲特一直小心翼翼,以免犯下蒙格所說的「鞋釦症」,也就是千萬別自以為是經營企業的能手,於是對所有主題信口開河。但到了1990年代中期,愈來愈多人拿人生的問題請教巴菲特和蒙格,結果他們比以往更常回答這方面的問題。他曾對經常聽他談話的運動員和大學生說一個精靈的寓言。
「16歲的時候,我心裡只有兩件事:女孩和車子,」巴菲特這次不談錢,而是帶著浪漫情懷,「和女生交往不是我的強項,所以我把心思放在車子上。我當然也會想女孩子的事,但我在車子方面的運氣好一些。
「且說我16歲那年,一個精靈現身在我眼前,告訴我:『華倫,不管你選什麼車,我都給你。明天早上這部車會綁個大蝴蝶結送到這裡,全新的,而且是你的。』
「聽了精靈的話,我問道:『有什麼附帶條件嗎?』精靈回答:『只有一個條件。這是你這輩子得到的最後一輛車,你得用上一輩子。』
「要是發生這種事,我會選出我要的那輛車。但既然知道我必須用這部車用上一輩子,你想,我會怎麼對待它?
「我會研讀五遍操作手冊,絕對會把這部車停在車庫裡,稍有一點凹痕或刮傷,一定馬上修補好,以免鏽蝕。我會細心照料它,因為它得讓我用上一輩子。
「你的身心和這輛車沒兩樣。你只有一顆心和一副身軀,必須用上一輩子。妥善保養就能用上許多年,如果不細心照料,40年後你的身心將成為破銅爛鐵,就像缺乏照料的車子。
「今天你所做的事情,將決定10年、20年和30年後你的心靈和體魄是什麼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