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選,藍營攻下52席立委席次,成為立院最大黨,且組成也大幅年輕化,30歲至39歲共7名、40至49歲共11名,合計18名,占比逾1/3。其中徐巧芯與牛煦庭等人都是首次進軍國會的新科立委,他們如何顛覆藍營「老人老黨」印象,增加勝選機會?
國民黨這次大選,共拿下36席區域立委、3席原住民立委,以及13席區域立委。52席立委,平均年齡約52歲、區域立委平均在50歲左右、原住民立委64歲多、不分區立委平均逾55歲。
分析年齡層,其中30至39歲共7名、40至49歲共11名,兩者相加達18名,占比在全體藍委的1/3以上。最多藍委的年齡層分布在50至59歲區間,達20名。60至69歲共10名、70至79歲為4名,兩者相加的占比略少於全體的1/3。
台中藍營小雞平均年齡最低,僅43歲
眾位藍營小雞以區域立委來看,年齡最輕者為桃園新科立委牛煦庭、台中新科立委廖偉翔的33歲;年紀最大者為台北市老將賴士葆、連江老縣長陳雪生的72歲。不分區年紀最輕者為台灣幣圈知名人士、號稱「寶博士」葛如鈞的42歲;年紀最大者為「國艦國造舵手」、前海軍司令陳永康的73歲。
區域立委部分,再分為各地區來看,台中市的藍營小雞平均年齡最低,僅43歲,5席立委中,3人都在30至39歲的區間,楊瓊瓔59歲就已是最老的藍營小雞。接著是新北市的48歲,6席立委就有4人在50歲以下,其中1人為35歲(廖家翔)、3人在40至49歲的區間(張智倫、洪孟楷、葉元之);再來是桃園的49.5歲。3都的藍營小雞,年齡都在50歲這個平均值以下。
台北市的藍營小雞,平均年齡則稍高,達到54歲,大部分的立委都在50至59歲這個年齡區間。而非六都的區域立委,平均年齡為52歲左右,年齡最低者,是南投縣新科立委游顥(40歲)。
整體來看,國民黨在立法院的面孔「年輕化」現象明顯。此次順利進軍國會的牛煦庭選前曾接受《遠見》專訪,他透露,過去年輕選將想更上一層樓、挑戰立委時,多會被選民質疑「歷練不足」。但藍營長期在野後,整體社會氛圍已完全改觀,藍營支持者已願意給年輕人更多支持,促成藍營整體世代交替,像他這次參選,就時常聽到選民跟他說:「就讓你這隻年輕力壯的牛來拖看看。」
黨內權力結構年輕化,下階段改革重點
這次當選的新科立委,不少都是在2018年地方大選時當選的地方議員,當時牛煦庭就預言,2018年這梯,一定是2024年第一批選立委的新人,這樣的預測果然成為現實。一部分的原因是,國民黨的老將不擅於打現代化、赤腳的選戰,但2018年當選的這批新世代,都是在網路世代後出生,熟悉現代化選戰的打法,更願意從零開始到基層拼搏。
國民黨新科立委徐巧芯選前也曾向《遠見》表示,這次藍營的青壯世代小雞們,大多是沒有家庭背景、一步步靠自己努力拚搏的新世代藍營選將。整個大選期間藍營內部世代交替的浪潮明顯,很大原因是,支持者比黨內更在意世代交替這件事情,認為國民黨若再無新血加入,將會逐漸消亡。
這或許是他這種個性「不夠圓滑」的非傳統藍營政治人物,能在此次初選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縱然多位年輕藍營小雞成功進軍國會,但從黨內的權力結構來看,掌權幹部的年齡、思維都不夠年輕化,年輕選票開拓乏力,被認為是此次藍營總統選戰敗選的關鍵原因之一。
國民黨革實院副院長、清大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就指出,未來拚基本盤、訴求政黨輪替的棄保操作將成為過去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國民黨必須思考對黨內的權力結構進行調整,將整體結構年輕化、跳脫深藍思維,如此未來藍營才能增加勝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