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星宇張國煒「太愛台灣了」,四年燒100億鈔票都不眨眼!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22-10-07

瀏覽數 64,550+

圖/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陳之俊攝
圖/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陳之俊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如果你有100億元新台幣,想怎麼用?都不花擺在定存,每月可領90.3萬元的利息,日子很好過。但,星宇航空創辦人兼董事長張國煒卻將大把鈔票,投入回收期很長的領域,而他執意這樣做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太愛台灣了」!

回顧1970至1980年代,台灣迎來第一波創業潮,許多人標會、借錢開工廠當老闆,不然就是跑單幫、做貿易,成就了今天諸多的大企業以及隱形冠軍。

雖然,隨著時代更迭及少子化關係,創業觀念與型態已產生巨變,但仍有人懷抱希望,想圓一個「台灣夢」。

張國煒堪稱是企業二代當中,最認真築夢的代表之一。

外界都知道張國煒是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的兒子,曾赴美國學習駕駛飛機,2010年完成波音777-300ER副駕駛的訓練,2013年元月中旬,通過交通部民航局機長的考試,擁有中華民國的機師執照,堪稱是台灣最專業的航空公司經營者。

後因張榮發於2016年元月20日過世,引發遺產繼承的紛紛擾擾,張國煒雖離開家族事業,卻從未放棄夢想,隨即憑藉一己之力,籌辦星宇航空,終於在2018年5月2日正式成立。

好不容易於2020年元月23日首航澳門、峴港及檳城。豈料,中國大陸的武漢爆發新冠疫情,2月3日,星宇緊急宣布取消所有澳門航班(從2月8日至3月28日);2月12日,又決定無限期延飛宿霧的航線……。

星宇也因此被喻為「開航即停航」。多數經營者遇上這種事,不是怨天尤人就是自憐自艾,張國煒卻樂觀面對。「每天開門都在燒錢,支付1900名員工薪水、飛機維護費用,疫情期間收入很少,沒有鋼鐵般意志力,實在很難支撐下去,」一位航空業退休主管對張國煒充滿敬意。

投資者用「股價」,給了K董張國煒足夠底氣

這位主管接著說,當年張國煒創設星宇時,同業幾乎是「看笑話」居多,「航空業要燒大把大把的銀兩,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爭取到好的航線、累積足夠的客戶。60幾年來,台灣也只養了中華(1959年成立)、長榮(1989年成立)兩家公司,張國煒想打造第三家,真的很艱難。」

而且,新冠疫情一拖就快三年,即便星宇憑藉創意,陸續推出「雙城號」微旅行 2.0、台東微旅行2.0七夕班機;2021年6月,也與7-11合開星宇航空概念店、8月成立全新的星宇航空形象門市,除票務相關服務,還設置星宇小舖,方便粉絲買星宇的周邊商品……。

這些畢竟都是蠅頭小利、助益不大。星宇今年上半年營收僅6.32億元,稅後赤字26.6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負的2.03元。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累計虧損已達95.98億元,逼近百億大關。

張國煒卻不畏懼,且信心十足。從星宇航空於9月30日登錄興櫃的股價表現,發現投資者給了他足夠的底氣:當天開盤價16.8元,最高衝到25.2元,收盤價為23.3元,漲幅近四成(38.69%)。

儘管,這幾天大盤表現不佳,星宇也受到波及,但10月7日的每股均價還有19.65元,遠高於12元的承銷價,顯示投資者對星宇仍具信心。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10月13日台灣邊境解封,未來客運市場將明顯成長,看好航空股的表現,而以商務、中高階客户為主要客層的星宇也將是受益者之一。

星宇航空想當台灣的「護國神機」

9月28日,星宇航空執行長翟建華在興櫃前的法說會上指出,星宇開航就遇到疫情,至今33個月,隨著邊境解封,已走到隧道盡頭。今年底的機隊19架,明年將成長至23架,且在洛杉磯、舊金山長程航線的帶動下,可望達到「營收50億、損益兩平」的目標,拚後年轉為上市。

