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無分男女,除了常見的玻尿酸、肉毒桿菌、皮秒雷射等多種療程,現在連細胞治療都進入醫美市場。三顧(3224)與5家醫美診所合作,通過衛福部首批審核通過,執行再生醫美,率先搶攻全球千億元的商機。
今年二月,45歲的演員溫昇豪出席一場以醫美為主題的活動,許多人好奇他是不是「走錯棚」?後來才知道,這位戲劇男神大方自曝,2021年前往高雄義大醫院接受細胞治療的微整形,一改過往毛孔粗大、臉部疲態的狀況。
更令人驚訝的是,溫昇豪成為台灣接受皮膚細胞治療的第一人!
溫昇豪微整型療程由義大醫院執行,採用的技術是來自電子業跨足生技業的三顧(3224)。事實上,三顧早在2018年衛福部修改《特管法》,將「醫美」列入細胞治療之列時,就遍尋合作,當時僅限大型醫院執行,所以三顧和義大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都成了合作夥伴。
但愛美的民眾最常光顧的地方,還是遍及街坊的診所。於是,政府2021年再開大門,放寬診所申請再生醫美;三顧日前再度搶得頭香,通過衛福部審核,成為全台第一家與醫美診所合作再生醫美的廠商,包括聖緹雅、雅丰、安珀琢玉、璞美、佐登微爾、長庚等5家診所。
千億台幣商機,三顧衝第一
三顧之所以如此積極成為拓荒者,看準的是再生醫美潛力無窮的商機。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MARC Group」發布的報告,2022年全球醫美市場規模已有154億美元,估計到2028年將衝到269億美元,約8725億元台幣,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9.49%;麥肯錫市調機構「ReportLinker」也提到,新冠肺炎期間,醫美產業逆勢成長,站穩全球第三大產業,僅次於航空及汽車。
這也讓三顧總經理唐洪德自信地說,與醫學中心合作多年後,衛福部增加醫美診所也可執行細胞治療,可說是三顧進一步紮根市場的關鍵。
亞洲唯一,自體纖維母細胞救皮膚凹陷
大眾對細胞治療以往的印象,多半應用在膝蓋軟骨,許多年邁的民眾患有退化性關節炎,飽受疼痛之苦,利用自體細胞培養軟骨,再移植至病患的膝蓋,無須人工關節,病症就能不藥而癒。
隨著自體增生細胞日漸成熟,醫美也成了應用範圍之一,愛美人士喜愛的皮秒、玻尿酸等微整型手術,現在透過三顧研發的「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就能修復皺紋、疤痕、凹洞,達到無侵入性、排他性的治療。
唐洪德指出,三顧研發出自有「M-Cell專利技術」,結構屬於聚集型的微層片,透過針筒注射的方式,將細胞注入皮膚待修復之處,可應用於多種組織修復,全亞洲目前只有三顧擁有這項技術。
分食商機大餅,訊聯、永立榮都搶進
要搶食這塊再生醫美商機大餅的廠商可不只有三顧,長期耕耘幹細胞的訊聯(1784)也有先例,除了應用於腦中風、傷口與角膜修復,頭皮與皮膚也有療效。
訊聯2015年就運用細胞生長因子「bFGF」,開發許多醫美保養品,並使用導入設備,將「bFGF」注入真皮層,促進頭髮、睫毛生長,還能改善皮膚紋路、鬆弛、過敏肌;訊聯近年來更專注開發奈米大小的小囊泡「外泌體(Exosome)」,對皮膚相關適應症也有相當的療效。
至於投入羊水幹細胞再生醫療的永立榮生醫(6973)對開發外泌體也頗有心得,公司擁有分離與培養羊水幹細胞的美國專利技術,今年與加拿大「VLSC Biomediacal Corporation」簽署合作備忘錄,在加拿大銷售與推廣旗下的羊水幹細胞外泌體醫美保養品,搶先插旗北美,並規劃進行再生醫療產品的臨床試驗合作。
細胞治療打通醫美的活路,但消費者未來若要嘗試相關療程,醫策會也提醒,必須確認診所是和「診所細胞治療品質認證」、「GTP(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認證」的廠商合作,取得衛福部核准公文並向地方衛生局通報,才是合法的再生醫美。
《再生醫療雙法》預料在立法院本會期過關,台灣許多企業都在法令通過前,砸大錢佈局市場,業界預期未來一年內,可望有8到10家廠商陸續進入資本市場,醞釀「生醫掛牌潮」,細胞治療就是其中一項主軸,而產值百億美元的「再生醫美」勢必成為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