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精選本週六則國際大事:
▌同志加兄弟?習近平六年來首訪越南,簽37項協議,稱彼此是「命運共同體」。
▌特斯拉因Autopilot安全疑慮,召回逾200萬輛電動車,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召回令。
▌阿根廷通膨嚴峻,狂人總統推「休克經濟」,讓披索大貶超過50%。
▌波克夏砸5.9億美元,再收購西方石油1050萬股股票,持股達27%。
▌蘋果與Spotify之爭敗北?恐遭歐盟反壟斷法開鍘近400億美元。
▌全球精品市場放緩、庫存囤積,歐美耶誕假期購物趨向謹慎。
習近平稱中越是「同志加兄弟」,稀土協議卻沒簽成?
12月12日,習近平以中國國家主席及中共中央總書記身分,六年來首度赴河內國是訪問,與越共總書記阮富仲會面。值得注意的是,三個月前,美國總統拜登才在9月結束訪越行程,顯示越南在美中競逐之中,扮演關鍵角色。
兩國共簽署37項協議,包括中國將提供贈款,資助建設中越之間的跨境鐵路,著重電信、安全與「數位資料合作」。根據中國大陸官媒《人民網》報導,習近平此行的重要成果,是中越簽署成為「命運共同體」,將15年前簽訂的「全面戰略伙伴」層級,再拉高至新境界。尤其,此舉是在美國成為越南的「全面戰略伙伴」之後,可見北京有意拉攏河內,展示中越牢固友誼。
不過,《路透社》報導,習近平此次訪問,並未簽訂「稀土」的相關協議,聯合聲明僅稱中越將尋求關鍵礦藏的合作方式。《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地質勘測局數據,越南擁有全世界第二多的稀土礦藏,僅次於壟斷稀土加工的中國。
特斯拉因Autopilot安全疑慮,召回逾200萬輛電動車
2021年,特斯拉曾發生一系列輔助自駕系統Autopilot,緊急應變不佳的相關事故,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於2021年8月啟動調查,近日判定Autopilot仍存在安全疑慮,要求召回超過200萬輛電動車,涵蓋2012年至2023年7月生產的Model 3、S、X和Y車種。
特斯拉被要求提高此項預防措施,避免駕駛不當使用Autopilot,如並未緊握方向盤。《華爾街日報》報導,特斯拉雖不同意NHTSA判定,但仍將針對不同車款,提供不同程度的軟體升級,包括增加視覺警示功能、簡化開關Autopilot功能,以及檢視駕駛使用自駕功能的狀態。
事實上,這波前所未見的大規模召回令,幾乎涵蓋美國所有上路的特斯拉電動車,可謂自駕神話「大翻車」。尤其,特斯拉長期強調Autopilot輔助下,可提高行車安全,近期才在X上發文,稱內部數據顯示,當駕駛使用Autopilot時,可降低車禍機率,執行長馬斯克更多次宣稱,未來將發展「全自動汽車」。分析師也指出,僅推出軟體升級恐效果有限,這波召回恐將導致特斯拉名聲下跌。
阿根廷總統祭出超狂「休克經濟」,讓披索貶破50%
阿根廷當前正經歷數十年來,最嚴峻的經濟危機,當前,這個農業大國有超過四成居民活在貧窮線以下,12月10日才上任的自由主義派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決定投下震撼彈。
為因應飆漲近150%的通膨率、央行現金儲備短缺及國家債台高築,經濟部長卡布托(Luis Caputo)13日推出一系列經濟措施,包括將貨幣大幅貶值至800披索兌1美元,狠砍超過50%,並減少能源與交通補貼、取消公共工程招標等。「目標是避免災難,讓經濟重回正軌,」卡布托強調,接下來將數個月會更難熬,「但說出令人難受的真相,總好過活在舒服的謊言之中。」
《BBC》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已借貸440億美元給阿根廷,對阿根廷祭出「休克療法」救經濟,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達贊同,這是「恢復穩定和重建國家經濟潛力的重要一步」。
波克夏再砸5.9億美元敲進西方石油,持股達27%
繼日前傳出大幅出清長期持股,現金水位創新高後,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13日傳出再砸約5.9億美元,收購1050萬股西方石油(Occidental Petroleum)股票,總持股價值約136億美元,占比從10月底的25.8%,增加至27%,持續穩坐西方石油的一大股東。
《巴倫周刊》報導,波克夏看準西方石油股價,創52週以來低點,大勢搶進,也是對西方石油11日斥資108億美元,買下西德州生產商 CrownRock的決策,投下信任票。
這是繼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收購先鋒自然資源(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以及雪佛龍收購赫斯(Hess)後,石油界的一大變動,《華爾街日報》指出,巴菲特大筆買進西方石油股票,可見相當看好該公司執行長霍盧布(Vicki Hollub)的決策,巴菲特在5月的波克夏年度會議,就曾公開讚揚霍盧布,稱她是「西方石油非常出色的經理」。
蘋果與Spotify之爭敗北?恐遭歐盟開鍘10%年度銷售額
科技巨擘蘋果與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曾在2019年鬧上法庭,近日這項判決即將出爐!《彭博社》消息來源透露,判決進入最終階段,蘋果恐因「反壟斷法」遭歐盟開罰,罰款額度最高可達10%的公司年度銷售額,約400億美元。
而這件纏訟多年的蘋果與Spotify之爭,是因為Spotify指控蘋果利用iOS系統和App Store,向上架的應用程式,收取高達30%的平台費用,這項「蘋果稅」迫使Spotify被迫提高訂閱價格,這將有利於其競爭對手Apple Music。Spotify控訴,若選擇不使用蘋果支付系統,則會受到硬體限制,包括不得使用Siri、HomePod 和 Apple Watch 等服務。
2023年2月底,歐盟對蘋果正式提出指控,以「初步觀點」(preliminary view)指稱蘋果的「反操控」(anti-steering)條款,向應用程式開發商提出「不公平交易條件」。科技新聞網站Engadget分析,罰款高機率將低於400億美元,因歐盟更重視遏止濫用行為,因此,蘋果恐被要求大幅削弱「反操控」條款的授權。
全球精品市場放緩、庫存囤積,歐美耶誕假期購物變謹慎
疫情大勢成長的精品業,2023年恐將難逃寒冬。知名策略顧問公司貝恩(Bain)向《華爾街日報》指出,固定匯率計算下,2022年,全球精品產業的銷售額,估計成長15%,但從2022年底開始,歐美消費者紛紛勒緊褲帶,中國消費者需求也不如預期強勁,2023年度成長率可能較前一年腰斬。
從消費數據來看,巴克萊(Barclays)13日釋出最新美國信用卡數據,顯示11月的精品支出,相較2022年,下跌15%,更早之前的10月數據,也較前一年減少14%。《路透社》報導,巴克萊分析師指出,當前表現對第四季預測「並不樂觀」,美國經濟疲軟,導致民眾對高端消費愈趨緊慎,尤其,支出縮減發生在占年度銷售額25%的消費旺季,精品業這個冬天恐怕不太好過。
不僅如此,世界各地的精品品牌,還需處理庫存過多的窘境,因為過往精品燒毀過量庫存的方法,已在2023年遭歐盟禁止,而精品產業為避免因「跳樓折扣」跌價,損及品牌形象,往往需嚴格管控零售價格。儘管過季商品流往折扣店(Outlet)的占比,較十年前翻了一倍,但當前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下,精品業恐將被迫咬牙苦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