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與領袖面對面 與領袖面對面 最後席次!與台積電等高階代表聊企業決策

SRAM大裁員!自行車業成無薪假重災區,高庫存警報還沒完

郭逸
user

郭逸

2023-08-10

瀏覽數 17,050+

全球第二大自行車零組件廠、主要生產變速器的「愛爾蘭商速聯集團」今年2月才宣布在台中擴大投資,卻遭爆料無預警資遣員工。取自臉書@SRAM road
全球第二大自行車零組件廠、主要生產變速器的「愛爾蘭商速聯集團」今年2月才宣布在台中擴大投資,卻遭爆料無預警資遣員工。取自臉書@SRAM road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又有廠商裁員,這次是全球第二大自行車零件廠速聯,才剛宣布在台灣擴廠,就遭爆料無預警資遣員工。另外,許多自行車廠放無薪假、庫存去化緩慢,這個產業後市真有那麼差?

自行車產業的春燕,究竟什麼時候飛得回來?

全球第二大自行車零組件廠、主要生產變速器的「愛爾蘭商速聯集團(SRAM)」今年2月才宣布在台中擴大投資100億元打造全新廠房,卻遭爆料2月、5月、7月無預警資遣300名至500名不等的員工。

更誇張的是,速聯還逼迫晚班人員調為早班,早上沒到班還視同曠職;員工楊先生8月9日在民代陪同下出面怒斥,晚班原本每天有550元津貼,改上早班少賺一萬元以上,「這樣要怎麼活!」

而且這件事早有端倪,瀏覽速聯的Google評論頁面,許多人數月前就因不滿派遣排班狀況,紛紛留言勸告「不要選這家公司」。

速聯營運受挫,全球最大的自行車變速系統製造廠的「日商禧瑪諾(SHIMANO)」亦同,近期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收年減約13%,粗估全年營收將年減28%。

台廠今年至今,無論整車廠和零組件廠的營收同樣全部萎縮,

大環境如此冷冽,還看不到市況回暖的訊號,也讓自行車產業成為無薪假的重災區。

勞動部7月公布的名單,製造業就有約8000人實施無薪假,較上期增加17家、578人,光是一家自行車避震器業者本期就通報210人,近幾期名單也都有自行車業者在列。

產業遭遇無止境的亂流,不免讓人好奇,觀光、旅宿、餐飲等產業在後疫情時代先苦後甘,自行車業卻苦上加苦,到底會苦到什麼時候?

包著蜜糖的毒藥!疫情間的急單是庫存禍首

一名業內人士直言自行車產業落底的禍首還是疫情期間的急單、砍單,就像包著蜜糖的毒藥。

因為疫情爆發之際,傳出消費需求旺盛,廠商被訂單追著跑,他還聽聞交貨期即便拉長到3、400天,客戶也堅持下單。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殊不知是一場誤會。」業內人士無奈地說,當時貨櫃航運大塞港,客戶收貨已經延遲,消費者只想買一輛車,卻求「車」無門,車廠認為消費需求大,便一直下單。

結果就是台廠的庫存愈堆愈多,去化速度也不如預期。

巨大(9921)的存貨雖從去年第四季的高點414億元,今年第二季慢慢降到383億元,但還是沒有回到過往僅約100億元的水準;而美利達(9914)的存貨去年突破百億元,和過去30至40億元相比,現在也尚未回落。

自行車同樣苦不堪言,日馳(1526)的存貨持續攀升,去年第四季已經突破新高的10億元,桂盟(5306)、利奇(1517)也都有10餘億元的存貨,等待消化。

市況不佳?自行車廠其實不悲觀

雖然端看自行車廠今年的營收表現仍不見恢復過往榮景的曙光,但業者卻沒那麼悲觀。

巨大表示,今年對自行車產業而言,其實是產銷供應回復常態的調整年,在電動載具、環保、運動等三大趨勢之下,還是看好中、長期的產業發展。

美利達在6月間的法說會也提到,已經看到終端市場庫存緩步下降,預期今年第三季是產業的谷底,第四季可望回到疫情前的庫存水位,景氣會漸漸回溫。

的確,長期而言,自行車需求不減。根據英國市調公司《Technavio》近期針對歐洲自行車市場發佈的分析報告顯示,市場規模在2022年已達到47億美元左右,至2027年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也有4.05%。

《Technavio》指出,因為健康意識增強,人們騎乘自行車做為主要交通方式,加上政府推出許多減免政策,業者也擬定促銷方案,歐洲自行車市場穩定增長。

而台灣2022年全年的出口量雖受全球去化影響,小幅衰退,但多數台廠生產中、高階自行車,單價相對拉高,出口值達16.17億美元,還比2021年成長23%。

Ebike長期前景好但今年量減價揚,VanMoof傳財務危機

自行車產業其實也積極尋求創新,例如開發電動自行車(E-Bike),但近期遇挑戰。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公會初步統計,今年第一季台灣整車與E-bike出口市場雙雙出現「量減價揚」現象,E-bike出口量罕見衰退,主因在於中低階產品庫存攀高。可能也因此讓有「單車界特斯拉」美名的VanMoof日前傳財務危機。

自行車產業拉長「度小月」的時間,業者從疫情期間的爆量訂單中學到教訓,未來要謹慎下單並優化庫存策略,在市況尚未明朗之際,也考驗著業者的經營能力,度過難關後再次揚帆前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