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與領袖面對面 與領袖面對面 最後席次!與台積電等高階代表聊企業決策

韓國梨泰院慘案,大型活動怎麼散場?醫提5大關鍵防事故

中央社
user

中央社

2022-10-31

瀏覽數 6,550+

圖/每年年底是各項大型活動與賽事舉辦的高峰期,圖為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圖/每年年底是各項大型活動與賽事舉辦的高峰期,圖為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韓國梨泰院發生踩踏事件,大型活動醫療救護醫學會今天表示,大型活動散場人潮疏散與分流是最大考驗,提出民眾事前熟悉動線、流體效應、加強無線通訊等5大關鍵,防止事故發生。

大型活動醫療救護醫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災難醫學科主任張國頌今天透過新聞稿說明,活動散場是最常發生推擠或意外的時候,意外尤其在斜坡、下樓梯處、狹窄通道最容易發生推擠,其中女性、身材矮小者首當其衝,承受壓力更大,易導致缺氧呼吸困難,甚至發生壓迫性窒息。

每年年底是各項大型活動與賽事舉辦的高峰期,隨著疫情趨緩,近期國內也有不少活動陸續恢復,張國頌提出5大防事故關鍵,提供參與民眾及主辦方參考。第1點是凡參與大型活動的民眾,在參與前最好能先瞭解現場環境,包括演唱會、跨年或各項賽事。

大型活動散場人潮疏散與分流是最大考驗。Flickr by H.T. Yu

大型活動散場人潮疏散與分流是最大考驗。Flickr by H.T. Yu

第2點為無線通訊系統改善,張國頌說,大量人潮匯集的地方,易造成數據通訊無法通話與定位,主辦單位應在活動前加強無線通訊配置系統;區域救護系統須配備具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的緊急救護技術員來回巡邏,隨時向現場指揮中心傳回最新資訊,即時掌握現場脈動。

第3點是在結構面的考量,張國頌表示,當每平方米若超過4人,就要小心產生「流體效應」,個人無法自由活動,會隨著人潮推擠向前,因此會造成前方壓迫,這也說明此次梨泰院為何在斜坡發生踩踏現象。

第4點是室內活動應多加留意通風狀況,張國頌進一步說明,比如音樂會、大型舞台表演,尤其要考量人潮群聚造成通風不良,產生一氧化碳中毒,此時紅血球失去攜氧能力,以致全身無力癱軟甚至昏迷。

免費報名|8/17(日)賴佩霞@基隆塔《靜心的力量》新書分享會

第5點為戶外舉行的大型活動,則要小心臨時搭建的高台承載量,也要避免同時間過多人跳動,產生瞬間重力衝擊導致舞台坍塌;此外,張國頌也提到,散場時也要考慮人潮疏散動線與分流措施,才能確保安全。

本文轉載自2022.10.31「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