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W餐廳前主廚黃以倫,當年在國際名廚江振誠邀請下,完整歷練一間餐廳從籌備到摘星的過程。而今獨當一面,在豪宅、商場共構的「Dimond Towers 台北之星」揭開法餐「Restaurant A」序幕,第一輪訂位供不應求,究竟台灣如何養成新銳國際級主廚?
過去外界所熟悉的黃以倫是擔任RAW主廚一職,今年41歲的他,畢業於台灣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擁有西餐和烘焙雙學位,先後至瑞典 Restaurang Jonas、法國 Les Crayères工作,餐飲資歷超過20年。
2013年,他正要前往法國二星餐廳 「Les Crayères」工作時,收到國際名廚江振誠邀請,隔年他結束旅法職涯,正式加入RAW的前期籌備,RAW一路從米其林一星晉升二星,黃以倫都扮演其中的重要角色。
離開RAW 2年,執行者變領軍者
2021年,黃以倫離開RAW,問他如何定義這2年?他回答:「與自己對話,重新找回自己,過去與大師工作,大多扮演百分百執行任務的角色,這段時間重新讓我回看學習歷程對自己的影響是什麼,並將在這家餐廳完全發揮。」
歷經2年多的沉潛與籌備,黃以倫以頂級法餐「Restaurant A」重新回歸,攜手百貨龍頭,進駐台北東區「新光三越 Diamond Towers」。為此,百貨難得為餐廳設定專屬的營業時間,讓附設的香檳吧能在下午兩點至晚上十一點營業。
走進佔地150坪、挑高4米5的「Restaurant A」,整體視覺以白色為基調,空間規劃以藝術長廊區隔出香檳吧與用餐區兩個主空間,牆面與長廊以白色鐵件的鏤空設計,靈感來自比利時著名教堂「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與「德國國會大廈」,在板材間都留有空隙,不同時段的光線從中穿透,形成光影。
攜手10位本土設計師,營造有人情味餐廳
「餐廳就開在豪宅裡,希望呈現邀請朋友來家裡吃飯的氛圍,因此分為餐廳跟客廳,小點和香檳吧在客廳,在紐約,每一間餐廳都有做小酒吧在前面,就算不用餐,也能享受餐廳的氛圍。」黃以倫希望打造一間「有人情味的餐廳」,一進門的香檳吧光線明亮、讓人放鬆,用餐區則使用黃光營造溫馨感。
藉由餐廳空間,黃以倫攜手10位台灣設計工藝家,從室內設計到餐具設計隨處可見本土設計師揮灑創意,讓更多來訪的人看見台灣軟實力;也將不同設計師的成長歷程和飲食喜好,與他腦海中有關聯性的經典菜結合,創造客製化菜單。
其中一道「英式早餐」是旅英設計師詹补念念不忘的餐點,黃以倫呼應詹补鍾情的奇幻風格,以優格做成的蛋白包覆著鵪鶉蛋黃,盛盤上桌就會隨著溫度逐漸融化。
扶植餐飲業新一代,半數內場是應屆畢業生
事實上,對於年輕世代的主廚而言,要在台北精華地段開設百坪餐廳不是件容易的事,黃以倫多年來在精緻餐飲深耕,透過好友何順凱引薦,獲得態芮老闆、嘉林餐飲大力投資,方能一圓夢想。
正因深刻了解主廚培養過程不易,籌備餐廳期間,黃以倫也近身投入教育,扶植更多和他一樣,熱衷餐飲的新世代。在大學授課過程中,他觀察到世代差異:「以前我們需要翻找大量理論的原文書、花時間閱讀後再內化,現在收集資料變得快又容易,難以被記住或分析,我的角色是透過經驗引導學生,梳理脈絡和辨別資訊正確性。」
有一次,課程設定義大利為主,並融合台中沙鹿特色的一道菜,黃以倫請學生先查找兩地的特色,像是台中時令食材選項,彙整後再形成連結,「這是很新的嘗試,以前只是憑空想像,現在有大框架,再讓他們(學生)去填滿。」讓發散的創意能更聚焦、有脈絡可循,是過去在不同餐廳帶給黃以倫的經驗:「因為做過餐廳品牌,所以更可以具體塑形,我也把細節體現在餐廳和教學。」
在Restaurant A的用餐區,透明玻璃內身著全白、來回穿梭在廚房的年輕面孔,12位內場員工,有一半都是應屆畢業生,其中4位來自黃以倫的授課學校弘光科大,作為台灣本土餐飲訓練進而獲得國際獎項肯定的廚藝新星,黃以倫帶著更多新一代,讓台灣餐飲在國際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