遠見邀你到基隆塔走走>>【免費報名】0927每日美日 — 凌宗湧的花草哲學

星宇航空執行長翟建華。張智傑攝

星宇航空執行長翟建華。張智傑攝

外人很難理解張國煒為何一定要投入航空業,真金白銀拿去投資別的不好嗎?回收期都比航空業來要快。

但,張國煒從不動搖。他在法說會上,對分析師等所有與會者說,「坦白講,離開長榮那段時間(2016年),有公司找我,但我太愛台灣,希望大家支持星宇,我是懷抱熱情跟專業出來做這個事情的。」

「愛台灣」有很多種方式,為何一定要成立航空公司?張國煒說,我有心要做才成立新公司,相信一定不負重望,我們會帶領台灣,把星宇帶出去,讓世界認識台灣,同樣也展現台灣的實力,還有星宇願意做台灣的護國神機,萬一要逃難的時候還有星宇。

這場法說會,讓外界見識到他的霸氣與自信。根據與會者轉述,張國煒認為硬體只要有錢都不是問題,不是買空巴就是波音。硬體優勢只能維持一段時間,當人家知道你用什麼時,就陣亡了,除非去弄個專屬自己的東西,不然沒什麼祕密。「尤其大家都喜歡抄我,看我做什麼就跟著做就對了」。

張國煒進一步闡述,致勝關鍵在軟體,涉及內涵、公司文化。競爭對手一個60年,一個30年,有各自的文化,不可能複製他的文化,文化會展現出服務態度,星宇致勝關鍵就在軟體。服務的小細節很重要,怎麼跟客人交流、眼睛怎麼看客人,彰顯你怎麼經營航空公司。

網友「有錢人就要像他這樣,勇敢燒錢造夢」

星宇要創造的「不一樣」,就在小細節當中,包括餐點、份量要比別人多,質量比人家好。這兩年半,張國煒南下好幾回,幾乎吃遍台南美食。他想將星宇當成文創平台,把台灣的好東西,展現給世界各國知道:「台灣不只會做半導體,還有很多軟實力,包括食物、飲料,都可以透過星宇展現給大家。」

他還霸氣說,硬體方面,將來長榮一定會抄,「因為抄我(星宇)最快,超越我比較困難。華航也是抄我。」

張國煒侃侃而談,對尖銳問題也不迴避。外界質疑「台灣有兩家航空公司已足夠,為何還要第三家」?他回應說,台灣2300萬人,扣掉嬰兒不能坐飛機,差不多1000萬人,如這樣看,當然不需要三家。但,台灣只是星宇的Home base(總部),我們的市場是整個亞洲。如以宏觀角度看,星宇的存在,只是多幾粒米而已,對一整碗飯來講不是問題。關鍵在如何經營,星宇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抓到國泰航空失去的市場。

這幾年,他一直在塑造星宇的「品牌」,「大家都想要名牌,不然坐綠色飛機,紫色飛機,跟坐我們(星宇)棕色的飛機,有什麼不一樣?難道只是顏色不一樣而已嗎?到底不一樣在那裡?」

從投資報酬角度分析,張國煒不應砸百億在航空事業上,這個算盤確實打得不夠精,但,人類不是因有夢想而偉大嗎?難怪張國煒會成為網友最推崇的航空公司經營者。

網友對他的評價以正面居多,例如「有錢人就要像他這樣,勇敢燒錢造夢」「最敬佩的二代」「他應該是全台灣最清楚航空業的老闆了」「頭腦很清楚,野心很大,加油啊!」「K董真的很懂這一塊,也有資本,希望可以如願以償」「台灣需要K董」。

隨著時代的更迭,創業環境已然改變,想造夢的年輕人未必有好機會及足夠資本,所以像K董這樣「想圓台灣夢」的創業家,更顯得彌足珍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